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多年皆盲動,而今得遇見真功 ——武林絕學真的快成“絕學”了 作者:北走蜿蜒 終于,有機會—一個嚴肅而深刻的機會,可以說說我心目中的“武術”。心跡渺渺,時空渾莽如雪夜荒郊,有大音挾感動悠悠襲來,遠行者莫名,這世間有很多值得感悟的事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需要感悟;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需要感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中華傳統武術之道亦同樣需要感悟。 
一個偶然的機緣,于知乎上的山長清一賬號處,偶然讀到一篇文章,了解到昆明有逸塵老師,習練岳家長拳、陳氏太極拳、形意、八卦、螳螂、通背等拳術,善傳統武術技擊之道,山長清一謂逸塵老師出手之妙,身法之靈,剛柔相濟,有精絕獨到之處,思欲拜識,然無緣謀面(我已經去五華廣場,幾乎把晨練的武師都問遍了,皆稱不識逸塵老師,亦不知何人曾練岳家長拳,可見武林絕學真的快成“絕學”了)我念茲為憾。 然心感有應,幸得山長清一告之我逸塵老師之名諱與聯系方式,才得以在近些時日與逸塵老師通電話,豈料電話一通便放不下了,逸塵老師于電話中了解到我的師承與習練何種拳術,并對中華武術的理法術功做了一番說明與比較,一聽之后,我深以為然,并與逸塵老師約定拜訪之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2022年11月13日下午),信步至逸塵老師住所聆聽教誨,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值此良機,誠意結識孫老師,時也、運也、遇也。逸塵老師性格豪爽,笑容可掬、談吐風趣,所言理法通明、句句見真、講到興致高處,逸塵老師讓我進招感受,一觸之機、電光火石之間,身法一變,逸塵老師已驟然進我三門。其身法吞吐伸縮之妙,如龍靈便,用力不見力而我不能阻;其手法似虎快利,伸手不見手而我不能逃,一到無不到,神形一片;敏捷如猿,隨機順勢;前后左右,讓中不讓,變化自如。逸塵師發招如箭如矢,渾身是勁,我根本無招架之余地,臥牛之地,片刻之間早已狼狽倒地多次,若不是逸塵老師手下留情,方寸之間,我早已三世為人了,其拳術實戰之道之韻味真妙不可言也。 試手過后,我對逸塵老師的功夫自然是非常佩服,所以帶著疑問向逸塵老師請教,形意拳為什么要站樁,還要慢慢地行拳;為什么太極拳動作都是弧線的,且軟綿綿的,這樣不會被人一拳打倒嗎?八卦掌一圈圈地旋轉,實戰也圍著人轉嗎?金翅螳螂拳如何打出氣勢?鄒家拳練時剛猛,為何對敵時反打不出力量等等一系列問題,一股腦的全拋給了逸塵老師,逸塵老師笑著說,你所例舉的例子看似駁雜,實則不難解答,一言以蔽之:非常原來極平常,很多看似艱難的事,經去枝蔓、立主腦后,復雜就變簡單了,無論是形意拳的頂扣圓敏抱垂曲頂;還是八卦掌的推托帶領搬扣刁鉆;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名有不同、勢有分別,然理為一貫。簡言之,按要求苦練基本功,按要求苦練單勢,一個動作把它練到極致,功夫自然就出來了;至于你所說的如何做到形意拳的截招(即截形)、截勁、截意、走中行打、硬打硬進無遮攔;太極拳的一觸即發、犯者立仆、同樣是硬打硬進無遮攔;八卦掌的斜面對敵斜寓正,出手刁鉆、毒辣、亦是走中行打等內家拳的打法特點,那就需要基本功練扎實后,通過推手、散手等方法才能功夫上身,功夫上身后無可無不可,無所謂形意、八卦、太極,甚至于無所謂外家內家。我此一回答其實也回答了你問的螳螂拳與鄒家拳的問題了。逸塵老師回答完后,就向我示范了岳家長拳的提壺功,讓我練習,并告之我,此一功法萬不可等閑視之,應勤加練習,等基本功練好了,渾身是拳,你之前提出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了。 
《老子·七十章》有云: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先輩也曾言: 道本自然一氣游,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全無用,身形應似水流。 逸塵老師也對我云: “我之所以能打倒(秒倒)你,因為我的圈越來越小,拙相、笨手,沒有那么高大上”??聪容吪c老師們的總結,是不是有種撥云見日、醍醐灌頂、而又言簡意賅、一語中的的感覺。不材如我,經逸塵老師指點與“修理”后,也略有感悟,至于李道子的授秘歌,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不再贅述了,我就談幾句心得體會,茲記之:想要練好基本功,想要在實戰中慢慢變至得心應手,按要求練功吧,一技萬遍練,練至如觸電般自然反應;如朝陽般蓬勃奮進,如水般澄澈、靜謐;練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練至返樸歸真、大道無形,妙處自來。 為這次結識逸塵老師,高興之余,賦詩一首,以表明自己的仰慕之情: 千年文化逢盛世 中華國術沐春風 四十多年皆盲動 而今得遇見真功 頑徒清靜斂心性 潛心修煉三昧中 松空虛無妙無窮 發落點對即成功 


逸塵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