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原創 ![]() 如今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現代教育又要求全面發展,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上興趣班。而選擇讓孩子學圍棋的家長們,根據弈鹿的觀察,大體有以下三個動機: “圍棋嘛,高深的東西,能鍛煉大腦!” “下圍棋得長時間坐著思考,孩子太鬧騰了,正好訓練他靜一靜。” “讓孩子有一項特長嘛。” 弈鹿認為,這三種說法都對,但都還比較片面,不夠深入。孩子的家長們可以不懂圍棋,但起碼要懂得讓孩子學圍棋的價值。 圍棋對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毋庸置疑的。一張大棋盤,361個交叉點,棋子越下越多,變化越來越復雜,任何一個局部的博弈都是一道智力題。特別要提到圍棋和數學的緊密聯系。圍棋有兩大核心的概念,一是“氣”,一是“目”,它們都和數的聯系特別緊密。對殺要數氣,勝負要點目,善于下圍棋的孩子,思考能力肯定要超過同齡人,尤其是在數學成績將有直觀的反映。 圍棋的“靜”表現在含蓄和內斂上。圍棋是很講究禮節的,對局時不能言談,看棋的人也得“觀棋不語”,所以圍棋有個高雅的別名叫“手談”。兩人對弈,雖然表明上風平浪靜,但棋局里卻是波濤洶涌,對局者內心也是高度緊張的。傅雷曾說:“只有形體上的不必要活動降到最少,思想上的活動才能達到最大化。”圍棋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善于下圍棋的孩子,往往更加老成、穩重,處理事情更加的鎮定冷靜。 毫無疑問,圍棋是可以作為一項特長去培養的,倘若能成為知名的職業棋手,那就名利雙收了。但這條道路無疑是極為艱難的,每年沖段成功的棋手少之又少,一旦過了定段的年齡,就要永遠地失去成為職業棋手的機會。 圍棋作為特長的一大劣勢也在于它很難展示和表演,觀賞性不夠。鋼琴幾級便可登上舞臺,圍棋高段卻未必有人知曉。但這也讓學習圍棋變得更加純粹,就是在修煉內功,雖然棋力沒有展現出來,但圍棋思維的謀略、道德心性的培養卻能在日常生活中顯露出來。歸根結底,家長們讓孩子去學圍棋,其初心不是為了讓孩子去成為職業棋手,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打敗其他學棋孩子而沾沾自喜,而是讓孩子從中獲得更多棋盤之外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弈鹿看來,就是除了競技層面之外的東西,把這些東西很精準的傳授給孩子,就是弈鹿所追求的——圍棋的厚度。 關于孩子學圍棋的目的,還有一個方面值得注意,那就是圍棋的試金石作用。學圍棋是對孩子領悟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綜合考量的試金石,能幫助家長在較早時期了解孩子學習能力,發現孩子的短處,從而給孩子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后續的其他應試類課程的學習。圍棋是勝負的世界,可以提前讓孩子明白學習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可避免的升級升段失敗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這在日后十多年的漫漫求學路上是非常必要的基本素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