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天生都是好命,畢竟眾生之中普通人居多。為生計奔波,為五斗米折腰,是大多數人的一生。 錢這個字,在很多人的心里是又愛又恨的。恨的是它的庸俗,愛的是它可以實現自己大部分的心愿。 亦舒曾在《喜寶》中寫道:“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有很多很多錢也是好的。” 有愛固然是好的,但怕的是愛情這種東西,并非都一成不變,有時候它讓人義無反顧,有時候卻讓人懦弱到不堪一擊。 金錢盡管庸俗,但它卻能給自己帶來貨真價實的安全感。 即便超凡脫俗如三毛也曾說過,如果愛情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而人到中年,一個女人所擁有最大的底氣,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擁有賺錢的本事。 演員劉敏濤曾經做過一個演講,她說當全職太太時,和家人一起去日本旅行。 在清水寺,她很想吃一個抹茶冰淇淋,可是卻被老公拒絕。 也正是這次的拒絕,讓她意識到自己連吃冰淇淋的能力都沒有,一直以來她只是老公的附屬品。 沒有錢的人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更別提什么尊嚴。 劉敏濤想明白了這一點,她按照符合社會對女性的“標準”放棄事業回歸家庭,成為無怨無悔的賢內助,可是所花一分錢都要看對方的眼色。 品嘗過人到中年沒有錢的辛酸,她做出選擇,重新回到喜歡的演藝事業上。 劉敏濤說后來自己和朋友再去日本玩,特意去了一趟清水寺。 她說自己再不用看別人的眼色,而吃到了自己心心念的抹茶冰淇淋時,她品嘗出來那是“自由”的味道。 人到中年,什么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氣。 到了這個年齡說情說愛未免矯情,雖然愛情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但是經歷了大半生的風雨和坎坷,早已明白,再美好的愛情也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 愛情不會飲水飽,也不會大于天,如果接受不了金錢的考驗,都是枉然的。 中年女人需要愛情的滋養,也需要金錢作為自己的底氣,只有這樣,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畢竟年輕的時候,你擁有的是青春,那時你未必能夠光芒四射,但你卻擁有無數的希望和可能性。 到了中年,年少的稚氣褪去,不再熱血激情,有的只是被生活蹂躪的無奈。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別人身上,你會發現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你自己才最可靠。 《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一出場時的身份是全職太太,她的生活全部內容是“買買買”和監控老公身邊有沒有覬覦的女人。 那時她覺得老公的錢就是自己的錢,躺在婚姻的溫床上無所顧忌。可是最終她卻遭到了老公的嫌棄和背離,離婚時如果不是閨蜜唐晶及其男友的幫忙,怕是一無所有。 剛離婚的時候,羅子君把后半生寄予到再找一個有錢的男人身上,可是一無所長的家庭主婦,又能挑到哪里去呢,別人看中的不過是討占她的便宜。 好在她很快意識到了這個現實,在好友的幫助下不斷地升級打怪,最后實現了自我的價值,這時她才發現自己從前有多愚蠢。 天真地以為男人的一句“我養你”便是一輩子的承諾,殊不知這是世上最毒的情話。 如果懂得聽后一笑而過便罷了,但把它奉為婚姻的“法寶”,注定會受到打擊的。 卡耐基在《寫給女人一生的幸福忠告》中說,經濟獨立的女性自身帶著創造幸福的能力,她們不需要取悅和依賴男人,婚姻對于她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 后來羅子君成長為成熟的職場女性,盡管因為唐晶的原因,她拒絕了賀涵的求愛,但對于此時的她來說,愛情已不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從前她把婚姻看成事業,結果卻遭到了背叛。但如今握在手中的事業,以及事業給她帶來的物質卻不可能會背叛她。 沒有男人,她依舊可以過得很好。這才是一個中年女人最好的狀態。 可是很多女人卻生活在愛情的童話里,以為對婚姻對家庭全身心的付出,就能夠換來對等的回報。但事實上感情從來不以你付出的多少而回饋你的。 人到中年,如果你沒有錢,也沒有賺錢的能力,你想孝敬父母都要伸手向對方要。可是對方憑什么要為你父母的生活買單呢? 沒有錢,你去不了想去的地方,看不了想看的風景,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孝敬不了父母,老公嫌棄你,甚至孩子也看不起你。 那樣的人生,是你想要的么。 年輕的時候沒有錢,但至少還有希望。等到中年后沒有錢,人生的道路卻窄了很多。 理想是豐滿的,生活卻是現實的,當你擁有了賺錢的能力,手中握有金錢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患得患失,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因為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通過自己來實現。如果你什么都沒有,那么真的是一種悲哀。 所有的女人都應該深深明白這一點。 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懂得為自己籌謀,不要因為遇到愛情,或者遇到什么事情,就輕易地犧牲自己的人生。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未可預料的,再幸福的婚姻,也要懂得給自己留有后路。 倘若生活發生變故的時候,也不至于會手足無措,更不用委屈自己向對方低頭,而是積極地面對生活的考驗。 靠自己,才是最大的底氣。 也正是因為你的強大,才可能會為自己贏得尊嚴和尊重。 END. 作者:葉桃之,與你一起分享生命中的感悟,關于愛,關于情,關于人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