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誕生于獨立戰爭。然而,這個誕生的過程卻經歷了一波三折。 獨立戰爭前,英屬北美殖民地不是一個,而是十三個。它們分別是:弗吉尼亞、馬薩諸塞、新罕布什爾、馬里蘭、羅得島、康涅狄格、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和佐治亞。 這十三個殖民地名義上從屬于英國,實則獨立自治,它們之間的關系跟我們戰國時期的“齊、楚、秦、燕、趙、魏、韓”差不多,相當于十三個獨立的國家。 獨立戰爭后,英國被趕跑,十三個殖民地變成了北美十三州。然而,當時的美國人并沒有建立統一國家的打算,戰爭結束后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就地解散,大家各自回自己的州,連喬治·華盛頓本人也回弗吉尼亞的老家去了。為什么當時的美國人不想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呢?這就要說到美國人的國家觀了。 由于經歷過殖民統治,當時的美國民眾對強權有著刻骨的憎惡和高度的警惕,而國家的本質又偏偏是高度集權和暴力壟斷,這些正好是美國民眾最討厭的地方。 許多人不明白美國每年會發生那么多槍擊案,政府為什么還允許百姓持槍,其實原因也正基于美國人對國家強權的警惕。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紀律良好的民眾武裝是自由國家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并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賦予民眾武裝的權利以對抗可能侵犯自由的國家權力。 有人稱美國是民主的燈塔,其實美國的核心原則并不是民主,而是自由。一切與自由相違背的措施都會遭到激烈抵制。 既然美國人擁有根深蒂固的反國家觀,那么美國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這主要歸功于那批被稱為“聯邦黨人”的政治家,如漢密爾頓、麥迪遜。 當時北美十三州是一個邦聯,也就是十三個獨立國家組成的聯合體,性質類似于今天的歐盟??蓾h密爾頓他們覺得,在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面前,北美十三州應該放棄各自的“小算盤”,一起組建成更為緊密的聯邦國家。 聯邦制是指由幾個成員單位(如國、州等)聯合組成統一國家的政治體制。在我們中國人看來,聯邦制就等同于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稍诋敃r美國那些開國元勛眼中,讓美國從邦聯轉型為聯邦就已經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了。 1787年5月,麥迪遜等人邀請十三州的代表到費城開會,這便是美國歷史鼎鼎大名的“費城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美國的這些開國先賢們制定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更為重要的是,大家對十三州組成聯邦政府達成了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參加這次會議的共有55人??善渲幸徊糠秩嗽诘诌_費城后得知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打算建立聯邦政府后非常生氣,憤而離場。因此最后只有39人在《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上簽字,另外16人就這樣錯失了名垂青史的機會。 “費城會議”后,美國終于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聯邦國家,而不是北美十三州組成的松散聯盟。 不過出于本能的反國家觀,美國人在建立國家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將國家權力視為洪水猛獸,他們處處設置各種條款限制國家權力肆意擴張。除了上面提到過的支持民眾持槍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平行權力結構。 美國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并非上下級關系,而是平行關系,各自有各自的權力領地,各自行使不同的權力。所以美國經常會出現聯邦政府發出某項政策法令后,州政府卻公然唱反調,聯邦政府也無可奈何的情況。 所以,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為什么是合眾國呢?本質就是美國并非單一的國家(State),而是許多國家(States)在一起組成的聯合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