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圖片出自于《穆默攝影日記》。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穆默這個人,但說起他的前任克林德卻是大名鼎鼎,1900年,克林德在北京街頭開槍挑釁,被清兵將領(lǐng)恩海擊斃,成為了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由頭之一。克林德死后,穆默繼任了德國駐華公使之職。 ![]() 出行行列 1902年4月12日(農(nóng)歷三月初五),穆默帶著一文一武兩名官員和四名護衛(wèi)兵從北京出發(fā),沿著當(dāng)年皇帝前往避暑山莊的御路 ,踏上了征途。 ![]() 腳夫們 跟隨他們的還有一些雇傭來的腳夫,他們趕著騾馬,馱著各種行李一起出發(fā)。這是他們中途停留的一座客棧,院子里拴著不少牲口,地上擺著專門供牲口馱載的籮筐。因為所住客棧環(huán)境比較復(fù)雜,一名穿著藍衣的大內(nèi)高手正在院內(nèi)巡視。 ![]() 護衛(wèi)隊 為了保護這位大人物,以免重蹈克林德的覆轍,清廷不但派出保鏢暗中保護,還在沿途指派大量清兵護衛(wèi)。尤其在地勢險要之處,必有扛著長槍的清兵在前面開道。 ![]() 常山峪行宮 穆默一行來到一個叫做常山峪的地方,這里距離北京已有160公里之遙。在這里,建有一座行宮, 康熙、乾隆與嘉慶三位皇帝在位時,每年都要在此下榻停留 。 ![]() 行宮圍墻 清代中期,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山莊居住辦公,沿途建有不少這樣的行宮,以供皇帝居住。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經(jīng)過常山峪,感動于康熙當(dāng)年建造如此完美的行宮,便賦詩一首,題目就叫《常山峪行宮》。 ![]() 行宮內(nèi)景 然而時過境遷,此時的常山峪行宮因清王朝的沒落而變得面目全非,原本高大壯觀的建筑只剩下一副框架,一派破落景象。 ![]() 庭院建筑 這是行宮內(nèi)的一處建筑,屋頂上的瓦片已經(jīng)脫落,露出一根根的木椽子,變了形的屋頂上長滿了荒草。房屋前的地上凌亂丟棄著一些圓木,可能是附近建筑掉落的檁木。 ![]() 行宮全景 從高處俯瞰常山峪行宮, 依山而建的房屋已經(jīng)破爛不堪,但圍墻還非常完整,從中依舊能夠看出當(dāng)年的皇家氣派。 ![]() 避暑山莊 4月18日,穆默到達承德之后,首先去了仰慕已久的避暑山莊。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始建于1703年,歷經(jīng)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近90年方才建成。 ![]() 環(huán)碧島 遠望湖中的環(huán)碧島,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有一座樸實無華的木頭平橋,一頭梅花鹿正從橋上通過。當(dāng)時的避暑山莊中,養(yǎng)了不少的梅花鹿,我們在很多老照片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湖邊景色 穆默在芳渚臨流亭拍攝的一張照片。圖左為知魚磯的一角,右有永佑寺舍利塔的塔影。松柏參天,寶塔高聳,湖光倒影, 宛若仙境。 ![]() 寶塔近景 永佑寺舍利塔又名六和塔,是仿照南京報恩寺塔而建,塔高六十七米,登高而望,周圍美景盡收眼底。 ![]() 古廟老樹 造型奇特的老樹,盤根錯節(jié)、枝條交錯。透過樹下的空隙遠望,是位于梨樹峪口北側(cè)山腰上的龍王廟,這座寺廟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曾親題“靈澤”匾額。這座廟宇后來被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龍王廟為重建仿造。 ![]() 普寧寺 穆默在熱河都統(tǒng)色楞額陪同下游覽了外八廟。圖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普寧寺,這座寺廟也是清代在避暑山莊北部修建的第一座皇家寺廟。 ![]() 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歷時四年建成, 因是仿照拉薩布達拉宮而建,故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 五塔門 五塔門因頂部有黑、白、綠、黃、紅五座藏式寶塔而得名,其下為白臺,旁有一小屋,門上貼有門神,似乎是普通的民眾的住所。遠處高高聳立的是寺廟位置最高的建筑大紅臺,體量龐大,非常壯觀。(更多承德老照片,請看下方的《河北承德老照片合集》) |
|
來自: 黑龍江波濤 > 《秦皇島、唐山、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