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常常會感覺嗓子火燒火燎,尤其吃過飯之后還會腹脹打嗝。這種病情從中醫角度來看,根源問題在于脾胃虧虛,中焦氣機升降失調。 脾胃位處中焦,是一身氣機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清氣升、濁氣降,兩者升降有序,則氣機順暢,身體健康。 但脾胃虧虛后,氣機的升降就會紊亂,尤其胃氣若不降反升,就會出現打嗝噯氣,返上來的胃酸會刺激食道和咽喉,讓患者感受到燒灼一般的不適感。 我遇到這種病情,一般會用兩種方藥配合調理,一種是能降胃和逆、益氣和胃的旋覆代赭湯,另一種則是可以益氣補中、化痰降逆的香砂六君子湯。 此外,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加一些海螵蛸和蒲公英,可以有效抑制胃脹反酸癥狀。除了吃藥以外,多吃陳皮、生姜和玫瑰這些行氣的食材,對病情也有緩和作用。 常用的這兩種方藥中,尤其以旋覆代赭湯的效果最為顯著,這也是現代中醫調理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方藥。 旋覆代赭湯出自“醫圣”張仲景的名著《傷寒論》,原文為“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由《傷寒論》原文可以看出,旋覆代赭湯本來是治療痰氣痞證的方藥,后代醫家在臨床中不斷檢驗該方的效力,并拓展其治療范圍,直至今日,可用于調理多種氣機升降失常的疾病。 現代的中藥研究者,常將旋覆代赭湯與其他西藥進行療效對比,結果證實該方療效確切,甚至勝過單純西藥治療。 西醫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常以質子泵抑制劑聯合胃黏膜保護劑或促胃腸動力藥作為治療方案。這種方案起效快,效果也很明顯,但無法解決引起反流的本質問題,所以病情容易反復。 而運用旋覆代赭湯等中藥經方調理,能解決造成反流的脾胃虧虛、中焦氣逆的問題,從根本上控制病情,明顯降低復發率并提升遠期療效。 尤其在配合香砂六君子湯的情況下,旋覆代赭湯能發揮更好的效力,在抑制胃酸的同時,還能促進胃部排空,抵抗消化道黏膜炎癥并保護胃黏膜。 當然,具體運用這兩道方藥治療時,還需根據患者病情加減化裁,不能死搬硬套。所以,建議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能夠積極嘗試中醫治療,往往能收獲出人意料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