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正在前線指揮戰斗的徐向前接到了延安黨中央的命令——參加七大。 徐向前交代好了部隊的事務之后,便帶著少數的警衛員策馬奔赴延安。 可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徐帥這一離開,就整整五年沒有再指揮過戰斗。 從1940年退居后方,再到解放戰爭才重新執起帥鞭,榮升十大元帥之一。 那么,徐向前沒能參與戰斗背后,體現了毛主席怎樣的高明想法? ![]() (徐向前) 接下來,讓我們一一明說: 從西征說起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開國十大元帥的榮譽,足以見得徐帥的軍事能力,這么一位驍勇善戰的元帥,在抗日戰爭卻沒能指揮幾年的戰斗。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徐帥在抗戰關鍵時期被調離前線,和他的作戰能力沒有關系,更沒有內部因素的影響。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需要先從1936年說起。 這一年的十月,徐向前帶領的西路軍接到了中央的一個重要任務——西征。 西征的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剿滅盤踞在西北的馬家軍,其二是為了和蘇聯取得聯系而掃清道路。 ![]() 馬家軍在西北盤踞多年,兵力早已發展到兩萬余人,而徐向前的西征軍剛剛組織起來沒多久,這顯然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任務。 黨中央將這個困難且重要的任務交給徐向前,足以見得中央領導人對徐向前的信任。 作為西北的“山大王”,馬家軍面對著紅軍的到來,立即便派出主力部隊對西路軍實施包圍,并且利用地形優勢,騎兵優勢,很快將西路軍困住。 這時,可能有人會質疑作為總指揮的徐向前的指揮能力,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劉伯承元帥曾說過,軍中有兩個最會打仗的人,一個是粟裕粟司令,一個是徐向前徐總指揮。 徐向前從1929年奔赴湖北開創革命根據地開始,將八百人發展為上萬人的紅四方面軍,并靠著自己“圍點打援”的戰術,僅在1931年便殲滅了六萬多國民黨軍隊。 在那段艱難的紅軍戰斗史里,紅軍總共殲滅了六十多萬國民黨軍隊,其中有四十萬敵軍是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完成殲滅的。 當然,徐向前的指揮才能不是殲滅敵軍人數所能體現的,深知這一點的黨中央才敢讓徐向前帶隊西征。 可奈何客觀因素實在太多,地形地勢,敵軍數量和實力均是馬家軍占優,再加上西征軍遠離根據地,后方補給問題也很大。 所以這次任務最終失敗,西征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強如徐帥也難以挽回敗局,于是只能讓戰士們突圍。 ![]() 徐向前和陳昌浩一同返回中央,一路上可謂是風餐露宿,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乞討求生。 最終,徐向前終于回到了中央,黨內領導人無不為徐向前的堅強意志所感動。 這次西征,給徐向前帶來了兩個極深的影響: 第一,徐帥因為身心俱疲,再加上返回中央時遭遇了無數磨難,身體狀況變得很差,為日后的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第二,此次失利雖然無可避免,但是徐向前仍舊心懷自責,希望之后的戰斗能夠為黨立下功勞,極度渴望打一場大勝仗。 很快,徐向前大展身手的時機來臨。 西安事變后,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組建了抗日統一戰線,紅軍隊伍也被改編為新四軍和八路軍。 ![]() 八路軍旗下有三個主力師團,徐向前的指揮能力無人質疑,因此和師長劉伯承配合,擔任129師的副師長。 不久后,劉伯承和鄧小平共同前往太行山開辟根據地,而徐向前也前往冀南和山東開創嶄新的抗日根據地。 徐向前研究了毛主席平原游擊的指示,根據山東的情況提出了“創造平原地人山”的開創性戰略思想,大力推動了山東抗日力量的發展。 僅花了一年的時間,徐向前便把山東的八路軍從一開始的兩萬余人擴充到了五萬余人,這還不算上分撥出去的三萬多人。 徐向前在山東的抗日根據地發展得很好,而且和日軍的多次作戰都取得勝利,又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實力。 1940年五月,黨中央準備在延安召開七大,徐向前作為黨中央重要領導人,自然也被召喚回陜參加會議。 (中共七大舊址) 可徐向前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一次回延安后,自己將長達五年時間無法指揮戰斗。 一向節儉的徐向前雖然貴為司令員,但是前往延安時僅僅帶了幾名警衛員,便喬裝打扮奔赴延安。 可惜的是,中共七大并沒有按時召開。 當時,無論是身在蘇聯的周恩來和任弼時,還是前線的朱德,徐向前,彭德懷等人都趕回了延安,可意外出現了。 蔣介石在抗日的時候,仍不忘對中共實施打擊,于是從1939年底開始,蔣介石便開始策劃一系列的“反共”行動。 ![]() 到了1940年,國民黨反動派的針對愈發嚴重,前線戰士面臨著日軍和反動國軍的雙重威脅。 再加上會前的一些準備也沒有到位,于是中央不得已宣布七大推遲。而當彭德懷等人返回前線的時候,徐向前卻沒有一同返回。 原來,徐向前之前西征時留下的病患開始嚴重,再加上趕來延安路上時的長途跋涉,徐向前身體狀況變得很差。 中央便決定先讓徐向前在這里修養一段時間,山東那邊還有彭德懷,許世友等人,所以徐向前可以晚些回去。 可誰曾想,不久后又發生了意外。 1941年,徐向前的身體恢復得不錯,雖然沒能完全恢復,但是足以讓他回到前線指揮戰斗了。 同年二月,徐向前送別一些干部去往山東,并且交代他們一些事情,畢竟徐向前也將在不久后回到山東指揮戰斗。 ![]() (徐向前) 送別路上,一匹馬突然受驚,開始向四周到處亂跑,徐向前躲避不及被踢中了左腿,身體本就虛弱地徐向前倒在地下久久無法起身。 檢查后,徐向前的左腿脛骨骨折,這對于身體遭到多次打擊的徐向前來說可是一個壞消息,意味著他又要養很久的傷了。 成功的“生產隊長”和抗大校長1938年美軍少校卡爾遜來到黑背考察抗日情況的時候,就見到了徐向前,他在日后的著作《中國的雙星》里就提到了徐向前,說他看上去非常疲憊和瘦弱。 能夠肉眼可見地被觀察出疲態和瘦弱,徐向前糟糕的身體狀況不言而喻。 這次看似簡單的骨折,卻讓徐向前的身體出現多種并發癥,再加上徐向前心中擔憂抗日前線的情況,在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況下,恢復的時間需要更長。 當然,傷病是無法阻止徐向前的抗日熱情的,他在養傷期間,依舊關心前方局勢,并且寫下了一些報告和文章,為前線指揮官們提供了許多抗日思路。 ![]() (年輕時的徐向前) 徐向前的受傷,毛主席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徐向前是黨中央重要的軍事指揮官,當初建立了無數功勛,如今卻因傷無法上戰場。 毛主席仔細觀察了徐向前的情況后,便決定先不讓徐向前回到前線,而是讓他擔任陜甘寧聯防軍副司令。 這次任命毛主席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就是徐向前的身體恢復不理想,而該職位不需要親臨前線,可以讓徐向前邊指揮部隊邊養傷。 第二就是這個部隊的任務有些特殊,而徐向前又剛好能夠勝任。 原來,由于蔣介石命令國民黨反動派發起第二波“反共”高潮,使得我軍遭到了嚴重的經濟封鎖和物資封鎖。 因此,黨中央急需自己生產物資,完成自給自足,而這也是陜甘寧聯邊防軍的主要任務。 徐向前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在抗戰時期,都在建設根據地時表現出帶隊建設的才能,所以這個任務交給徐向前,再合適不過了。 ![]() 徐向前接到任命的命令時,卻有些不高興,因為這個參謀長不是帶領士兵在前線大殺四方,而是在偏后方的位置開展生產和建設任務。 當然,稍加考慮,徐向前就意識到了這些任務的重要性,現在可謂是黨的存亡時刻,無法完成自給自足,別說前線了,后方的黨中央估計都得面臨危機。 擺正好心態之后,徐向前開始專心鉆研當前情況,并立刻和賀龍制定了計劃,立馬開展建設和生產任務。 很快,徐向前和賀龍下達了相關任務,不僅下方大量機關人員進入連隊參加勞動,還讓戰士們注重農業生產。 ![]() (賀龍) 就這樣,黨的生產能力慢慢提升,漸漸地能夠完成對內提供物資的任務,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陜甘寧地區算是貧瘠地帶,在徐向前等人帶隊建設后,這些地區煥然一新。例如南泥灣,在建設之后變成了“塞上江南”。 事實證明,毛主席沒有看錯徐向前的能力,此次任命使得黨的大生產運動大獲成功,并且粉碎了蔣介石想要封鎖中共的意圖。 一年后,眼見徐向前在職位上做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毛主席卻又開始給徐向前下達新的任命——抗大校長。 讓徐向前擔任陜甘寧部隊的參謀長,是因為毛主席看中了他的建設才能,那么這次任命他為抗大校長,毛主席又有何考慮呢? ![]() (抗大舊圖) 抗大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是中共培養人才的重要設施,多年來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將軍,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將軍有時也會回到抗大進行學習,足以見得抗大的重要性。 抗大的作用主要是為黨培養人才,這其中不光是培養人才的軍事能力,更要培養人才正確的政治立場。 毛主席選擇徐向前擔任抗大校長,也是基于抗大的功能來決定的。 首先,徐向前曾是黃埔軍校的優秀畢業生。 1924年,徐向前靠著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和他同期的還有宋希濂等人,也是在這里,徐向前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培養。 因此,這一段經歷使得徐向前具有軍校培養人才的能力,加上他本身出色的領導能力,很適合作為軍校的老師甚至校長。 ![]() (黃埔軍校舊址) 其次,徐向前是一位身經百戰,常打勝仗的“常勝將軍”,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這讓他更有資格教導這些抗大的學生們。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之外,徐向前還有一個讓毛主席非常看重的方面——正確的政治覺悟。 紅軍長征期間,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但是當時張國燾擔任紅四方面軍的政治部主任,因此常對紅四方面軍的指揮事務插手。 毫無疑問,徐向前保護了紅四方面軍,也維護了黨中央的指揮。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徐向前高度正確的政治覺悟讓毛主席印象深刻。 ![]() (張國燾) 所以,有著軍校經驗,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有著高度正確的政治覺悟,讓毛主席認為徐向前就是抗大校長當仁不讓的人選。 接到這個任命,徐向前一開始仍舊有些不解與不情愿,但是看見毛主席滿臉的信任和期待,又想到抗大是為黨中央輸送人才的地方,因此徐向前毅然接下這份重任。 不過,當時的抗大卻處在一個極為艱難的局面當中。 首先,因為那些年局勢瞬息萬變,所以抗大也一直沒有固定的地點,甚至分成了幾個分部。 然后,因為抗大的學生們大多數又是已經進入軍隊有職位的人,因此會經常臨時回到前線,有些官銜大的甚至會無視課堂紀律。 ![]() (徐向前在抗大作報告) 面對這些情況,徐向前立馬著手解決,利用他往年在黃埔軍校的經驗,馬上為抗大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體系,將抗大變成了一所真正的軍校。 隨后又為抗大的學生們制定了合理的管理辦法,讓學生們能夠有時間學習,也能在需要他們的時候立即趕往前線。 徐向前的這個抗大校長,無疑是成功的,這也更加體現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和知人善任。 闊別戰場多年,仍舊屢立戰功接連出任陜甘寧部隊參謀長和抗大校長,徐向前為黨的生產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徐向前心中還是有些遺憾,畢竟他原本是一位上陣殺敵的前線將領。 ![]() (徐向前題字) 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徐向前也沒能回到戰場,這讓他有些沮喪,還對毛主席抱怨:鬼子要投降了,我沒仗打了。 但事實證明,戰爭并沒有結束。 隨著蔣介石撕毀和平條約,國共內戰頃刻間打響,對于徐向前來說,他將又有機會重返戰場,重新打響自己的威名。 終于,1947年,在徐向前苦等多年后,毛主席任命他為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正式重返戰場。 這時,劉鄧大軍已經挺進大別山,所以晉冀魯豫軍區只剩下了六萬人,而國民黨大將閻錫山就在太原虎視眈眈地盯著解放軍部隊。 ![]() (挺進大別山) 面對著十三萬多人的敵軍,徐向前絲毫不懼,立馬分析戰局,并把目光對準了臨汾。 當然,在此之前,徐向前先把這支華北第一兵團訓練了一番,因為剩下的六萬人,比起主力軍隊來說,更加散漫,而且紀律性不強。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合訓練之后,這支部隊迎來了蛻變,而他們,也將成為徐向前手中攻破閻錫山的利刃。 面對著歷史上從未被攻破過的臨汾,徐向前想盡了辦法,最終使用炸藥將其城墻炸出了一個大缺口。 解放軍順利攻入城內,一舉拿下臨汾。 徐向前帶著部隊乘勝追擊,一舉攻入晉中地區,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攻占了十多座城池,殲滅了閻錫山十萬余人。 ![]() (毛主席和徐向前) 此次戰役,驚動了全國,毛主席更是驚訝道:六萬人打敗十萬人,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原來,徐向前一向以軍紀嚴明聞名,之前對第一兵團進行了訓練之后,還制定了嚴苛的部隊紀律,將這支部隊打造成了一支鋼鐵之師。 交戰之前,又會仔細觀察敵軍動向,絕不輕敵,正如徐向前本人所說:把弱敵當成強敵來打。 因此,徐向前才能夠帶領部隊連克多城,屢立奇功。徐向前的治軍方法也被毛主席冠以“臨汾經驗“,讓各軍部學習。 這時的閻錫山,已經被重重圍困在太原一座孤城里面了,可就在徐向前準備發起總攻的時候,卻再次病倒。 不得已,徐向前只能將帥印交給另一位元帥彭德懷,讓其代替自己發起對太原的攻勢。 不過,哪怕病重躺在病床上,徐向前依舊關心戰場局勢,通過電報等方式協助彭德懷,一同取得太原戰役的勝利。 ![]() (徐向前(后右一),彭德懷(前右二)) 1955年,在授勛儀式上,徐向前被毛主席授予元帥勛章,絕對是實至名歸。 結語:作為紅軍時期便聞名的指揮官,徐向前卻因為身體原因不得已離開前線,而毛主席一向高瞻遠矚,所以很快便為徐向前考慮了兩個職位,陜甘寧部隊的參謀長和抗大校長。 這兩個職位都非常適合徐向前,徐向前也執行地非常出色。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重回戰場,在晉中地區大放光彩。 事實上,在革命時期,像徐向前元帥這樣把身體拖垮的民族英雄還有很多,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懷念他們的同時,努力為國家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李寧.徐向前與紅四軍在大別山[J].中華魂,2021,(第10期). 邢玉國.大智大勇徐向前[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18,(第11期). 王樹人.徐向前元帥一生所擔任的職務[J].黨史博采(上),2021,(第11期). 熊坤靜.徐向前馳騁鄂豫皖邊[J].黨史縱覽,2021,(第9期). 孟紅.徐向前元帥的獨特帶兵法寶[J].黨史縱覽,2021,(第10期). 編輯:弗道恩 責編:林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