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洛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游觀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騫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恥之,余亦恥之。頃,余為庶子賓客,分司東都。時性好閒游,靈跡勝概,靡不周覽。每至茲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為山水主,是償初心、復始愿之秋也。似有緣會,果成就之。噫。予早與元相國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間,冥心于因果之際。去年秋,微之將薨,以墓志文見托。既而,元氏之老狀,其臧獲輿馬、綾帛、洎銀鞍、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來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當,辭贄不當納。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訖不得已。回施諸寺,因請悲知僧清閒主張之。命謹干將士復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橋一所,連橋廊七間。次至,石橋一所,連廊六間。次東佛龕,大屋十一間。次南賓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間。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壞宅,郁為導師化城。于是龕像無澡濕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晏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觀者得寓目。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一時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釋,憾刷恥之為。清閒上人與余及微之,皆夙舊也。交情愿力盡得知之,憾往念來,歡且贊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當歸微之。必有以滅宿殃薦冥福也。予應曰: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后緣于茲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同游于茲寺乎。言及于斯,漣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記。 譯文洛陽城四周的山水名勝,以龍門為首。龍門十寺觀賞游玩的勝地,以香山寺為首。香山寺損壞已經很久了,樓閣亭臺坍塌崩壞,佛像和僧人都無所遮蔽。士大夫和君子為此感到可惜,我也為此感到可惜,佛教弟子為此感到恥辱,我也為此感到恥辱。不久前我作為庶子賓客被分派管轄東都洛陽,那時性情喜好閑逛游玩,景色美好的名勝古跡沒有不全部游覽的,每次到這座寺廟,都感慨地產生將它修葺完好的愿望。到如今已經有七八年了,有幸成為山水的主人,是滿足當初的心意,完成開始時的愿望的時候了。像是有因緣際會,終于成功完成了它。唉!我早年與元相國元微之在生死之交結為朋友,于因果之際泯滅俗念。去年秋天,微之在臨終之前,托付我為他撰寫墓志銘。不久后,元家的老人送來奴婢,車馬,綾羅布帛,銀鞍玉帶等物品,價值六七十萬,作為答謝我作文的禮物。我念及平生的情分,作文的事不可推辭,禮物不可接受。從陜西到洛陽,往返了很多次,最后不得已而收下,回來贈予此寺。于是請悲知僧清閑主持這件事,命謹慎干練的將士再次掌管治理。從寺前亭臺一座,登寺橋一座,連橋廊七間,再到石樓一座,連廊六間,東面有供奉佛像的閣子大屋十一間,南面有賓客所居院落一座,大小房屋共七間。凡是支撐崩壞的地方填補空缺,壘砌坍塌的墻壁覆蓋缺漏,粉刷墻壁和地板的技術必須精細,粉刷用的建筑涂料必須精良,即使一天也不停止修葺,過了三個月而完成。就像老人的房子,變成了引路人的廟宇。如此佛像不再有被淋濕倒塌崩壞的危險,寺中僧人有了靜坐養身的安穩。過路的人可以在此休息,觀景的人可以在此游賞,邊塞的氣色,龍潭的景象,香山的山水,石樓的風景,和往來經過的人,一時間都變得更好。士大夫君子和佛教弟子,一下子得以釋懷,感慨地覺得洗刷了恥辱。清閑上人和我還有微之,都是早年的舊交,得知了情誼和意愿,感慨往事,念及將來,欣慰地感嘆道:凡是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都是功業和德行,而這些功德,應該都屬于微之。一定能夠消除前世的災禍,帶來陰間的福報。我回答說:唉!憑借這份功德,怎知在下一個輪回不能和微之在這片土地上結下緣分呢?憑著身心的修養,怎知來世不能和微之一起在這所寺院里游覽呢?說到這里,流下了眼淚。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記。 注釋騫崩:虧損坍圮。 閒游:亦作“閑游”。閑暇時到外面隨便游玩;閑逛。 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輿馬:車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