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1723 — 1735) 雍正朝瓷因此有了許多發展和創新,品種、題材、造型都更多樣,原料選擇和加工也更加提高。 雍正帝長期被說成淫奢殘暴,近年又成了勤政節儉的模范。其實真實的他既有辛勤工作,更要享受帝王生活,養的狗每天有二斤八兩牛肉供奉,還在執政的13年里收到了各色瓷器。 【雍正礬紅彩瓷】 雍正礬紅彩云龍紋盤。 ![]() 康熙以后粉彩強烈沖擊了其他釉上彩,由礬紅發展的紅中帶黃的珊瑚紅成為了主流礬紅單色釉,礬紅主要作為配色用于粉彩瓷的局部裝飾, 嘉慶朝后逐步衰落。 雍正五彩仕女嬰戲圖罐。 ![]() 雍正朝瓷在胎和釉上比康熙時更加精致,胎體更薄透和潔白細膩,釉面更堅硬光亮,釉色淡雅,這樣在上面彩繪尤為鮮亮,特別是仕女圖中的人物仿佛要從畫中走下來。 ![]() 帶有“大清雍正年制”款的雍正官窯五彩已經非常稀少了。 ![]() 雍正五彩人物圖盤。 ![]() 雍正五彩松下人物圖盤。 ![]() 在五彩瓷已不多的形勢下,民窯產出的也多為精品,畫工非常精細,黑彩勾勒流暢,各色填充細微,輪廓清晰,色搭有序,在白釉底色襯托下,產生出超越紙本繪畫的藝術光彩。 ![]() 【雍正斗彩瓷】 ![]() 雍正斗彩纏枝花紋三足洗。 雍正斗彩花卉紋梅瓶。 ![]() 雍正斗彩的另一個成就是引入了粉彩,在青花勾出的輪廓線內,用粉彩料填繪圖案,燒成后呈現出粉彩才有的色彩深淺不一的效果,斗彩因此增添了層次感而更加秀麗清逸。 ![]() 雍正斗彩皮球花紋罐。 ![]() 【雍正琺瑯彩瓷】 康熙時琺瑯彩是由景德鎮燒造里白釉外無釉的瓷坯,送到北京后由宮廷畫師在無釉澀胎上作畫,然后在宮內爐窯燒制。雍正時改以景德鎮新創的細白瓷為胎,在素白釉上施彩作畫。 ![]() 雍正淡黃地琺瑯彩蘭石圖題詩句碗。 ![]() 雍正胭脂紅地琺瑯彩山水花鳥圖模印鷺蓮圖碗。 ![]() 這件碗的外底繪一碩桃,桃內以胭脂紅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這種底款非常獨特,應該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珍品。 雍正琺瑯彩松竹梅紋題詩句橄欖瓶。 此瓶造型秀美,胎體輕薄,紋飾畫工精細,畫風寫實,儼然一副精致清新的文人畫小景,代表了雍正朝琺瑯彩瓷器的最高水平。 ![]() 因為它太小太輕太珍貴,被形容拿在手上會擔心被風吹掉,過去從未展出,現在堪稱故宮陶瓷館清代瓷器中的重器。 琺瑯彩瓷在康熙朝創燒,在雍正朝得到有大發展,乾隆朝后衰落,僅燒造了70余年,但以一批精美絕倫的琺瑯彩佳品,將中國古代彩瓷發展推到了頂峰。 ![]() 雍正藍料山水圖題詩句碗。 ![]() ![]() 乾隆時在景德鎮也以琺瑯料燒了很多瓷器,當時宮中的琺瑯彩瓷被集中存放在端凝殿,統計共有400多件。 不過有專家和臺灣故宮將那些在景德鎮燒的稱為洋彩,嚴格意義上的琺瑯彩只是康雍乾三朝在大內琺瑯作燒造的。 清雍正琺瑯彩梅花月季圖題詩句碗。 ![]() ![]() 目前一般認為,粉彩是在燒好的胎釉上以玻璃白打底,以鉛或砷為乳蝕劑,涂上顏料后用筆洗開,礦物的乳蝕作用使顏色產生粉化效果。 ![]()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繪為主,胎體薄輕,釉面純凈,溫潤似玉,可充分襯托出粉彩嬌麗的紋飾。有些盤、碗類小件器物胎薄體輕,若外壁繪有紋飾,迎光透視,可從內壁清晰看見外壁紋飾。 ![]() 雍正粉彩瓷的裝飾題材以花鳥、山水、人物為主,尤以花卉見長,吸收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技法,突出陰陽向背和濃淡相間,畫面層次清晰,富有立體效果。 雍正粉彩桃樹蝴蝶圖直頸瓶。 ![]() 天球瓶是宮廷特有的陳設器,以體量巨大著稱,桃結樹更是清代粉彩瓷的的經典主題圖案,從雍正到光緒都有生產,雍正時期的紋樣著色最為鮮艷和多樣,繪畫水準也最高,只是比乾隆的少了一個桃子。 ![]() ![]()
|
|
來自: 昵稱VeWWVpm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