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講親人之間的情感“血濃于水”。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另類。狠心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前途,拋棄了孩子。 “生而不養”或是“養而不陪”的現象下,出現“生恩不如養恩大”的情況,也就不意外了。 2016年,有一個23歲的女孩,不停地在“反向尋親”,只為找到曾經撫養過她的養父母。 然而,當她找到養父后,她痛苦地自責道:“如果我再早一點有能力、有條件來找你們就好了。這樣媽媽就不會去世了。” 在這個小姑娘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 6歲被父母送到貧苦家庭寄養朱雨婷出生于1993年,她的家庭環境很不錯,父母在浙江舟山岱山做煤礦生意。在當時煤礦生意很好做,他們也被稱為“煤老板”。不過朱雨婷的家中也有煩惱,那就是父母忙于掙錢,沒有時間陪孩子。 朱家父母決定孩子年紀小,他們還能帶著孩子到山西忙生意,但眼看著孩子快要到了六歲,以后還得上學,所要付出的時間更多,可他們的生意是在蒸蒸日上的階段,他們放不下賺錢的好機會,因此,他們決心找一個人來管孩子,這樣兩全其美。 起初,朱雨婷的母親是想要給孩子請個保姆,可她發現經常有保姆虐待老人兒童的事情發生,朱媽媽不放心把孩子放到保姆那里去。于是,朱父思考再三,決定將朱雨婷送到別人家代為扶養。 在這對夫妻看來,自己家有孩子,卻沒有時間扶養,而別人家有時間扶養,卻沒有孩子,把女兒送到沒有孩子的家里,這樣自己既可以專心做生意,也能讓朱雨婷得到很好的照顧。 不知道該說他們是過于理性,還是該說他們以為孩子年紀小無所謂。可人并不是“物”,人是有“感情的”。可能因為長期做生意,朱雨婷的父母認為“感情”這東西不值錢,他們忽略了對感情的培養,而更注重對金錢的追求。 總之,不管是哪種想法,朱家父母權和利弊后,就開始打聽其他人家的狀況,看看有沒有一拍即合的。 結果,真的讓他們打聽到了。 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鎮的魚錄慶夫婦,十分想要孩子,卻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沒要上,魚錄慶夫婦為了能有孩子,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看病,可做了不少努力,還是沒有辦法。眼看要孩子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魚錄慶的妻子白淑云也因為要孩子的事情,導致精神受到了影響,患上了間歇性的精神疾病。 這個家庭本就生活普通,白淑云生病后,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難。不過幸好,魚錄慶人老實、勤奮,從不與人爭執,他在村里的人緣十分好,大家也對他們的遭遇深感同情。 經過聯系,朱雨婷的父母覺得魚錄慶一家還挺靠譜,認為他們善良,適合把朱雨婷寄養在他們家里。 得知朱雨婷父母要來家里,魚錄慶早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雞殺了,招待朱雨婷的父母。朱雨婷那個時候還小,還不知道自己將要被送到魚錄慶家里來寄養,她真的是認為像爸媽說的那樣,過來走親戚。 朱雨婷的爸爸跟她說:“婷婷,你在這里等一會,爸爸媽媽出去有點事情,馬上就回來接你。” 只是朱雨婷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六年。 開始的時候,朱雨婷還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在這之前,她從來沒有在農村過。她覺得這里是新奇好玩的地方。 可不到一天的時間,朱雨婷就開始想家。她在魚錄慶的家里很不習慣,吵著鬧著要回家。魚錄慶夫婦也沒有辦法,只能在一邊默默安慰。那個時候,朱雨婷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哭著入睡的。就這樣幾天后,朱雨婷生病了,發起了高燒。 白淑云在沒有孩子的那段歲月里,她的日子是灰暗的,直到朱雨婷來的時候,她才感覺生命中出現了光亮。 當朱雨婷來到她家的時候,她仿佛覺得朱雨婷就是她的孩子。而這個時候,朱玉婷還在發著高燒,她看到孩子那么痛苦,曾經有把孩子送回去的想法。可是白淑云一想,是她的父母不想要這個孩子的。 她一邊感嘆,天下怎么會有如此狠心的父母,放著這么好的孩子不要。一邊心里又比較心酸,老天爺真的很不公,有孩子的人家不想養,而想要孩子的卻怎么也要不到。 白淑云一邊胡思亂想,一邊照顧著朱雨婷。這個時候的白淑云也很無奈,看著孩子可憐的樣子,她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在朱雨婷生病期間,白淑云一直守著她,給她喂藥,給她擦洗身子,喂她吃飯。在她精心地照顧下,朱雨婷的病也慢慢好了起來。此時,朱雨婷又回憶起自己的父母,心里難受極了,畢竟,父母都還沒有對自己這么好過。 就這樣,朱雨婷對眼前這個女人慢慢改變了看法,也慢慢開始接受了這個新的家庭。 女孩在新家庭感受到幸福在這個新家庭里,朱雨婷感受到了愛,感受到了關心,沒有多久,純真善良的她,就放下了戒備的心理。而魚錄慶與白淑云,也是把朱雨婷當做親生女兒對待。過了一段時間,朱雨婷開始喊魚錄慶“爸爸”,開始叫白淑云“媽媽”。 魚錄慶與白淑云壓根也沒想到,勞碌半生,求子無門的他們,會成為別人的父母,會聽到這么好聽的聲音。為了這一聲“爸爸”、“媽媽”魚錄慶與白淑云,甘愿付出自己的所有。 這個家,有了朱雨婷的加入,魚錄慶與白淑云感覺人生又有了“奔頭”,家里也有了歡聲笑語。白淑云每天都在想著怎樣打扮朱雨婷,讓朱雨婷吃得更好一點、生活得更好一點。而魚錄慶則在外面更努力地干活,希望給朱雨婷更好的生活條件。 很快,朱雨婷到了應該上學的年紀,新的麻煩出現了。 原來,自從孩子放到魚錄慶的家里那一天起,朱雨婷的親生父母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眼看孩子都要上學了,他們也沒有任何音訊。 或許,朱雨婷的父母此時正忙著打拼,又或許有自己的壓力,可他們再忙,連抽空操心自己女兒上學的事情都沒有,也讓人實屬不解。 親生父母不管,可魚錄慶夫婦不能不管。當時,他們的鎮子很落后,有很多家庭里都不讓自己的小姑娘上學。但魚錄慶夫婦始終認為,只有孩子上了學,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不管,魚錄慶與白淑云的所作所為,讓當地人看不懂。不少人認為,干嘛要對一個保養來的孩子那么好呢?又不是自己親生的! 每當白淑云聽到這樣的話,就十分生氣,一方面,她真的是把朱雨婷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另一方面,她也害怕村里人說閑話,會影響朱雨婷的心理健康。 每當聽到村里有人說朱雨婷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一向溫和好脾氣的白淑云,都會氣得指著那個人大聲罵道:"她就是我親生的,你在這樣說,我對你不客氣!"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等到朱雨婷上學,白淑云還專門去鎮上給朱雨婷買的新書包、文具盒與新的筆記本。 家里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可魚錄慶與白淑云從不吝惜,都是寧肯自己省一點,也絕不虧待孩子。就這樣,在魚錄慶與白淑云夫婦細心呵護下,朱雨婷快樂地成長。她覺得雖然家里窮一點,但是她絲毫不缺少幸福與快樂。 朱雨婷到了學校之后,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那個時候,學校里曾經風靡過一陣“復讀機熱”,時髦的青年男女都要有一個復讀機。它可以聽音樂、聽錄音,也可以聽廣播。她看到很多同學都有復讀機,她也很想要一個。不過,她也知道自己家的家庭情況不好,所以一直也不愿意張口向養父母要。 魚錄慶看著女兒羨慕他人的眼神,他心里也是難受不已。他心疼,心疼女兒用不上心愛的復讀機,他也自責,自責自己不能給女兒帶來好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鎮上看到了煤礦招工的消息,煤礦工一天拿的工資就能給女兒買一個收音機。 雖然魚錄慶知道下煤礦很危險,也很累、很臟,可是他一想到女兒拿到錄音機興奮地表情,他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婷婷,你看我給你帶回來了什么?”朱雨婷睜大眼睛看著,興奮地叫出來:“復讀機!爸爸,你是怎么得到的,快跟我說說。” 魚錄慶接著說:“當然是我給你買的啦!” “你用什么錢買的,復讀機這么貴?”女兒疑惑地問道,只見魚錄慶繼續無關痛癢地說道:“當然是我打工的錢買的!” 小小年紀的朱雨婷,卻皺起了不屬于這個年紀需要操心的眉頭,繼續問道:“打什么工給這么多錢?” 魚錄慶覺得瞞不過女兒,便輕描淡寫地說:“就是在礦上干點活!”朱雨婷一聽就不愿意了,她聽同學說過,礦上的活又累,還危險。她拿著復讀機要魚錄慶退掉,并且跟爸爸說:“我不要復讀機了,你也不要去干那個了!”一邊說著,一邊哭了起來。 魚錄慶微微一笑,一邊擦著朱雨婷的眼淚一邊說:“這復讀機多好,還能聽歌,是爸爸送給你的禮物,我以后不去干了!” 好說歹說之后,朱雨婷才將復讀機收好,小心珍藏,舍不得弄壞。 因為魚錄慶夫婦的悉心撫養,朱雨婷慢慢長大了,很快六年過去了,她變成了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11歲的朱雨婷,早就認為自己是魚錄慶夫婦家里的一員,她還覺得這種幸福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自己還要給魚錄慶夫婦養老。至于親生父母的記憶,已經深埋在她的心底了。 親生父母決心要回孩子然而,世事無常。此時幸福的朱雨婷,沒有想到,她的人生又發生了變化,可這次依然不是她能決定自己的去留。 原來,朱雨婷的父母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前期是一帆風順,可后面是曲折不堪,因為行業的整體不景氣,他們的生意也走向了下坡。 這個時候,他們才想起來自己的孩子還在別人家里。自己財富沒有了,不能孩子也沒有了。于是,朱雨婷的親生父母直接敲開魚錄慶夫婦家的大門,上門后,朱家父親直接抱起朱雨婷問她:“跟爸爸媽媽回家好不好?” 六年光陰,早已物是人非。這個時候的朱雨婷,早已對親生父母覺得陌生,朱雨婷正疑惑地看著白淑云,開口道:“媽媽,他們是……” 看到女兒如此疏離,朱雨婷的父母急忙對在家帶孩子的白淑云開口:“謝謝你們對孩子的照顧,我來接孩子回家了!” 此話一出,白淑云內心五味雜陳,對孩子的父母說:“你們怎么能想放這里就放這里,想帶走就帶走呢 ?她又不是個小貓小狗,她是個孩子,怎么能有你們這樣的父母!” 白淑云雖然很生氣,可她知道,自己也不能強行留下朱雨婷,畢竟陪在孩子的這幾年,也是別人“硬塞”的。因此,她只能讓朱家人帶走自己辛辛苦苦養育了六年的孩子。 此時的朱雨婷并不知道,這次的分別,將成為永別。每當她回憶這一段的時候,她的心深深被刺痛,尤其是想到媽媽白淑云那戀戀不舍的深情,朱雨婷更是難過不已。 可憐的朱雨婷,在走的時候,都沒能跟自己的養父魚錄慶告別。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后,雖然家庭環境要比養父母那里好很多,可養父母已經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她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去。 奈何她的親生父母卻害怕她不再回家,于是,他們不肯讓她回去看她的養父母。萬般無奈的朱雨婷只有好好讀書,等待著機會。 反向尋親,找養父母報恩時間流逝,2011年朱雨婷已經成為一個大學生,她就讀于杭州。這個時候的她,終于能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了。 雖然她現在生活上還不錯,可是她一直沒有忘記,要尋找曾經養育自己的養父母。到了大學,自己的父母再也不能阻攔自己。平時,她會攢錢,到了假期,到就會四處走,四處問,四處聯系,想辦法尋找自己的養父母。 可是人海茫茫,又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去哪里去尋找呢?因此,在大學的時候,她苦苦找尋了3年,依然沒有找到。 但她并沒有放棄,等她大學畢業后,生活更自由,經濟更充足,她開始上網,通過網絡發布尋親的帖子。 或許是上天垂憐。沒多久,她發的這條帖子就有了回復,是一個好心的網友看了之后,發現朱雨婷描述跟自己認識的一個人很像。于是,朱雨婷很快就通過網友的幫助,找到了自己曾經養父母的家里。 到了那里,她直到看到養父也不想相信,養父已經變得如此的蒼老。朱雨婷一見到養父,就忍不住一邊流淚,一邊喊“爸爸”。魚錄慶也十分激動,抱著朱雨婷,老淚縱橫道:“我還以為見不到你了呢!” “媽媽呢?”朱雨婷簡單地三個字,卻讓魚錄慶心里一沉。 ”你走之后,她的病情就發作了,最后一病不起,4年前去世了。”聽到爸爸說的話,朱雨婷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 她痛哭了好一會,來到白淑云的墳前,她腦海中一直抹不去當年自己臨走時,白淑云不忍她離去的神情。她跪在母親的墳前,痛哭道:“媽媽,我要是能再早點來,該多好!” 當天晚上,這對父女都沒有睡意,聊了很多。后來,朱雨婷想把魚錄慶接到城里照顧,可是魚錄慶不愿意離開老家,更不愿意離開白淑云的墳。朱雨婷明白父親的深情,也只好尊重父親的意思。在走之前,朱雨婷給父親買了手機跟一些生活上的用品。 回到城市后,朱雨婷經常給魚錄慶打電話。2018年,魚錄慶年紀大了,獨自一人生活讓朱雨婷實在不放心,她便把魚錄慶接到她工作的地方照顧、養老。 寫在最后對于朱雨婷來說,生育之恩大于人,養育之恩大于天。 如果不是親生父母的拋棄,朱雨婷也不會有這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使她收獲了人生最溫暖的部分。因此,魚錄慶老人被她關愛與照顧,是她對這位父親的愛。 世界上很多事是公平的,付出總會得到回報,而錯誤的做法,也會有后果。朱雨婷的父親可能有過后悔呢?但無論如何,人生沒有后悔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匆匆,我們無法決定很多事情。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朱雨婷的心中,養父母的愛,不能忘,所以她才能一直苦苦尋找。與養父的團聚,是她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的表現,也是她做人最起碼的底線。 不得不說,這樣的孩子,知恩圖報,生活必將一帆順利。愿她與她的家人,能日子過得更紅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