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檢視這一系列文章,發現有幾篇缺失,可能是因為那段時間網站被請喝茶,故沒能同步,現補發19年舊文。 ![]() 圖1:我從蔣介石行轅步行至文天祥祠 話說帝都的底蘊實在太厚重,我在南鑼鼓巷附近不大的方圓里漫步三個時辰而已,就走過路過國保單位三處,市級文保則不計其數。不過它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被公家或個人占山為王——不對外開放!我在行前也曾按圖索驥過,有挺多感興趣的地方就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放棄。我想或許是因為帝都旅游資源實在太多了,開發這些能產生的效益,恐怕還抵不過清退原住戶的成本,索性就拉倒了吧?最終,我和可園、孫中山行館擦肩而過,只參觀了文天祥祠這一處。 ![]() 圖2:府學胡同口 ![]() 圖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 文天祥是我國古代忠臣義士的典范,其生平事跡和豪邁詩詞光照汗青,國人大多耳熟能詳,本文主旨既為寫“祠”,也就無需再贅述這些了。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位于交道口南大街以東的府學胡同中,此處元代為兵馬司土牢所在,文天祥兵敗被俘后被押解到元大都,曾囚居于此三年多光景,而他最終就義之處柴市口也距此不遠,在此建祠憑吊先賢最是合適不過。祠堂建于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當時的北平還是前朝故都,故北平按察司副使劉崧建文天祥祠以勵世風。 ![]() 圖4:文天祥祠正門 ![]() 圖5:文天祥祠門票 文天祥祠是一處占地很小的二進院落,與文天祥轟轟烈烈的事跡相比,顯得比較低調。此處與南鑼鼓巷離得很近,如今這一帶也早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不過前來消費的人們絕大多數不會專程來這里,巷中幽深,游人鮮至,倒也有了些許鬧中取靜的味道。祠堂正門內雖然掛了挺多“XX教育基地”的牌子,但一般人來“接受教育”并不是免費的,我掏5元買了門票,成為此時此地唯一的游客。 ![]() 圖6:前院 ![]() 圖7:展室中的文天祥生平歷史畫——出使元營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石碑,上面陰刻文天祥像,穿過前院,過廳辟為一個小型展室,簡要介紹了文天祥的生平。后面的享堂中供奉文天祥像,祠堂的建筑就到此為止了,而那一棵向南生長的著名老樹就在后院中,也是枝繁葉茂。如今在祠堂中值守的工作人員似乎就在院子里住家,前后院兩側有“碧綠的菜畦”和晾曬的衣物,頗有一些生活氣息,這份工作看起來也是挺清苦的。 ![]() 圖8:后院中向南生長的老樹 由于方寸太小,最多十分鐘就能參觀完了。我在文天祥像前三鞠躬作為告別,一時也多有思緒。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當然是!只不過,文天祥也好,岳飛、史可法們也罷,他們自不會想到,當年浴血抗擊的“異族”侵略者,在時光的長河中,最終都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時過境遷,我們已無需劍拔弩張的看待那些過往,再刻意強調古代的民族之爭也略顯狹隘了,因為它們都已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非功過,終歸黃土。我注意到,文天祥像下所書的“民族英雄”前面就多了“南宋”二字,我覺得這是非常嚴謹和公允的。話雖如此,先賢們的愛國情懷卻永遠也不會過時,仍將千古傳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 圖9:文天祥塑像 靜思齋 于岳 2019年7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