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鄉親們and老鐵們,我是time剛剛好。 今天,咱們盤腿兒嘮嗑會的話題是:焦慮、自卑、不開心必看!停止內耗后,我的人生開掛了。 你是否深陷于精神內耗之中不能自拔?別著急給出答案,可以先花10秒鐘答題自測一下。 你是否總是會胡思亂想,為了一點破事就思前想后,反復琢磨? 你是否會特別敏感,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就愛生悶氣,一天都不開心? 你是否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讓人瞧不起? 你是否經常自我打擊,總覺得自己不行,稍有不順就自我懷疑與苛責? 你是否總感覺生無可戀,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覺得做啥都沒有意義? 你是否經常做事拖延,想得很多卻很少去做? 你是否認為做事就要完美,無法接受不足之處? 你是否做事只看重結果,卻不想體驗過程? 你是否整天什么都不干還感覺身上沒勁兒,累夠嗆? 如果你的答案大多數都是“yes”,那恭喜你呀,已經是內耗大戶的一員猛將了! 今天,我可不是來說教的。 畢竟,我自己還在精神內耗的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呢,我是來跟大家嘮嘮嗑,分享一下幾年來我自己所總結的經驗教訓和心理路程,有幾個還真挺管用的呢! 一,想要徹底打敗內耗?別做夢了,那不可能! 我認為,徹底打敗內耗是不可能的。內耗本身并非是一件壞事情。 就拿恐懼來說,它是情緒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提醒。 人們恐懼什么,才會去付出行動來避免什么。 我們恐懼掛科,所以才會努力學習,以順利通過考試。如果沒有恐懼情緒作為提醒,人們將肆無忌憚,一直活在安樂窩中,不思進取。 人呀,就是在恐懼中前進的。 內耗也是如此。 你整個手機還要耗電呢,更別說天天呼吸喘氣的人了。內耗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過度內耗。 遇事亂想、焦慮、自責、會不開心等等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一直活在這樣的模式下,成了下意識行為。 那就相當于手機后臺,同時開著大量高耗能的軟件,手機都成暖寶寶了,沒一會兒就關機了,還如何正常使用呢? 此時你應該知道為什么過度內耗的人,會整天沒精打采,身上沒勁兒了吧! 我發現,咱們做事都喜歡講究徹底。 要自律,就必須要整天和機器人一樣,不能有一點懶惰。 要反內耗,就必須要時刻開心,充滿正能量,不能有一點焦慮和憂愁。 正是在這種完美主義的裹挾下,咱們才一直混吃等死,想多做少。 所以呀,有效應對內耗的前提是,允許自己不開心,允許自己不完美,接受內耗是正常的,然后從零開始去建立解壓、正向思考的模式,并將其養成習慣。 這樣在過度內耗來襲之時,我們是懂得如何“作戰”并有效化解的,而不是被打的潰不成軍。 二,在積極體驗上多關注30秒 最近我們這邊一直因為疫情被封控。在家封了小二十天,和男朋友吵架好幾回。為啥呢? 我和我媽在我家,我們小區被封了,他在他的家里,他們小區能自由出入。 有一次他給我拍照片分享他們家的水果,我那個火呀撲都撲不滅。 我就倍兒生氣,覺得他干嘛呢,是顯擺嗎?我都被困在家里面好幾天了,你也不懂得主動給我送點水果啥的? 于是就吵架唄。 然后我男朋友跟我說:“我給你送了好幾回零食,也問你要吃什么,你都記不住。你只是記得這一次我沒有給你送水果。” 我們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注意力只會對不順利的、不好的事情特別敏感,對積極方面的體驗卻習以為常,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每天獲得一個相對較好的心情,讓自己處于正能量的狀態下,可以嘗試引導自己在積極體驗上多關注30秒,哪怕這個積極體驗很不起眼。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大白菜,我對著大白菜還一陣子感恩輸出呢,在心中默念“哎呀,我的運氣真好,我的這顆大白菜,又白又大,可以比別人多吃一頓醋溜白了!” 我有個朋友,他就是屬于那種運氣特別好的人,很容易開心,也特容易滿足。但其實是他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父母早早離婚,組建了各自的家庭,屬于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 他說自己小時候很不開心,于是就喜歡在日記本上去編撰一些開心的事情,來假裝自己的生活很快樂。 一開始會覺得很假,于是他去努力尋找生活中特別渺小的積極瞬間,然后鄭重其事的寫在日記本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他現在過得就挺好的,去年還在公司里面升職,當了個小官,老婆孩子熱炕頭,家庭很和睦,幸福感超強。 能把日子越過越美,和他去主動記錄每日的小確幸是分不開的。 心態好,氣場、運氣才會好,執行力才能釋放出來。 三,去通過行動主動創造積極體驗并記錄 這個方法是我剛參加工作時摸索出來的。 那個階段我特別的不開心,真的是又懶又喪;嫌棄自己賺不到錢,野心很大又無力去改變。于是每天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面對現實。 等到我開始寫作之后,整個精神狀態有了很好的轉變,卻有掉進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內耗陷阱之中。 這個月稿費上萬了,就想下個月賺到兩萬,如愿之后又想賺到五萬。永遠活在匱乏和不知足之中。 因此那時我雖然有錢了,自信了,但卻并不開心。 于是,我買了個日記本,打算在這里面記錄我除了寫稿以外的高光體驗。 前天,我找到這個本子翻了翻,真不是夸張啊,我在沙發上笑了足足五分鐘。 本子上記錄的高光體驗真的是千奇百怪,有: 我學會了飛撲克牌。 我學會了把杯子疊成豆腐塊。 我完整的拼好了一千片拼圖。 我獨立制作了一份炸薯條。 我種的多肉已經活了3個月。 …… 我這些年變得肉眼可見的樂觀、自信,和這個方法密不可分。 我不再將自己的快樂和金錢直接掛鉤。 而是去努力創造自己生活中小高光時刻,雖然每個都特別的不起眼,但卻是我認真付出行動之后做成的事情,是我之前從未去做過的。 我強烈建議那些自卑、敏感,對生活失去激情的小伙伴,去使用這個方法,太好用了! 四,別活在形容詞中,將自己多和動詞組合在一起 焦慮的反義詞是行動。 深陷情緒內耗的人,一定是懶得動彈的人。 窩在床上,抱著手機流淚,腦子里面一直反復循環“我不開心,我好難過”。 發現沒?主語后面永遠跟著形容詞。 怎么辦呢?把“我”后面的形容詞換成動詞,要求自己去做一件具體的事情。 打開音樂播放器,放一首動次打次的歌曲,然后拿起拖把,一邊哼歌一邊拖地。 別去考慮你完成這件事情之后會不會變開心。不要和形容詞打交道了。 直接去做這件具體的事情就行了。 做了之后的狀態,一定比你剛才癱在床上要好。 以上三個小方法,是我根據個人經歷所總結的小經驗,今天分享給小伙伴們,希望對大家有些小用哈! 我是快樂的time剛剛好,我們下一期再見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