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的華人總數近15億人,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大民族,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和文字。具體而言,中國大陸目前在使用簡體漢字,而港澳臺和世界其他華人聚集區基本在使用繁體漢字,還有一個例外是新加坡,新加坡使用簡體字。 我國大陸是根據國務院規定從1956年開始使用簡化字的。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簡稱《總表》),《總表》曾經頒布過兩次,一次是1964年頒布的,后來又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很快就遭到反對,于是到1986年6月,國務院又宣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停止使用。今天的《總表》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 漢字作為現在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能現在是應用至今的唯一的象形文字,歷經了千年歷史,從倉頡造字、甲骨文、金文、篆書等等,經過漫長的年代,才變成如今的模樣。而我們大陸采用簡化字的原因,實際就是出于普及教育、掃除文盲的需要,一直施行到如今。 而現在港澳臺依然還在使用繁體字,從我個人來講,繁體字確實體現了中國象形文字的特點,看著雖然復雜,但是還是有著鮮明的中華文化傳統。另一方面,繁體字與簡體字差別還是很大的,很多字的繁體書寫和簡體書寫確實很不同,讓許多我們從小在簡體字環境成長的大陸人,無法辨識,去到港澳臺時候,有些字只能靠猜。舉例說一下:這是“繁體字”繁體寫法, 挺復雜的。再比如,衛 ----衛 、讓----讓 、觀----觀、驪----驪、鸞----鸞、艷----艷 、鬮----鬮 ,不一而足。 我覺得如果讓更多人識字,可以讀書看報,那肯定還是大力推行簡化字為好;倘若我們也用回復雜的繁體字,我估計那可能會造成一個巨大浪費,很多很多人估計要重新學習,那個過程應該會比較痛苦,那時間不就白白浪費了,也會讓很多人失去認字的興趣了。 一家之言,權當談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