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血糖檢測及時發現、治療糖尿病,是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不少患者只偏重于空腹血糖的檢驗,對餐后血糖值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早晨空腹血糖值在正常參考值范圍以內就不是糖尿病;進行健康查體時只檢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服用糖尿病藥物后,早晨空腹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就算達到了治療目的。這些都是認識上的誤區。了解餐后血糖不僅有利于病人的進餐,且還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檢查空腹血糖,往往會使部分患者漏診。同時餐后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使用降糖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不能完全反映的。另外,檢測餐后2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或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食,所以餐后2小時檢測不會引起血糖特別大的波動。 反映進食及降糖藥是否適宜 餐后2小時血糖能夠反映患者進食以及服藥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如果進食高熱量食物,那么,餐后2小時血糖就會高;如果口服藥吃的少,餐后2小時血糖也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餐后2小時血糖狀況,調節進食及服藥情況。 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 餐后2小時血糖是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后食物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無胰島素抵抗現象,則餐后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4.6~7.8毫摩爾/升。儲備功能雖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卻由于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或胰島β細胞功能較差,導致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升高。 預防糖尿病大小血管并發癥 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如果能夠控制好餐后血糖,可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同樣,餐后血糖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也有關系,研究發現,餐后高血糖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危險,而且也會加速視網膜病變的發展進程。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加強餐后血糖檢測,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餐后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整2個小時后測血糖。測量時應按與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服藥、注射胰島素和吃飯。餐后2小時血糖受所進食物的種類、胃腸蠕動快慢、飯后運動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糖尿病患者不但要經常檢測空腹血糖,也要同時檢測餐后2小時血糖,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便使糖尿病得到最佳控制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