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共有五臟六腑,五臟為:心、肝、脾、肺、腎;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合稱。 五臟功能是藏精氣;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泌別清濁,傳化精華,將糟粕排出體外,而不使之存留。 五臟與養生的關系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 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 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 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 只要是皮膚病毛發的問題,治肺沒錯。 五臟功能 1、心: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 生理功能:主血脈;主神志;心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相表里。 2、肺: 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生理功能: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淤結);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里。 3、脾: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 生理功能: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開竅于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與胃相表里。 4、肝: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開竅于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里。 5、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 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及二陰(肛門 會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里。 五臟相生相克 五臟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 五臟相克:肝克脾、脾克腎、腎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五臟與五神的關系 五神:魂、神明、意、魄、志。 五臟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臟又產生五志,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又從五志發展成喜、怒、悲、思、憂、恐、驚七情之說。 五臟與五液的關系 五液:淚、汗、涎、涕、唾 《素問 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五臟與五竅的關系 五竅:目、舌、口、鼻、耳。 肝開竅于目、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 、腎開竅。 五臟與五味的關系 肝—酸 (走筋)、 心—苦(走血)、 脾—甘(走肉) 、肺—辛(走氣)、 腎—咸(走骨)。 情志相克 大怒傷肝、大喜傷心 、大思傷脾、過憂傷肺、過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 久視傷血(心) 、久臥傷氣(腎) 、久坐上肉(脾) 、久立傷骨(肺) 、久行傷筋(肝)。 六腑與養生的關系 1.膽:叫做中正之官、決斷。 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膽主決斷。 2.胃:叫做倉廩(lin)之官,胃火盛,饑餓快,上牙痛為胃經,內廷穴; 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3.小腸:受盛之官,收取精華; 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腸主液”。 4.大腸:傳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為大腸經,合谷穴 頰車穴。 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5.膀胱:州都之官,主氣化。 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6.三焦:孤俯,決瀆之官,通調水道,為總領五臟六腑和內條外; 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