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講:郭煒 節目編輯:張欣哲 程涵 小劇場配音:周湘寧 陳光 徐徐729 ![]() 艱辛的逃亡 陳香梅出生在書香門第,她自己的人生不僅是個傳奇,連她的長輩們也個個都是傳奇。她的祖父陳慶云年少有才,三十出頭就做了中國招商局局長。陳香梅的外祖父廖鳳舒是革命家廖仲愷的胞兄,民國時期,他出任過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早年,兩位人中龍鳳——廖鳳舒與陳慶云結為了莫逆之交,兩家指腹為婚。 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母親廖香詞從小就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而且還曾到法國、意大利學習音樂和繪畫,這在上個世紀初可是非常難得的經歷。 婚后,廖香詞生下了六個女兒,陳香梅排行第二。如此幸福甜美的生活,要是人生之路一直這樣走下去,或許陳香梅就是一位才貌雙全的貴族小姐,平靜地上學結婚、相夫教子。 然而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靜生活。陳香梅一家從北京流亡到香港。當時陳香梅的父親遠在美國任職,母親和六個女兒在香港寄人籬下,生活很艱難。四年后,母親在香港病逝,當時,陳香梅16歲,大姐不到20歲,小妹才6歲,姐妹們相依為命。 ![]() 盧溝橋事變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后面,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日軍機群轟炸香港啟德機場。此時的陳香梅姐妹六人正在比利時修女管理的圣保羅女書院讀書,姐妹幾個提心吊膽地生活了半年,香港沒有親人,國外的父親又聯系不上,最后,陳香梅決定和姐姐一起,帶著妹妹們逃回內陸。 ![]() 香港啟德機場 1942年6月,陳香梅幾經周折,托人弄到了離港通行證,六姐妹踏上了逃亡之旅。她們想了一切辦法保護自己,比如在離開之前,陳香梅和大姐把母親的珠寶遺物和一些細軟縫在棉衣中,或是藏在挖有洞的書本里。也幸虧是她們考慮周全,在香港登船時,這些家當差點就被日本的海關人員搜身發現,姐妹們嚇出了一身冷汗。 好不容易上了船,只見船艙內外全是人,她們只好拿著行李呆在甲板上,動都不敢動,因為稍有變動位置就會被人占去。她們輪流休息,在船上煎熬了三天三夜才到澳門。從澳門到廣州灣的路途,姐妹們是隨著逃亡的人流徒步前行的。 這一路不僅要躲避日本人的搜查、還要躲開轟炸、穿越封鎖線、繞過土匪出沒的地區。走著走著,就會看到同行的人突然倒下,這些情景給姑娘們帶來了多大的心理陰影,您也能想象出來吧?就這樣,足足走了15天,她們才到達廣州灣。也幸虧陳香梅做事謹慎,她先和桂林的學校進行了聯絡,決定在那里等待父親的消息。 ![]() 廣州灣 在經歷千辛萬苦、跋涉了幾千里后,姐妹們用了一個半月,終于到達了桂林。在桂林,陳香梅幸運地聯系上了父親,她也安排好姐妹,進入嶺南大學就讀。 ![]() ![]() 結識陳納德 陳香梅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從嶺南大學畢業時,因為才學出眾,已經有一家雜志社和一家晚報想聘用她了。但可能是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陳香梅竟然決定要上前線,想為抗戰出一份力。于是她成了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戰地女記者,而她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寫一篇陳納德將軍的人物專訪。 采訪那天,當陳香梅走進標有“會議室”的大房間時,里面已經坐著十幾位中外記者了,他們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漢。記者招待會的主要內容,是陳納德介紹第14航空隊抗戰取得的戰果,記者們也會不時地問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一次正式采訪,陳香梅還真是有點緊張,她翻來覆去地想要提一個精彩些的問題,可是直到招待會結束,她還是沒想出來。正當她沮喪地隨著其他記者們準備離開時,卻看見陳納德正微笑著朝自己走來。 ![]() 陳納德 怎么老陳一下子就發現了小陳呢?這話說起來長了,原來陳香梅在美國做領事官的父親與陳納德是老朋友了,姐姐陳靜宜如今也正在第14航空隊做護士,父親聽說二女兒畢業成了戰地女記者,擔心她的安全,還特意托付老朋友陳納德有機會照顧一下。陳納德把這層關系一說,陳香梅立刻就放松下來了。她把老陳當成了自己的長輩,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陳納德交談起來,并愉快地接受了他一起喝茶的邀請。 離開第14航空隊司令部時,陳香梅真是特別高興。您想,第一次的采訪任務,這么順利就完成了,而且采訪對象還是父親的老朋友。有了第一次,以后的采訪就方便多了。 頻繁的接觸使陳香梅對陳納德的身世和業績有了全面的了解,對他也愈發崇敬了。她把這個人的一切功績都寫了下來,希望以此能夠鼓勵大家戰勝侵略者。于是,有關陳納德和第14航空隊的報道、專訪,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昆明、重慶的報刊上。 1944年8月,日軍在豫湘桂戰役中攻陷湖南衡陽,這意味著湘桂鐵路的終點——桂林已經處在日本軍隊的威脅之下,那時陳香梅和姐姐在昆明,而她們的4個妹妹還在桂林,陳香梅和姐姐非常著急。這時,陳納德告訴她: ![]() 你父親給我來了電報,請我尋找你的妹妹們。我已經派出一支特別搜索隊前往貴州。希望這消息能使你感到高興,安娜! 安娜,是陳香梅的英文名字。聽到這個消息,陳香梅的心終于放松了一些。 陳納德派出的特別搜索隊效率很高,圓滿完成了這次使命,很快,陳香梅的4個妹妹坐著第14航空隊的軍車平安抵達昆明。遠在大洋彼岸的父親決定把她們接往美國。 陳納德的秘書很快就為陳香梅和她的4個妹妹辦好了去美國的簽證。當拿到機票時,陳香梅的幾個妹妹都非常高興,然而,陳香梅的心中卻有了另一種難以言狀的滋味。 ![]() ![]() 愛情修成正果 陳香梅拿到簽證后非常猶豫,她去向陳納德致謝并道別。善解人意的陳納德看出了陳香梅的心思,他說:“如果你不想去美國,我可以請秘書取消你的簽證。不過,你要仔細考慮一下?!?/p> 19歲的陳香梅知道,她其實愿意留在中國。因為她喜愛記者的工作,她要以戰地記者的方式記錄下那些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戰士們,同時讓大家了解飛虎隊為抗戰做出的貢獻。于是,陳香梅放棄了前往美國的機會,她繼續留在了前線。 然而,陳香梅之所以堅決要留下來,還有一個不能言說的秘密。她發現,她與陳納德在一起總能無話不談。他們能從歷史聊到戰爭,從東方文化聊到西方文化。陳香梅的朋友很多,可是她唯獨感覺和陳納德在一起的時光是不一樣的,她會覺得難得的踏實、有干勁、還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開心,那是一種想起他就要笑出來的開心。難道……陳香梅越想越害怕。 ![]() 飛虎隊 畢竟,眼前的這位將軍,比她要年長三十多歲,那可算是她的父輩啊!最關鍵的是,他的妻子女兒還在美國,自己怎么能有這樣的念想呢? 時間過得很快,1945年7月,陳納德從美國軍隊中退役了。 消息一傳開,百姓們都依依不舍地前來與這位曾率領“飛虎隊”英勇抗日的將軍道別,在人群里,最后一個與陳納德道別的是前來采訪的陳香梅。兩人緊緊地握手,久久沒有松開。百感交集的陳香梅打破了沉默: “明天我會到機場為你送行的,將軍!” “安娜,我會回來的!” 就在這一年的年底,陳納德默默地和妻子辦妥了離婚手續。由于戰爭,他們分居8年,再相聚時,已是曾經滄海,物是人非。然后,他再次回到了中國,首先抵達的是上海。當他剛走下飛機的舷梯,就有一群記者圍上前來,而他在記者中再次看到了陳香梅。他們向彼此伸出了手,兩雙手又緊緊地握在一起了。 ![]() 沒錯,陳納德這么著急回來,就是向陳香梅求婚的。然而陳香梅卻是心事重重,她又激動、又難過。年齡的差距、國界的分別……這些問題擺在一起,再開明的家人也沒法同意啊! 為了阻攔女兒嫁給一個比自己還大了一歲的男人,陳香梅的父親甚至帶女兒避開了陳納德,跑到西湖邊上談心,希望女兒改變主意。但在幾百公里外,陳納德卻在一天兩通長途電話不停地鼓勵心上人要堅持下去。 最后,陳香梅還是去求助了外公外婆,讓陳納德陪老人玩橋牌,談天說地,哄老人開心。另一邊陳納德也在懇求陳香梅的繼母,雙管齊下,才算讓陳香梅家答應了婚事。 ![]() ![]() ![]() 陳納德離世 1947年12月21日,在美國將軍陳納德的私人公寓,23歲的中國新娘披上了嫁衣,54歲的新郎身穿美國空軍中將軍服,他們打破了年齡與國界的壁壘,彼此許愿終生相守。然而上天留給這對愛人的共同時間只有十年,1958年,身患肺癌的陳納德病重不起,7月27日,陳納德去世。帶著一雙不滿十歲的女兒,陳香梅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中。 ![]() 為了生活,陳香梅來到華盛頓,她白天工作,晚上做兼職翻譯,還要帶孩子。直到1962年,她將自己與陳納德的相識、戀愛與婚姻記錄下來整理寫成了暢銷書《一千個春天》,這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十大暢銷書之一,陳香梅也再度回到了美國人的視線中。 ![]() 憑借著暢銷書作家與陳納德將軍遺孀的雙重身份,陳香梅迅速打入美國的上流社會。此后她曾擔任飛虎航空公司副總裁,成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也曾加入美國大銀行,成為大銀行里的第一位亞裔董事。無論在政界還是商界,她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59年美國總統大選,陳香梅替共和黨搖旗吶喊,雖然尼克松與洛克菲勒最終落敗,但她在美國政界的首秀卻相當成功。1967年,尼克松再度出馬,任命陳香梅為“全國婦女支持尼克松競選委員會主席”。 ![]() 尼克松 盡管陳香梅在政壇人氣很高,但是她一直堅持“參政不入閣”。1972年,陳香梅當選為美國7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從肯尼迪到約翰遜、再到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直到克林頓,每位總統都有一份有職無薪的工作派給她,這絕對是一份難得的榮譽和信任了。 1980年底,作為里根總統的親善特使,陳香梅接受了鄧小平的邀請,回到了闊別三十多年的北京,她與鄧小平親切握手的照片立刻成為中、美兩國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鄧小平的堅毅、沉著、詼諧和機智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里根 1981年元旦,鄧小平在釣魚臺國賓館設宴款待美國代表團,特意安排陳香梅坐在美方的首席位置,參議員泰德·史蒂文斯坐在美方的次席位置。鄧小平幽默地解釋道:“美國有一百來個參議員,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p> 除了作為中美特使,陳香梅還為兩岸關系的解凍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1989年初,她在臺灣組團赴大陸訪問,在兩岸之間積極溝通,促進了兩岸交流。 ![]() 陳香梅與鄧小平 經歷戰火,大起大落,自食其力,為家為國。回顧往事,陳香梅曾說:在生命的旅途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所愛并被愛的。而她卻深深地愛著一個人,又被那個人深深地愛過,這就是幸福。 ![]() 編輯:趙安 素材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