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考SAT分為閱讀(含文法)、作文、數學三部分,作文單列,選考。大概是選擇名校時,才考作文,三門各800分。作文一般都寫議論文,不僅看作文能力,更看價值觀,從中選拔有發展潛力的考生。從賦分看,作文與數學同等重要。這是美國穩定多年的高考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議論文不僅反映表達力,更是邏輯力和價值觀的標志,反映學生推理的綜合能力,以及對人生的基本態度,考查未來發展潛力。 我們的高考一般也考議論文,但賦分60分,不及數學的二分之一,也不是語文的半壁江山。長期以來,語文被高考邊緣化,作文更被邊緣化。重點中學往往把作文扭曲為背誦材料,考試時摘引幾則材料,按套路敷衍成高分作文。 從高考作文看,議論文的邏輯力基本上沒有得到發展,價值觀更是沒有得到培養,可是得分并不低。仔細閱讀,你就會發現,不合邏輯的概念、判斷及推理俯拾即是。價值觀呢?是由材料確立,往往是高大上的主題,跟考生有多大關聯呢?如果論點與材料主題背離,就是偏題或離題,毫不客氣地扼殺。 議論文與數學都用邏輯推理,但顯然有鮮明的優勢: 1 論證的觀點與解答的難題意義不同 議論文的觀點不僅是邏輯的結晶,標志認識生活的能力,是創新成果;更指引實踐,鼓舞學生創新生活,追求生命價值。數學操練的題海卻遠離人生,既不包含創新力,又沒有現實意義。 觀點即思想,源于生活,包括對自我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智慧的標志。思想不能因襲,是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得出不茍同于他人的結論。 思想得出過程遠比數學技能思維復雜,歸納演繹分析綜合比較批判等思維過程既是嚴密的邏輯,又充滿靈感直覺思維。 更重要的是思想誕生就激勵行動,成為創新生活的源頭,是杰出者共同的思維和人格品質。思想是創新精神和創新力的標志,塑造杰出者,創造人類文明。相反,數學題與創新行動有什么關系呢? 2 論證的開放思維與解題的封閉思維不同 觀點誕生于復雜的思維,而證明觀點不僅是溯源,更是開放的推理過程。如果觀點源于自我經驗,那么證明觀點就必須使之成為普遍真理,思維更嚴密而深刻。 要雄辯地論證觀點,既要選擇典型實例進行分析歸納,又要提煉出不可辯駁的理由——分論點,有力地支撐論點,還要進行正反對比、引用名言等論證。推理過程高度開放,沒有定理來限制,只有公理來指引,比如,道德和個性的文化真理。證明相近的觀點,不同作者寫出的議論文,其論證過程差異很大。讀讀魯迅的雜文就清楚,論證充滿創新智慧。 相反,解數學題的思維是封閉的,是典型的技能思維,一般地講,只能用某個定理才能解出題目。所謂難題就是巧設陷阱,極不易找到解題的定理;一旦發現用某個定理時,解題過程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解題是訓練對定理的敏感性,總有定勢思維:尋找定理!稍有思維常識就不難得出結論,這是典型的模仿思維,不僅不能培養反而阻遏創新思維。 3 論證的創新思維與解題的模仿思維不同 證明觀點不僅是開放思維,更鼓勵創新思維,比如,反駁錯誤觀點用的批判性思維,歸謬法里的發展思維,正反對比的比較思維,無不充滿論證機智,而且有靈感思維助力。 批判性思維是重要的創新思維,是對已有思維的再思維,充滿創新力,往往誕生新發現。可以講,議論文為批判性思維提供得天獨厚的舞臺。 相反,在數學解題中,創新思維的路子十分狹窄,特別是發現了解題定理時,只能用定理來畫圓,是封閉模仿的思維。誠然,數學定理是偉大的創造和發現,但是用定理來解題,卻無緣創新。 4 議論文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寫,是情商與智商的統一 與數學不同的是,議論文不僅要智商,更需要情商。議論文的情商至少表現在三方面。一是關注生活的熱情,沒有愛的情操,就對現實很冷漠,議論文就失去寫作動機;二是在論點誕生和論證的過程中,熱情始終伴隨,成為思維特別是靈感降臨重要的催化劑;三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蘊含情商智慧。 數學解題盡管與情感有關,求知欲、頑強的斗志等確實幫助解決難題,但這類情感都與人生現實無關,并不蘊含做人處世的智慧。 歡迎關注討論教育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