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風的辨證論治與預防一、內治法 1、血熱風燥突然脫發成片,偶有頭皮瘙癢,或伴頭部烘熱;心煩易怒,急躁不安;苔薄,脈弦。 辨證分析:過食辛辣炙博,情志抑郁,化火耗傷陰血,血熱生風,風熱上竄巔頂,氣血失和,發失所養,故突然脫發成片,頭皮瘙癢,頭部烘熱;肝郁化火則心煩易怒,急躁不安;苔薄、脈弦為血熱風燥之象。 治法:涼血熄風,養陰護發。 方藥:四物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若風熱偏勝,脫發迅猛者,宜養血散風、清熱護發,治以神應養真丹。 2、氣滯血瘀病程較長,頭發脫落前先有頭痛或胸脅疼痛等癥;伴夜多惡夢,煩熱難眠;舌有瘀斑,脈沉細。 辨證分析:憂思郁結氣滯、跌仆或久病或瘀,阻滯于頭竅胸脅,故病程較長,頭發脫落前先有頭痛或胸脅疼痛等癥;氣滯血瘀,發失所養,故頭發脫落;瘀滯郁熱,內擾心神,故伴夜多惡夢,煩熱難眠;舌有瘀斑、脈沉細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法:通竅活血。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 3、氣血兩虛多在病后或產后,頭發呈斑塊狀脫落,并呈漸進性加重,范圍由小而大,毛發稀疏枯槁,觸摸易脫;伴唇白,心悸,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舌淡,脈細弱。 辨證分析:病后產后,氣血虛弱,發失所養,故頭發呈斑塊狀脫落,并呈漸進性加重,范圍由小而大,毛發稀疏枯搞,觸摸易脫;血虛,心失所養則心悸;氣虛則氣短懶言,倦怠乏力;唇白、舌淡、脈細弱為氣血兩虛之象。 治法:益氣補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4、肝腎不足病程日久,平素頭發焦黃或花白,發病時呈大片均勻脫落,甚或全身毛發脫落;伴頭昏,耳鳴,目眩,腰膝酸軟;舌淡,苔剝,脈細。 辨證分析:稟賦不足,或勞損久病,致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發失滋榮,故平素頭發焦黃或花白,發病時呈大片均勻脫落,甚或全身毛發脫落;肝腎不足,清竅、筋絡失養,故頭昏,耳鳴,目眩,腰膝酸軟;舌淡、苔剝、脈細為肝腎不足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七寶美髯丹加減。 二、外治法 1、鮮毛姜(或生姜)切片,烤熱后涂擦脫發區,每天數次。 2、5%~10%斑蝥酊、10%補骨脂酊、10%辣椒酊外搽,每天數次。 其他療法 針刺療法主穴取百會、頭維、生發穴(風池與風府連線中點),配翳明、上星、太陽、風池、魚腰透絲竹空。手法: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每次取3—5穴,每日或隔日1次。 如病期延長,可在脫發區和沿頭皮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用梅花針移動叩擊,每天1次。 預防與調攝 1、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躁、悲觀、憂愁、動怒等情志因素。 2、加強營養,注意攝人富含維生素的飲食,糾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3、注意頭發已生,加強頭發護理,不用堿性強的肥皂洗發,少用電吹風吹燙頭發。 |
|
來自: zd山笑 > 《疣.粉刺.麻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