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給大家介紹了脾胃氣虛選擇的中成藥,今天這篇再聊聊胃病的其他可以自我選用的中成藥。 在現代社會里,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逐年增大,再加上三年來的疫情,讓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壓力,于是,人們就不停的拼命工作,有些人忙得連三餐都不是正常的,結果呢?就會造成脾胃病不斷發生,尤其是目前的疫情狀態下,大家被封控在家,醫院不能去,如果自己掌握一點中醫藥知識,就可以自己合理選用成藥以解決自己或家人的病痛,所以,大家學一學自我選擇中成藥的知識是必要的。 分析胃痛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脾氣虧虛、寒邪犯胃、飲食傷脾胃、情志不舒傷脾胃。第一種我上次也講了下,這里就不多說,其他幾種我們再來談一談 首先我們看下寒邪犯胃,我們有些朋友,不管是盛夏季節還是秋冬季節,總是喜好一口冰,比如加冰的飲料、冰淇淋等,長期的這種對脾胃不負責的過食生冷,最終會導致寒積胃脘,損傷脾胃,形成胃寒而痛,在《醫方考. 腹痛》篇就有論述“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蓋客寒犯胃,多是飲食寒冷,或因食后呼吸冷氣所致......” 這種胃痛一般是急性胃痛,通常是飲冷受涼而引起,自我感覺胃脘部冷痛拘急,常以手撫胃部,畏冷喜溫,喜歡喝點熱水會好點,小便清長,便溏,舌淡不紅,這種情況,就可以用良附丸加減,如果用中成藥,也叫良附丸。 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由酒制高良姜、醋制香附兩味藥組,雖僅有兩味藥,且沒有元胡等止痛中藥的前提下,對于胃寒痛卻有立桿見影的效果,本方具有行氣疏肝,祛寒止痛的良效,高良姜溫中暖胃,香附行氣止痛。二藥相合且有行氣疏肝、祛寒止痛的效果,如果用脾胃氣虛的癥狀,就可以合上香砂六君子湯,中成藥就是香砂六君丸,兩種中成藥同時用,也起到了湯劑合方的效果。 如果病人有反酸、吞酸、燒心的癥狀,就可以合上制酸的烏貝散,中成藥叫烏貝膠囊或顆粒。烏貝散傳于民間中醫,在上世紀中葉時,由國家組織收錄于《中京中醫》《中醫驗方匯選》等書中,對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良效。烏貝散可以修復受損的黏膜,短時間內減少噯氣反酸胃痛的現象,堅持服用兩周以上,各種癥狀或可全部消除。 烏貝散,名字當中就包含了這兩味藥,一個是烏賊骨,也叫海螵蛸,另一個是浙貝母。 烏賊的骨頭可以入藥,就叫烏賊骨,有收斂、止血、生肌、制酸止痛的作用。浙貝母,《本草逢原》是這樣記載的:“浙貝母可治一切癰瘍。”癰瘍也可導致局部化膿,潰破。所以,兩藥合用,對證治療胃痛。 接下來,我們談談飲食傷脾胃,對于有一部分人暴飲暴食,胃納過多,則脾不健運,日久則宿食停滯,胃失和降,氣機郁阻,故生胃痛,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到一個方劑叫保和湯,中成藥叫保和丸。 保和丸來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其藥物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這個方的藥物可以分成3組。 第一組:山楂、神曲、萊菔子 這三味藥具有消食作用。其中,山楂消肉食,神曲化酒食,萊菔子(其實就是蘿卜籽)消面食。 第二組:陳皮、半夏、茯苓 這三味藥,就是二陳湯的組方用藥,主要去痰濕。我們食入的食物停留在消化道的叫食積,那些吸收以后進入消化道以外的組織、器官,不能代謝排出體外的,我們就認為是痰濕。這里所說的痰濕,不僅包括咳嗽出來的我們能看到的痰,還包括我們看不見的無形之痰,即廣義的痰濕。換句話說,如果體內有食積,食積又會混雜痰濕,第一組藥物可以化食積,但不能化痰濕,因此需要用第二組藥物去痰濕。陳皮,能夠行氣化痰,法半夏燥濕化痰,茯苓能滲濕,三藥合用,共同起到化痰去濕的作用。 第三組藥物:連翹 本藥是這個方里用得很巧妙的藥物。首先,得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糧食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熱,同理,食物進入消化道停留積聚產生食積,食積在消化道里面也會發熱,那痰濕也會“漚得發熱”,我們稱之為痰熱、濕熱。此時,就需要連翹這個藥將熱透發出來。 所以,保和丸就是一個治療食積、痰濕、郁熱的藥物。只要是因為以上病因造成的,都可以用其來治療。 最后,我們來談下情志不舒傷脾胃,在生活中,有些人一生氣胃就脹或是疼痛,尤其是吃飯后更覺得胃部發脹,輕輕揉一下會好一點,嚴重的兩肋都會痛,如果再遇到煩惱的事會疼得更厲害。像這種情況就是肝氣犯胃導致的。 對這類患者來說,首先要疏肝理氣,才能從根本上治療胃脹痛。那么,在選藥的時候,就要選擇那些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作用的藥物。首先想到的,就可以用柴胡疏肝散,中成藥有柴胡舒肝丸。從藥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到,這個藥是疏肝的。柴胡舒肝丸藥物組成: 茯苓、麩炒枳殼、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陳皮、桔梗、姜厚樸、炒山楂、防風、六神曲(炒)、柴胡、黃芩、薄荷、紫蘇梗、木香、炒擯榔、醋三棱、醋莪術\酒大黃、青皮(炒)、當歸、姜半夏、烏藥 方中柴胡、青皮、陳皮、防風、香附、枳殼、木香、烏藥合用,以舒肝理氣,消脹止痛。半夏、茯苓、桔梗、厚樸、紫蘇梗、豆蔻、甘草合用,以健脾調中,行氣消脹。山楂、檳榔、六神曲、大黃合用,以消食導滯,化積消脹。白芍、當歸養血和血,以柔肝體;氣滯邪結則血瘀,故以三棱、莪術行氣活血化瘀。黃芩、薄荷組成,以清解郁熱。氣郁日久則化熱,故以黃芩苦寒清熱、薄荷辛涼解郁以解之。諸藥合用,共奏舒肝理氣,消脹止痛之功。 在日常的病癥中,如果原來的脹痛轉變為刺痛,并且胃痛部位不變,同時還伴有脅痛、頭痛,舌質紫黯或有瘀斑。這是氣滯時間長了導致了血瘀,所以,需要加強理氣活血的力量,這時候又可以中成藥元胡止痛片一起服用,共同合力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 治療胃病的中成藥我就講到這里了,只要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確的選用或合用中成藥,也是能及時的治療自己或家人的病證,希望能幫到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