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經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提名,毛主席批準,開國上將王建安與開國大將羅瑞卿、上將陳士榘一起,擔任中央軍委顧問,在接見王建安時,葉劍英元帥感慨萬千,對王建安說:“新中國成立后,你不計較職務高低,任勞任怨,很不容易啊。” 葉帥何出此言? 這是因為王建安是開國上將中唯一沒有擔任過大軍區正職的高級將領。 ![]() 王建安上將 自1954年從朝鮮戰場回國后,王建安因病已經有兩年沒有正式職。導致1955年9月的大授銜中,資歷、級別達到上將標準(已定級為正兵團級),也已經列入擬授上將名單的王建安被中央軍委決定“緩授上將”,直至1956年才補授,同年12月,王建安擔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 五年后的1961年10月,王建安轉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八年后的1969年8月,王建安又轉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 1949年1月,第三野戰軍下轄的四個兵團司令員分別為: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只有王建安還在大軍區副司令員崗位兜兜轉轉,而陳士榘、宋時輪和葉飛早在五十年代就分別擔任工程兵司令員、總高級步校校長、福州軍區司令員的大軍區正職職務。 1975年,軍中資歷深厚的王建安與羅瑞卿、陳士榘等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顧問。對王建安來說,是遲到的安慰。 王建安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時間之早在1955年上將中名列前茅。 1927年11月,王建安參加黃麻起義,率先登上黃安西北城墻的云梯。1928年起先后擔任紅四方面軍班長、排長、連長,1931年任紅四軍第十師營長,紅四方面軍成立后,王建安擔任第十師28團副團長,1932年任第十師30團政委。1933年任紅四軍88師政委,1934年擔任紅四軍政委是紅四方面軍軍為數不多的軍政雙優高級指揮員。 抗戰時期,王建安擔任八路軍津蒲路指揮、山東縱隊副指揮兼第一旅旅長(許世友時任第三旅旅長,受王建安指揮)。 1942年8月,王建安擔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1943年,王建安擔任魯中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王建安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1948年8月擔任山東兵團(東線兵團)副司令員。 濟南戰役的作戰部署由王建安親自擬訂并報中央軍委、毛主席,電報署名是王建安、譚震林。毛澤東接到作戰部署后,發現落款沒有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的署名(因病在后方修養),回電詢問:“許世友在哪里?”,許世友才從后方重返前線。 王建安是濟南戰役的實際指揮者。 1949年1月,王建安擔任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后,王建安擔任浙江軍區司令員,1952年接替宋時輪擔任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1954年從朝鮮回國,因病沒有擔任領導職務,錯過1955年大授銜,傳言王建安緩授上將直到1856年1月才補授的原因是毛主席認為“此人(王建安)比較驕傲。”,不實。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將軍在北京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