![]() 大理,自古佛事甚隆,有“妙香佛國”之稱。 自初唐佛教入洱海地區以來,南詔國諸君主信佛崇佛之風漸盛,王室、貴族莫不皈依釋家,并敕全民禮敬三寶。段氏建大理國后,佛教更被推崇為國教,歷代國王爭相建寺、造塔、鑄佛、寫經,禮佛成為朝野上下競相仿效的時尚。大理國二十二位君主中,九位“遜位為僧”,更是佛傳史上所罕見。 大理崇佛之風在國滅后仍長盛不衰,元時郭松年有《大理行記》曾言:“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多尚浮圖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絕不茹葷、飲酒,至齋畢乃已。沿山寺宇極多,不可殫紀。”到明時,詩家猶有“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鳴鐘”,“伽藍殿閣三千堂,般若宮室八百處”之贊嘆。 大理地處滇西要沖,佛教從印度、中原內陸、藏地、交趾等多線路傳入,漢傳大乘、南傳上座部、藏傳金剛乘等諸派匯聚,且與巫教融合,形成本地獨有的阿叱力教。張勝溫梵像卷為大理國佛畫中的無上精品,展卷細繹,可見大理釋氏源流之駁雜多端。 ![]() ![]() ![]() ![]() ![]() ![]() ![]() ![]() 十六羅漢圖 帝釋梵天圖向左,一十六幅,是為十六羅漢圖。 十六名尊者,或坐于松間,或坐于竹下,皆在云水山崖之畔,神態各異,動中有靜,與山水同融。諸羅漢并非獨自修行,身前左右或有求法之人,或有侍從仆童,間有異獸珍禽。
卷中十六羅漢題名,除稍有錯筆之外,皆出自于唐玄奘所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法住記》)。自《法住記》譯出,十六羅漢信仰興起,中晚唐以來盛行,五代宋時才發展為十八羅漢崇拜,至清中期方定型為現代熟悉的十八羅漢。
![]() ![]() ![]() ![]() 緊隨阿難之后是為達摩大師,便即是東土禪宗初祖。大迦葉與達摩皆手捧袈裟,即是付法傳衣之義。達摩之后為二祖慧可。
圖中達摩坐于禪床之上,手持袈裟,正擬交付衣缽,面前一弟子俯首低眉,左袖空懸,正是對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的描繪。下一幅圖中慧可畫像中左臂只存半截。
三祖僧璨和四祖道信圖中,法衣不在師父手中,而由跪坐在前的弟子手捧。
到五祖弘忍圖中,五祖身前合掌恭敬作文士打扮的人正是六祖慧能,因當時慧能尚未正式出家,因此做俗家裝扮。 在慧能大師圖中,六祖身披通肩袈裟,坐于禪床之上,旁邊有一僧人扠手恭立,依此前圖例,此為后一圖中的神會大師。 六祖座前小幾上有一銅盤,盤中盛法衣。五祖密付慧能法衣時即告誡“衣為爭端,止汝勿傳”,《百丈清規證義記》中說:“付法原名付衣,從上祖祖相傳,藉衣表信,至東土六祖以此為爭端,止而不付。”因此法衣自六祖慧能之后止而不付,故圖中法衣置于銅盤,神會恭立一旁并未領受法衣。 ![]() 以上禪宗六祖圖像,正是在六祖壇經中所稱血脈圖。宋《磧砂藏》中有一卷插圖本的《傳法正宗定祖圖》,從禪宗初祖迦葉到慧能共三十三祖,法脈傳承更為全面。
從神會開始,進入梵像卷付法傳承圖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圖中神會大師手持一如意狀的禪杖,身披袈裟端坐在一竹制禪床之上,后面有一僧扠手恭立。禪宗“藉衣表信,至東土六祖以此為爭端,止而不付”,圖中已無法衣蹤影。 所謂“以此為爭端”,其實正說明當時就有禪宗七祖之爭。而神會自以慧能法嗣傳人認宗,《神會塔銘》開篇即率意立論:“自佛法東流,傳乎達摩,達摩傳可,可傳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惠能,能傳神會。宗承七葉,永播千秋。”神會圓寂三十多年后,貞元十二年(796),唐德宗命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以神會為禪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龍寺。 從神會往左以下諸僧,屬于大理禪宗和密宗的傳承法系,最可補地方僧史缺失。但這部分圖像在乾隆命丁觀鵬作《法界源流圖》時被刪去。 神會左側一幅,榜題為“和尚張惟忠”。圖左上有一茅舍,畫面正中張惟忠坐于禪床上,手持如意,一蓄須紅衣文士合掌跪于其前,一旁一只白虎正在酣睡。紅衣文士當是下圖之賢者買純嵯。 據唐圭峰宗密編《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自達摩七傳至荷澤派鼻祖神會,神會傳磁州智如,智如傳益州(唐時,大理屬之)南印,南印傳遂州道園。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七一《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并序》中提及: “大師號神照,……學心法于惟忠禪師。忠,一名南印,即第六祖之法曾孫也”。清釋園鼎編《滇釋記》載“荊州惟忠禪師,大理張氏子,乃傳六祖下荷澤之派,建法滇中。”則張惟忠是大理本土唐代高僧,為禪宗荷澤神會一系嫡傳。
繼續向左一圖,畫面中一紅衣烏帽居士,坐于禪床上正對弟子傳法。據考訂,此圖榜題中“賢者買純嵯”,為南印即張惟忠之嗣法弟子,姓李名買順,因“道高德重”而被譽為賢者。又有稱其即是修建祟圣寺塔的李成眉賢者。 再往左一圖,為“賢者買純嵯”弟子,榜題為“純陁大師”,其身份難以確定。方國瑜按萬歷《云南通志》,張惟忠之次為李賢者,又次為施頭陀,此純陁大師即施頭陀。另有觀點認為此人可能是《滇釋記》中的禪陀子。 ![]() 嗣法純陁大師者,圖中榜題為法光和尚,但此人云南佛籍中無此法名,已失考。以上為禪宗在大理之傳承。 與法光和尚正對,坐在華麗須彌座上,雙手合十恭敬聽法者,為南詔國武宣皇帝蒙隆舜。隆舜史書中記載荒淫無度,但虔誠信佛,《南詔圖傳》文字卷記曰“大封民國,圣教興行,其來有上,或從胡梵而至,或于蕃漢而來,奕代相傳,敬仰無異”。 此圖榜題為“摩訶羅嵯”,此一名號自隆舜開始使用,直到元滅大理國,元憲宗賜降王段智興仍用這一名號。摩訶羅嵯何義?有說來自梵語音譯,即大王之意。
神僧之后,一僧人手持長柄香爐,坐于山石之上。榜題“沙門□□”,后兩字無法辨識。 至此,這一組釋迦佛會圖告一段落,大寶蓮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右側為十六羅漢,左側從迦葉到慧能加上神會和大理七僧也是十六位,形成左右對稱關系。 大理佛教之淵源,“或從胡梵而至,或于蕃漢而來”,從左側自神會以下這組僧侶造像可以看出,云南佛教自唐代已有流傳,自中原漢地而來的是禪宗荷澤神會一系,從胡梵而來的則主要是印度密宗,形成了本地獨特的阿叱力教。 未完待續 南天瑰寶世無雙: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卷,李玉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