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燒菜時,和青蛙提起,很久沒跟我爸打電話了,吃完飯一定要打一個。 剛把菜燒好,手機就響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這娃在學校又出什么幺蛾子了。青蛙一看,笑說,不是學校,不過還真是巧了。拿過手機,竟是老爸打來的。 老爸在電話那頭說,買了好豬肉,做了火腿腸,嘟嘟愛吃,還有我愛吃的酥肉,這兩天就寄來。 心里瞬間開花了。寄的不是東西,是對子女的掛念,子女收到的也是父母的愛。 再一次感謝發達的郵寄行業,每年有這么幾次來自親人的關懷,我很受用。 趕緊查了下手機,還好,國慶節期間給澄澄侄子寄的小嘟的舊衣服和玩具,一個月過去了,總算有動靜了。我們常感嘆幸好寄的不是吃的,前一天剛寄,第二天就說因為疫情封城了。 火腿腸酥肉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花的錢來說,應該還是我們直接在當地買買更便宜,可,難得到的是那個味道。獨有的屬于父母的味道。 我愛吃魚香肉絲,以前每去一個川菜館,必點這道菜,吃了好幾家店,卻都不是想要的那個味道。后來明白了,原來我想吃的那個味道,僅僅是老爸燒出來的味道,不是最好吃的,卻是我最喜歡的。 這個獨特的口味,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的。 我們四川人大概對豬是情有獨鐘的,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不說,用豬肉搞出來的名堂也比較多。臘系列,臘肉、臘腸、臘排骨、臘豬肝豬心豬舌頭……可以說是除了豬毛,真的是完美照顧到了豬大爺身上的每一個部位。水煮肉片這種所謂有名氣的菜,我們其實不太吃,更熱衷于各種小炒肉如辣椒小炒肉、魚香肉絲等。我最喜歡吃的莫過于用剛剛殺好的豬肉炒出來的肉絲,鮮嫩味足。還有酥肉、滑肉、粉蒸肉、扣肉等等,這些很受我們川人歡迎。酥肉和滑肉燒湯是一絕,隨便配點時令青菜,湯鮮又清爽。粉蒸肉和扣肉都是蒸菜系列,粉是自家調配和磨制的粉,肉選用半肥半瘦的,蒸熟之后,瘦肉部分軟爛,不塞牙縫,肥肉部分肥而不膩,不要吃肥肉的人都會被折服。 寫到這里,我在咽口水了。 有一年,老爸老媽寄了兩斤蒸肉粉,時不時的做了粉蒸肉和粉蒸排骨,解饞了我,也打動了嘟爸和小嘟。后來蒸肉粉用完,在超市里買了一包,產地也是在四川,可那個味道不對。 就比如久負盛名的臘味來說,上的調味料、煙熏的火候、時間的長久,是很個人的操作,細細品來,每家每戶的臘味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人操刀,今年和去年也會有差別。正是這樣的差別,飯桌上的菜色一樣,味道卻不一樣。如果每年吃到的都是一樣的味道,那說明這個是標準化流程化生產出來的。我習慣的是老爸老媽的臘味,可很久很久沒吃到了。前段時間,嘟爸在網上買了包臘肉,我頗有意見,說他竟然讓一個四川人吃甜的臘肉,牛頭不對馬嘴。 嘟爸吃不慣有牌子的粽子,獨愛嘟奶奶包的粽子,現在我和小嘟也是如此。 嘟爸愛就放點香菇姜片燉出來的湯雞,我愛加點藥材燉出來的湯雞,這是父母的不同味道引發的不同偏好。 同是花菜,我炒的花菜小嘟愛吃,嘟爸的花菜小嘟不要吃。不是我比嘟爸炒得更好吃,只是小嘟習慣了我的味道而已。 平凡的我們,想要平靜的生活,到底還是守著父母孩子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過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