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氏叢鈔 黃道真![]() 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說:晉太元中武陵有個打漁的人,一天沿溪打漁迷路而誤入桃源洞,在洞中見到了“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避亂的秦朝時人,離奇異常。但這個打漁人的具體名字,陶氏并沒有說,后人說這位漁人姓黃丶名道真,現將所見之諸資料公之于此以廣異聞: ![]() 晉·陶淵明《搜神后記·桃花源》:“漁人甚異之。”下有注語云:“漁人姓黃,名道真。” 唐·狄中立《桃源觀山界記》:“桃源洞在祠堂北,大江南岸,漁人黃道真見桃花處,備于陶淵明、伍安貧記云。”見《全唐文》卷七六一。 ![]() 五代·王松年《仙苑編珠》卷上:“傳云漁人黃道真,武陵人,棹漁舟忽入桃源洞遇仙。” 宋·朱葆光《三洞群仙錄》卷五引《桃源記》:“晉太康中武陵人黃道真泛舟自沅泝流而入,見山中桃花夾岸,落英繽紛,睹一石洞涓流,中吐寒聲漱玉,居室蟬聯,池亭連貫,雖男冠女服略同于外,然所服鮮潔,顏色燦然。見道真甚悅,遞邀還家,為具酒食。問今所歷代,道真具以實告,眾皆嘆曰:'何人世之多遷貿也’。道真辭出,他日復尋花源之路,乃迷不復見矣。”康按:此條所記年號曰“太康”,陶氏之《桃花源記》文,《藝文類聚》卷八六、《杜工部草堂詩箋》卷一一、一四、三五、《初學記》卷二八、《太平御覽》卷六六三引,“太元” 均作 “太康”,與此同,概當時所傳《桃花源記》有二本。太康,西晉武帝所用之年號。 ![]() 康按:以上 “黃道真” 諸記,純系后人附會陶氏之說,不足信!雖然如此,“黃道真” 說還是一定的影響,后人寧信之有不信之無,因而進一步附會出 “黃聞山”丶“黃聞潭”丶“聞山” 者。所說的 “黃聞山”丶“黃聞譚” 本系桃源洞附近的山名丶和武陵溪中的潭名,傳云此山名丶此潭名之由來因黃道真事而命名。 南朝·齊·黃閔《武陵記》:“昔有臨沅黃道真住黃聞山側釣魚,因入桃花源,陶潛有《桃花源記》。今山下有潭名黃聞,此蓋聞道真所說遂為其名也”。見宛委山堂本《說郛》卷六一引。 ![]()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一八《黃聞山》:“昔有臨沅黃道真在此山側釣魚,因入桃花源,陶潛有《桃花源記》。今山下有潭,立名黃聞,此蓋聞道真所記,遂為其名也。”康按:此條亦見《太平御覽》卷四九,注云出《武陵記》,文字大同小異,于此不錄。 ![]() 又《常德府志》引《桃源洞志》:“(洞)又西為聞山,為云巖。” 這兒的 “聞山”,即 “黃聞山” 之省稱。常德,湖南省市名,古稱武陵郡。 ![]() |
|
來自: 若荷9p16ojzsov > 《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