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結局有三聚:曰大聚、中聚、小聚。廖金精云:“帝|都山水必大聚,中聚為城市。墳宅宜居小聚中,消息奪神功。”誠以百里來龍,則有百里規模;千里來龍,則千里氣象。故帝|都、省郡,其龍長,其局廣,宜矣。
墳宅之龍,即長者亦安可比省郡城市?故多是小聚處。山水翕集,四勢團近有情。而真茓必居包裹擁從之中,所謂藏風聚氣者也。不侫兄弟多見名地,內局聚固,外洋寬暢;或茓中舉無所見,遠秀羅列,皆外面暗拱。如王|者深居九重,而聲教施及蠻貊。故日“不貴其見而貴其不見。”
昧者不知,徒貪廣闊堂局,羅列遠秀。猶之吾輩論學,眩于紛華外誘,而不知格、致、誠、正之用力于內也。蓋緊夾則風藏氣聚,寬曠則風蕩氣微。不察龍力大小、三聚之別,徒欲收數百里山川歸諸眼界,必為花假所誤矣。其有依近省郡山水大聚處結茓者,謂之借局。如近臣侍從至尊,雖沾榮寵,而九重之森嚴,千官之擁護,與夫百辟來朝,萬邦納貢,于已何有?
然接天顏之恐尺,依日月之光輝,宗廟之美得而瞻,百官之富得而與。比之三家村中守財主人,迥然不侔矣。此借局之地,雖小亦大,猶有取焉耳。又必結茓處自有門戶乃可,不然,亦虛花而已矣。
大聚局
大聚為都會,數千萬|里山水大會。次者為省城,亦不下二三千里大會。其局以寬廣愈大愈美。
中聚局
中聚為大郡,千里山水大會。其次為州邑,五七百里,或二三百里大會。又其次者,或百里,或七八十里大會。其局以寬廣適中為美。
小聚局
小聚為鄉村陽宅,及富貴陰地。大者百里,或六七十里山水會集。次者三四十里,或一二十里。又次者十數里,或五七里山水團聚。其局以緊固為佳。陰地愈固愈好。
上三聚之局,雖各有大小不同,而都會則愈大愈好,省郡須寬廣適中,陰陽二宅以固密為上也。其大中二聚,結茓處以收斂為真。或平中有突,或高處開窩,必有小界水、小明堂,或貼近之砂左右交固,或低伏之案以關內氣,然后外面卻有寬闊之羅城,廣大之局勢,斯為美矣。
今天我們分享給大家的是國師傅伯通下傅學士祖地。
看書中記載,先看古圖:
德興傅學士祖地:地在吾邑十四都,地名傅家村。其山自大龍分下,開帳出脈,磊磊落落。數節走馬文星,開展翅。入首特起金星,正面峻急,鋪下平坡。左畔微高五七寸,彎掬抱茓,合邊窩格。外來石山高聳,其勢如凌壓。俗眼觀之,但見茓離星體,接脈不著。且下抱短縮,右畔高昂,莫不棄之。殊不知木星峻急,氣聚平坡。下沙雖縮,而貼茓一掬,彷佛高低,依稀繞抱。右山雖高,以本窩缺右,宜其補襯護茓。故取天馬嘶風之格。
兼以前朝秀麗,水口關欄,下后伯通奉高宗詔,拜異人,持節卜相臨安。其孫文懿公,官至集賢大學士。學士子巖卿,官至集資直學士,人丁大旺不替。
看龍局:
南干龍王山發脈,一支分去三清山,中分一支向西北方向,展帳中抽,降勢而行,過一次大的跌斷過峽,左右護衛有情,有迎有送,后再起高大的木星,后接一水星,再接一馬山(金星),馬山出脈入局結茓。
看來龍為五星連珠逆生貴格:
父母山為金星,依次向后為水星、木星、(過峽)火星、土星,土星和火星成賬下貴人格局,可見來龍之貴,書中作者描述很混亂,一下說金星,一下說木星。所以作者描述的,和點地的先師看見的,有時候相差甚遠,如果不是今天有衛星地圖,誰又能一一去考察這些經典呢?也是我為什么要發這個系列文章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把作者沒有描述的信息描述出來,把作者沒有看到的信息也反映出來,這樣我們多書中的每個案例有個跟清晰的掌握,能更好走進地理之門。
木星分一支到前來做案,其他如書中描述:“入首特起金星,正面峻急,鋪下平坡。左畔微高五七寸,彎掬抱茓,合邊窩格。外來石山高聳,其勢如凌壓。”
王山發源的隨龍水逆朝而來,和內堂隨龍水從右到左,兩水交匯后向左邊流出。結回龍顧祖格。
一般這種干龍發脈,屬于窮源僻塢之地,基本結回龍望祖格局,如之前我們分享過的薛岳祖地,馬廷鸞祖地,還有以后會分享的李侍郎祖地,均結回龍望祖格局,為大貴之格。也合我們今天學習的小聚格局,南干龍分出一支,降勢落脈,形成幾公里范圍的聚會格局,內堂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