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飴糖甘溫善補虛】入冬以后,萬物封藏,是人們開始服用膏方進補的好時節。膏方主要由補益藥、助運藥、祛邪藥及賦形劑等組成,飴糖就是其中的常用之品。
飴糖是以高粱、米、大麥、粟、玉米等糧食為原料,經蒸煮、發酵、糖化制成的糖類食品。飴糖主要成分是麥芽糖,因黏稠如粥,故名飴糖,又稱餳、膠飴。飴糖有軟、硬之分,藥用以軟者為佳。
溫中補虛
飴糖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溫中、緩急止痛的作用。早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大建中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等方劑中使用飴糖。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飴糖可以“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中醫認為,飴糖甘溫,入脾、胃經,可治療中焦虛寒導致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女性四末不溫、痛經等病癥。
《臨證指南醫案》記載:“凡補藥氣皆溫,味皆甘,培生其初陽,是勞損主治法則。”所以,味甘性溫的飴糖有一定的補益功效。臨床上,許多中老年患者由于過度辛勞、年老體衰,或久病纏身,臟腑功能逐漸減弱,在膏方辨證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飴糖,可以起到“損者益之”“虛則補之”的作用。
潤肺止咳
飴糖也入肺經,《本草匯言》記載,將飴糖與白蘿卜汁蒸化,可以治療大人、小兒的頓咳、久咳,尤其對肺虛久咳、干咳痰少、少氣乏力的慢性咳嗽患者有益。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臨證治療慢性咳嗽時也常用到飴糖,一則取其潤肺止咳,二則脾為肺之母,飴糖溫脾,培土可以生金,健脾的同時對肺也有間接的幫助。在膏方中,飴糖與沙參、桑葉、麥冬等藥聯合使用,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此外,膏方中加入一定量的飴糖,可以減少賦形劑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的用量,有經濟實惠的優點。甘甜的飴糖還可以削弱諸多藥物的苦味,改善膏方的口感,增加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吳力強 江蘇省太倉市中醫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