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列寧做筆記的習慣,是應該有對應的記號,在這里也許列寧忘記了做。從內容上和文字表達上看,以及從列寧寫下十六要素的擴展過程看,這個遺忘做聯系記號的地方,正是第九條。 從內容上看,第五條講對立面的統 一,第九條講對立面的轉化,兩者是密切相關的,都是矛盾規律中的重要內容,都是關于矛盾同一性的問題;從文字表述上看,同第二條和第八條的聯系表述方式是完全一樣的,這兩條是都做 了相互聯系的記號的。 第二條講事物的多種多樣的關系的全部總和,第八條就說: “每個事物的關系不僅是多種多樣的, 而且是一般的、普遍的 ”,這里用“不僅....而且”把自己與第二條的聯系表述了出來。 比較第五條與第九條,第五條講事物是對立面的統一,第九條就說:“不僅是對立面的統一,而且是 每個規定、質、特征、方面、特性向每個他者[向自己的對立 面?]的轉化。” 這里也是用了“不僅...而且”把自己與第五 條的聯系表述得很明白的。至于列寧考慮、研究和寫下十六要素 的擴展過程,也可說明第九條是補充第五條的(這在下面還要 專門研討)。 因此,可以推斷,第九條正是列寧準備用“#” 的聯系記號同第五條聯系起來的那一條。 要正確理解矛盾規律的內容,除了對立面的統一和對立面的斗爭,把握對立面的轉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 離開對立面的轉化,是無法正確理解對立面的同一的,離開相互轉化的對立面, 這種對立面也就成了僵死的、凝固的東西。 列寧十分重視對立面 的轉化,所以專門用一條辯證法要素來指出:不僅是對立面的統 一,而且是每個規定、質、特征、方面、特性“向每個他者[向 自己的對立面?]的轉化。” 這就是說,對立面的統一不僅是統一和共存在一起,不僅是對立面互相依存和互相聯系,而且是互相轉化的。 這種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思想是辯證法的十分重要的思想。第九條中列寧在方括里的“向自己的對立面”后,打了一 個問號,這不是列寧懷疑向對立面的轉化的提法,而是列寧在考 慮怎樣表述更為妥切,是用“向每個他者”好?還是用“向自己對立面”好?實際上這二者說法都是可以的,而且也是一致的。 ![]()
關于對立面轉化的辯證思想,黑格爾也作了許多深刻論述,他指出形而上學就不懂得一個規定向另一個規定的轉化, 沒有意識到這種“轉化的必然性”。 他說;“只要在反思的思維方面有少許經驗,就足以覺察到,如果某物被規定為肯定的 東西,那末,從這個基礎出發繼續前進,它立刻就會直接轉化為否定的東西,反過來,被規定為否定的東西也會直接轉化為肯定的東西。”“如果現存的某物不能在自己肯定的規定中同時轉化為自己否定的規定,并且使一方面 保持在另一方面中,如果它不能在自身中包含矛盾,那末這個某物就不是活生生的統一體,就不是根據,它會由于矛盾而消滅。” “轉化卻是本質的東西,本身就包含著矛 盾。”列寧對這些精彩的論述都作了摘錄,在許多地方還作了引人注目的豎線,表示值得著重注意和可以唯物地吸取。 黑格爾在論及概念的三個特性即普遍性、特殊性和個別性時,明確地分析了它們的聯系和轉化。并且進而分析和論述了概念、判斷和推理之間,以及它們各自內部的各種形式的聯系和轉 化。 ![]() 這種概念的有機聯系和必然轉化,正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區 別于形式邏輯的地方。列寧對這些思想作了深刻地分析研究,他 指出:“看起來,對黑格爾來說,這里主要的也是把轉化指出來。從一定觀點看來,在一定條件之下,普遍是個別,個別是普遍。不僅是一切概念和判斷的聯系,不可分割的聯系,而且是一個東西向另一個東西的轉化,并且不僅是轉化,而 且是對立面的同一,這就是黑格爾的主要東西。” “關于聯系和轉化(聯系也就是轉化)的闡述,這就是黑格爾的任務。”這里,列寧明確地指出了聯系和轉化既有區別又有一致,所謂“聯系也就是轉化”,是指邏輯形式推演和過渡式的聯系,也就是轉化,實際上也就是說轉化也是聯系,聯系和轉化是一致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二者是同一的。 但是二者畢竟是二個范疇,而且也確有區別,并存性、依存性和同 時性的聯系,就不同于轉化。所以列寧講,不僅是聯系、不可分割 的聯系,而且是轉化,說明轉化和聯系有區別,轉化比聯系更深入了一層。 列寧還更進一步指出,不僅是聯系和不可分割的聯系,也不僅是轉化,而且是對立面的同一。也就是說,這里更加深入的本質是矛盾,是矛盾的同一性。 辯證邏輯實質上是矛盾邏輯。不可分割的聯系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的聯系, 轉化實質上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的相互轉化,即向對立面的轉化, 兩者都是矛盾的聯系或關系,是對立面的同一,更確切講,都是矛盾的或對立面的同一性。可見,講對立面的統一或同一,是離不開對立面的轉化的。離開了轉化,同一性就不完全。
![]() 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批判 黑格爾把概念看作第一性的客觀唯心主義,把顛倒了的真實關系 再顛倒回來,把辯證邏輯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辯證邏輯也必須研究概念的辯證關系,列寧指出: “概念的關系(=轉化=矛盾)=邏輯的主要內容,并且這些概 念(及其關系,轉化,矛盾)是作為客觀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現出 來的,事物的辯證法創造觀念的辯證法,而不是相反。” 從列寧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轉化思想是辯證法的重要一 環,轉化同聯系,轉化同矛盾是密切相關的,列寧在回答辯證法 是什么時,用了二句話來說明,第一句說:“概念的相互依賴、 一切概念的毫無例外的相互依賴,一個概念向另一個概念的轉 化,一切概念的毫無例外的轉化。” 并在這句話旁邊寫道:“每 一概念都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關系中,一定聯系中。”這就是說,辯證法講關系、聯系,這聯系中既是相互依賴, 又是轉化。 若從對立面的聯系、關系來看,這種關系就既是對立面的依存,又是對立面的轉化。列寧的第二句話是:“概念之間 對立的相對性..... 概念之間對立面的同一。” 這就是說, 辯證法講矛盾,講對立統一,講對立面的同一,講同一性。若把對立面的聯系看作同一性,則對立面的同一就包括前一句話中的 對立面的依存和轉化。 總之,轉化的思想,是辯證法和辯證邏輯 的重要思想,對立面的轉化,是矛盾規律的重要內容,是矛盾同 一性的重要內容。 目前,關于對立面的同一或統一,即對立面的同一性的內 容,還有不同的理解,除了上述把對立面的轉化看作同一性的重 要內容之外,還有認為同一性不包括轉化本身,只包含轉化的趨 勢和可能,或者說只包含轉化的通道和橋梁。 ![]() 也有的認為同一性 根本不包含轉化,對立面的斗爭、對立面的統一和對立面的轉化都是并列的,對立面的轉化是對立面的同一和斗爭的綜合表 現,等等。 當然,如何正確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問題,是值得進一 步深入討論和研究的,但是,這種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正確地理解列寧是如何看待和論述這個問題的。 列寧關于同一性的 最著名的一段話,是在《邏輯學》的存在論的摘要中。黑格爾認 為,任何具體事物中都有二個方面,它既是“自在的存在”又是 “為他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在談普遍聯系的原則時說的,既有直接性又有間接性。 所謂“自在的存在”,就是具有自身相對獨立的性質;所謂“為他的存在”,就是具有與他物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也是一種關系、聯系。任何事物都具有這二個方面或二個環節,都既是自在的又是為他的,都是自在之物和為他之物的辯證統一。 黑格爾從這種辯證觀點出發,還批判了康德的所謂“自在之物”,即離開為他之物的孤立、抽象的“自在之物”,認為 康德的自在之物“無非是不真實的、空洞的抽象”。 列寧很注意和贊賞黑格爾的批判,指出:“這是非常深刻的: 自在之物及其轉化成為他之物。”這就 是說,黑格爾關于自在之物和為他之物(即自在的存在和為他的 存在)辯證同一的思想;它們可以轉化的思想是深刻的,和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論》中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思想,自在之物的 為我之物的轉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唯物與唯心的 立場是根本不同的)。 ![]() 黑格爾把這種具體同一或對立同一思維, 叫做辯證的哲學思維,是“形而上學的哲學思維(也包括批判的 哲學思維在內)”所不知道的(同上)。也就是說,主張抽象同 一性,以及康德看不到矛盾雙方的聯系和轉化,都是形而上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這種辯證的哲學思 維。 列寧正是研究了這些之后,寫下了關于同一性的那段話: “辯證法是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面怎樣才能夠同一,是怎樣 (怎樣成為)同一的——在什么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轉化而同一的, ——為什么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當做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該當做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 西。” 在這段話中,列寧一方面強調同一的條件性, 另一方面,實際上是把相互轉化包含在同一性之中的。 這同恩格斯論述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時,包含著思維與存在的相互轉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根據對立面的統一或同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包 含著對立面的轉化這種理解,可以說,十六要素中用第九條來補充第五條,實際上也說明對立面的統一包含著對立面的轉化,即對立面的轉化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內容。 總之,十六要素中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和第九條,直接和具體地論述了矛盾規律,總結了列寧在《邏輯學》摘要中研究 矛盾規律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的主要內容,極大地發展了唯物辯證法。重視和強調對立統一規律的地位 和作用,正是列寧辯證法思想的重大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