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紀大了就只能證明你年紀大了,但并不能夠證明你有多聰明。
聰明是用結果說話的,不是用你的年齡、學歷這些沒用的東西去說話的。沒有結果的人天天說他有多聰明,不過就都是一些小聰明而已?
什么是小聰明?就是占人家的便宜、就是去白嫖人家的東西。就是想用除金錢之外的東西去換人家值錢的東西。
什么是聰明人?
就是他做的事情有結果了,比如原創歌手就是聰明的人、比如一線明星、出了名的人,比如企業家張一鳴馬化騰馬云,這些人有結果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敏人。
還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就以為自己很聰明,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拉長,年紀都會變得越來越大的。那你能說所有年紀大的人都比馬云馬化騰張一鳴聰明么?
年紀越來越大就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所以你看很多年紀大的人、不管多大,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自大。總是以為年輕人得讓著自己、總是以為年輕人應該體諒老人。
實際上沒有年輕人,他們的退休金都發不出來。
聰明人從來不認為比別人聰明,而是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太自作聰明了,都不好好干活了,都想著投機取巧了。
年紀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代表不了你的智商,也代表不了你比別人牛逼,只是你出生的早而已。那出生跟你一樣的人也比你成功啊。
人總是會在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拿自己的年齡說話,總是以為自己年齡大就有話語權。實際上真正的話語權掌握在有結果的人手里。
而這個結果是一個人付出的結果,只不過在別人付出的時候你在開房、你在打游戲,你在聚會、在旅游。你在消費。
一個人的人生本質上是由自己掌控的,你做的造成了你今天的樣子。而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活明白自己為什么會一直一事無成?因為他們從來沒反思過自己的地位方式以及做事情的方式是不是對的。
總是以為年紀大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可等到中年危機了才明白人跟人之間的差距是認知的差距。很多明星都是10幾歲的時候去北漂的,而很多人在10幾歲的時候還在討論那哪個班上的女生更好看。
#微博新知博主#
02
不敢反駁別人的人,就是害怕犯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
本質上就是懦弱,就是覺得別人說的什么都是對的,但是卻覺得自己很委屈。但是即使是委屈也不敢說出來,因為害怕別人不舒服,害怕別人不開心,害怕別人覺得自己的事兒多。
實際上一個人無論犯錯還是不飯湊,都是有一些人不開心的。你犯錯了,你不開心。你不犯錯,那么你后續犯錯的幾率就越大。因為你害怕犯錯,你害怕別人不開心,所以你不敢犯錯。你不敢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有的人在小時候老師說不能出去打游戲,有的人就是死守規則。
但是他的內心是希望去打游戲的。但是老師說了不許去,他就不去。事實上腳長在你身上,不是長在老師的身上,你去了又不能死。即使你不是真的喜歡打游戲,你都應該去嘗試打破別人給你設置的障礙。
不是為了違反規則而違反規則,而是你想去做,你就去做。而不是不讓自己去做。因為你不做,以后你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壞學生的做法。你甚至是覺得靠近這些人會影響到你的成績。
實際上這都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想法。
是別人不想讓你做你想做的事情——給你的一個幻覺。而你相信了。
但是你得知道的是——社會上的很多人都是不按照規則辦事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讀過書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會跟你講道理的。到了社會上,人們都是講究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去跟你講什么規則。
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你去做的,你才可以知道。你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都是別人告訴你的,你就信什么。這本質上一直是個學生思維。
而反駁一個人 ,就不是學生思維,因為反駁意味著你在思考——你覺得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有自己的表達能力。你不是為了反駁而反駁,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駁。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一個人永遠都只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的角度去看問題,那么這個人無論是什么學歷,學歷有多高,他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相反是一個懦弱的人,一個懦弱的人才會聽風就是雨。才會別人講的都是對的。他們不會去參照事實情況去對比,也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更多的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會犯錯誤。
其實很多錯誤是值得我們去犯的,只不過就是很多人把錯誤看成了一個人是有缺點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
#微博新知博主#
03
需要改變的人并不是別人,而是你。
你希望一個人改變,掌控改變的人并不是你。你能夠掌控的人就只是你自己。所以當你想改變一個人的時候,你不是去改變一個人,也不是去說服一個人,而是改變你對這個人的看法就可以了。
這樣你就不用去改變對方了,就是認識到對方就是這么一個人就可以了。就是接受現實。而不是繼續想著用你的方式去改變對方。如果你希望對方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你就最好找一個你希望成為的一個人的樣子就夠了。
就是直接去找一個現成的,這樣你就省掉了改變一個人的路勁了——其實你也改變不了。你的公司是需要什么樣的人——你是直接去找這樣的人,而不是去培養一個人。因為賠償的成本很高。
找這么一個人,成本就只是篩選的成本,比如時間的成本。而且這樣是更容易的。也是最佳單的方式。
人是無法被一個人改變的,但是你可以選一個你現成的。就跟你需要一個手機一樣,你不是去拼一個手機,也不是去買個零部件什么的——而是直接去買一個。這樣需要時間就很短了。
而且是買回來就可以用了,不需要你去做調試什么的。更不需要擔心安全還是不安全。市面上的手機都是經過測試的。
人也是一樣的——
找個替代的才是你需要考慮的,而不是把你不喜歡的人改變成為你喜歡的樣子。比如你需要有一個有錢的,你不是去找一個潛力股,而是直接去找一個有錢的,且你可以接觸到的人。 這比你花個幾年的時間去等一個潛力股是要靠譜的多的。
人也是需要篩選的,當然了,對方也會篩選你。但是至少把篩選的權利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上,而不是等一個潛力股爆發。而且大部分人的眼光都是很有問題的。
包括朋友也是需要篩選的。有的人以為朋友不需要篩選。但是等你進入到社會的一段時間發現,朋友也是需要篩選的。因為你不能就只活在舊的生活圈子里,你得讓你的圈子里的人不斷的有新人,這樣你才可以跟不同的人溝通,你才可以獲取不一樣的信息。
有的人即便是保安都是他的朋友,而有的人就只是跟一直在聯系的人做朋友。
#微博新知博主#
04
溝通最困難的是表達你的需求。
有的人不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總是去讓別人去猜他要干什么,總是讓別人去思考。而不是直接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這樣的人溝通很難。因為人跟人之間就是最好你需要什么,你就直接表達出你的訴求就可以了。
比如你去肯德基點餐,你不也是得去告訴服務員你需要什么么。對方也不認識你。 就算是認識你,也都只是跟你認識,但是不知道需要點什么啊。
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應該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讓別人去猜你想要干什么。
溝通最困難的是表達你的需求,讓對方直觀的知道你的訴求是什么。以及對方是不是可以滿足你的訴求。如果對方滿足不了,那你就得如何做,才可以讓對方滿足你的訴求。
你跟你老板也都是你有什么樣的情況說出來,而不是讓你的老板去猜你需要什么。因為你就是來工作的。而不是來猜謎的。你的老板也不會浪費時間去給你猜謎。
人跟人之間溝通很簡單,就是合理的表達出你的訴求就可以。這樣對方才會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去買東西也是一樣,如果你真的想買一個東西,那你不是去跟別人說什么價格可以出,而是你要的是什么價格。這樣才是真的代表你這個人需要這個東西。
要是你問別人可以少多少,那就是不想買東西的人而已。
但是大部分人買東西并不是如此,而是要讓對方去猜 。別人回復了,要是讓對方回復的不滿意,那么就不繼續溝通了。這就是沒有購買的意愿。
人要想讓自己的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那就得在溝通上多下功夫——合理的表達出你的訴求,那么你就會節省很多的時間。當然了,如果對方滿足不了你的需求,那你就完全可以去找別人啊。
就像你喜歡一個人,但是對方的條件你并不是很滿足。但是你又很喜歡,那么你就只能用你自己的條件去倒貼,因為你喜歡對方啊。
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在一起,這個男的賺5000塊錢一個月,而你賺2萬,既然你選擇了對方,那你就得承擔你們的打不的開銷。如果你不想承擔,那你就去找一個跟你一樣收入的男人。這樣你們的開銷就共同承擔了。
#微博新知博主#
05
事情并不是最復雜的,復雜的是人。
比如你明明就只是想吃個麻辣燙,但是你打開了外賣APP ,映入你眼簾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有烤串,有這雞那鴨的。瞬間你覺得你想吃的麻辣燙不香了,而是想吃個別的。
等你逛了一圈的APP之后,你發現你連續逛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選好。有你想吃的,但是晚了,商家不送了。于是你就選了一個替代的,但是你選的東西不夠起配送費用的。于是讓你去加個什么東西——
但是你選了一個東西之后發現還是不夠,于是你就決定放棄了。
明明你一開始就只是想點個麻辣燙的,但是你看到了更多的選擇,你想要的是其他的。但是由于其他的門檻太高,要么是商家都到點了,不服務了。
其實如果你一開始就點個麻辣燙也許就已經吃完了。你就不用糾結了。但是你并沒有。哪怕你不是在外賣APP上點,你在街邊上看到了別的,你也會想吃點別的。因為你自己想的是,畢竟出來了,就看看。
逛著逛著你們想買的就都沒買,而是買到了別的。比如買了個面包或者是烤串什么的。
明明你想吃的是麻辣燙,但是你最后吃了個烤串。一吃還2小時,途中你還叫了你的朋友過來跟你一起吃。本來你就是吃個麻辣燙10塊錢就完事了。結果又是叫人,又是喝酒的,吃完了一算差不多200多塊錢。
本來你就是吃個麻辣燙就完事了,但是你看到了更多的選擇,你選擇很多其他的,你沒有想到過的。
就像有的人有喜歡的人跟他在一起,但是卻偏偏看到抖音里的一個個的美女長的都好看,你都是大長腿。瞬間覺得自己的媳婦兒不香了。就覺得自己找了個什么人。
一個人的欲望就是這么無止境的被環境給影響到的。如果不接觸痘印,不去跟人對比,他還覺的自己找的人挺好的,但是一對比就覺得不好了。
人是最復雜的。你想辦成一件是事情也不是最復雜的。一件事情之所以難辦,要么是你的問題,要么是幫你辦事的人的問題。
有的事情就很簡單,去一次就辦成 了,而有的人去很多次才辦成。
就像有的人拍視頻,一下就火了,但是你拍視頻拍了1年多了,你都不火。差距就是人的問題。
#微博新知博主#
06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別人給你一個標準答案。
很多人會依賴一個人給自己一個標準答案,會依賴一個人給自己固定的成功的模式,會依賴別人告訴自己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是一個典型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所干出來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就像喬布斯設計出來的iPhone,他也不會去問別人喜歡什么樣的手機啊,就是不斷的去嘗試,不斷的去找出人人都喜歡的這么一個東西。看看人們是不是喜歡?
人們其實對于自己喜歡什么樣的手機,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就跟你之前用諾基亞用了10幾年了,你也不會覺得你需要一個大屏的手機,而這個手機既可以上網,又可以聽音樂。你什么都知道。但是人設計出來了,你就知道了你喜歡這樣的手機。
哪里來的所謂的標準的答案啊,都是人不斷的嘗試去做事情的結果而已。
包括很多人教你的所謂的拍短視頻的方法也都不可能教出來一個可以復制一個賬號的方法的。因為要是可以復制的話,短視頻的博主就會復制出來了,就不會教給你了。
就像你知道一個治癌癥的方法一樣,你會告訴別人么,你是不會告訴別人的啊。因為你需要靠這個賺錢啊。你得靠這個生存啊。
同理,那些教給你如何做短視頻的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他們就只是把自己做成功的經驗教給你,僅此而已。至于你是不是可以做成功,完全并不是對方可以知道的,也不是對方可以掌控的了的。因為流量不是這些人控制的。
所以學短視頻的人你基本上都是只有那么1個2個才可以做出來。其他的人都是陪跑的。而做的出來的這個人他一定是之前就已經開始做了。只不過就是花錢出來學習下而已。 他也并不是指望學了這個就可以成功。
成功是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做事情的方法是不會有標準答案的。不要用學生思維來過你的生活,也不要用你的學生思維去解決問題。
所有的問題都只能自己一步步的去嘗試不同的方法,錯了就再來。錯了就再來。而不是錯了就不干了,也不是錯了就放棄了。
我記得我有一次把密碼箱的密碼給忘記了,我在家里都是一遍遍的去排除法去排除,用了2個多小時才試出來了原來的密碼。
這方法雖然很笨,但是是有效的。
#微博新知博主#
07
當遵守規則成為一種共識,那么你就會慢慢的變成規則里的一個犧牲品。
當然了,不是讓你去犯法,也不是讓你去犯罪。而是在一切規則下面的我們都得知道這個規則到底是不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對自己沒有利,那我們又得去做什么,才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不是就只是在乎規則是不是被破壞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人不能被尿給憋死。
當你處在一個荒郊野外的時候,你是選擇在一個可以隨便撒尿的地方就撒尿,還是你得等到你回家了,你再撒尿?但是你回家至少得5個小時。而你現在能夠做的是要么是遵守規則,要么就是憋到家里。
但是你憋到家里,那是不是得把憋出病來?又或者是你隨便找個地方就去解決了。雖然你覺得這不是很地道,但是這是唯一簡單且當時就可以看到效果的辦法。
規則其實是人自己個自己設置的規則。你的公司不讓你私自聯系不接的客戶,你就不聯系了?那要是有錢賺呢?那你還繼續不聯系么?
規則是制定給死人的,不是制定給活人的。
如果遵守規則是讓你損失自己的利益,那這個規則本身就是沒有什么作用的。對你來說不遵守規則給你帶來的利益更多,那你為什么要遵守呢?
只要是不犯法的事情,那就可以做。至于規則是什么樣的規則,都是跟你無關的。難道你被人打了,你還跟人道歉說你的不是么。你不是應該報警處理么?
小的時候我們遵守規則那是我們沒有自己的生存能力,但是人長大了,遵守規則就是看你自己是不是給自己設限了。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大腦給自己反饋的一個結果。你大腦是如何被人教育的,那么你就永遠都覺得別人教給你的都是對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之所以平庸,就是你一切都是按照別人的規則去做事情的。
但是你按照規則做事情,就只是讓你變成了一個跟大部分人一樣的廢人而已。社會是不需要一個廢人的,或者說是不需要更多的廢人,因為廢人多的是 ,不缺少你一個。
你的利益也不是一個廢人可以維護的了的。
人在學校里可以不爭不搶,但是到了社會上,你必須得去爭,得去搶。你不去爭,你不去搶,那么你就會跟大部分人一樣,變成一個就只是跟人講規則的人。
一個規則如果讓你變的不是你了,那這個規則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還是劉慈欣說的那句話——人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微博新知博主#
08
人打工的時候,很容易被過去的一些功勞或者是苦勞沾沾自喜。
實際上無論你對公司有多少功勞 ,或者是苦勞,公司都已經在當時給了你應該得到的獎勵了。也就是即使是過去你對公司有很多的幫助,那也都是過去式。
不用去想公司在困難的時候不裁掉你,不要去想公司在生存發展和次元之間會選擇你對公司有多少功勞和苦勞就跟選擇不裁掉你。
一個人在社會上混最應該知道的是——是先有了公司,才有了你去公司工作的機會的。而不是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就只是一個打工的。當你為你的過去的一些功勞或者是苦勞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就已經對公司沒有什么作用了。
就跟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工齡比另外一個人的長,就覺得自己不會被裁掉。那都是對于商業社會的無知。任何公司都是先發展自己,后才想到跟員工一起共進退的。
這個跟你是你父母的子女是不同的,你跟你公司的關系就只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合同的關系 。公司雇傭你工作而已,而當公司有一天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那理應就是縮減成本——你要是一個公司的老板,你也會這么做。
所以打工的人其實就是上場打仗的兵,一旦你完成了你的使命了,那你就應該退場了。之后會有一批批的人進來替你。當然了,有一天當兵營有一天你不存在了,那所有人就都沒有了。
打工跟打仗是一樣的,只不過你就只是一個兵而已。你可以跟另外一個兵交朋友,做好基友什么的。但是友情都是短暫的,都不可能是長期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的人打著工,人沒了。有的人上著戰場,被人干了。但是公司沒了你依然是可以工作的。只要是老板在。
這么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太把公司當回事。你在一個好的公司,你有一個好的收入,那就只是平臺給你帶來的收益而已,雖然你的能力強,但是畢竟不是你的戰場,而是別人的主場。你就只是一個執行任務的而已。
所以很多人會把平臺的力量當做是自己的力量。實際上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公司并不是你的家,你也不能睡在你家里不是。公司就只是一個讓你奉獻你青春的地方,并不是一個可以讓你養老的地方。
#微博新知博主#
09
人不需要去跟一個人長期的保持聯系。
最好的關系并不是天天聯系的關系,也不是天天喝酒吃飯的關系。而是可以聯系,也可以不聯系的關系。也不是需要天天見面的關系,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都不是小孩了。都有各自的事情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上的事情,至于有一些情緒什么的——每個人都有,那就自己最好消化了。不能消化的,也可以找個專門的陪你聊天的也可以,不需要精神內耗,也不需要對對方負責的那種。只要花錢就可以了。
至于長期聯系的關系,大概率都是內耗的關系,所以才會長期的聯系。畢竟誰沒事干呢。哪怕是當個保安什么的,都不能一天24小時都有空啊。
長期的跟一個人保持聯系,不但是對各自的內耗,也對雙方都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有價值的人也不會天天的跟你見面,能夠用微信聯系的就聯系,能夠在微信上解決問題的就在微信上解決問題。
就算是有一些事情,也都是自己去做。而不是指望別人幫你去做。
就跟你寫文章一樣,你不得一天天的寫么,你不得一天天的去積累么。短視頻也是一樣的。這個是別人幫不了你的。哪怕你是去結婚,都是得靠你自己。
比如我的一個同學結婚彩禮就花了20萬了。這錢都是他自己出的。家里雖然有房子,但是要結婚的話還是得自己買房。至于車子都有了。
你說這事情不都得自己干么——誰也不會替你去干。你的朋友也不可能借給你彩禮什么的。
所以才會有很多的新興的職業,比如什么陪診師什么的。父母的子女沒有時間,然后找了一個人陪著老人去看病。而老人看去掛號拿藥什么的都是陪診的人去做。
這都可以讓別人幫著你去做,那還有什么東西不可以幫你做的。
有的人陪你聊天,有的人陪你發泄你的情緒。你喝醉了,還可以請個代駕給你開車。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找人幫你去干的。
當然了,如果是生意上的朋友,保持聯系可以。但是如果就只是普通朋友,對各自都沒有什么價值的話,那這樣的關系本質上是沒有必要為了維持而維持的。畢竟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行業專業內的人。你的朋友也不是360行,每個行業都知道。
就跟劉德虎也說——人這輩子其實是不需要多少朋友的。一個2個就夠了。人多了,精力就會消耗了。
#微博新知博主#
10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保全自己。
保全自己就不可能做成事情——你就只能一直活在恐懼的生活中。保全自己是一種縮頭烏龜的行為,不是解決問題的行為。一個人觸犯了你自己的利益了,你不是覺得無所謂,而是要斗爭到底。
只有你去斗爭到底了,對方才會覺得你這個人很牛逼。對方才不會覺得你是個傻子。無論你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只要是合法的范圍之內的事情都可以去做。
規則永遠都是人制定的,而不是規則就是規則。打破規則的人他一定是個聰明的人,一定是個有自己底線的人,沒有底線的人才是被各種各樣的規則所束縛。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底線,那就只能不斷的被周圍的人給剝削。
這些人是你的老板,是你的同事,是你的朋友,是你同學,甚至是你的親人。因為他們覺得你這個人你沒有自己的底線,以為你會一直為對方考慮,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
人跟人之間的不同就是很多人做事情都是想著保全自己,而不是盡全力以赴去做事情。害怕做錯了咋辦,害怕錯了到底是誰的責任。實際上就算是做錯了,那都是你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即使你有責任的,那你會變的越來越有價值的人。因為一個人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得承擔責任,所以做事情才會考慮的很完善,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大部分人做事情都是不會全力以赴的,總是有人為自己的行為兜底。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人,他們以為自己的未來是父母可以安排的,實際上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只能自己去安排。
你走什么樣的路都是你自己決定的,而不是任何其他人決定的。一個人做事情如果就是吊兒郎當,那么這個人永遠都不會成熟。也不會變的有魅力。
而那些做事情都全力以赴的人,他們才會變的越來越有魅力的。也才會變的越來越成功。這些人不管做事情的結果如何,結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有的人很在意做事情的結果,所以總是去保全自己。
比如有的人會問你,要是拍視頻沒人看怎么辦。要是寫東西沒人看怎么辦?他們總是去幻想,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人保證去給到一個結果。
可是事情你去做了,你才會有結果。即使是有結果也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因為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
#微博新知博主#
11
每次的危機都是財富再一次分配的過程。
持續的越久,其實對于富人越是有利的。但是對于普通人,那就遭罪了。因為不僅要還房貸車貸還有各種的信用卡,以及花唄,某條什么的。
最近接到好幾個電話都是海南打過來的——說是寧波銀行信用卡中心打過來的。
有3萬到30萬的額度的信用卡可以批下來。幾乎每天都會收到這樣的電話。電話那頭基本上會跟你說這里是哪里哪里信用卡中心的 ,這里有筆錢可以以低利率貸給你,甚至是先息后本的方式給你。
這樣的電話接的多了,你就知道其實銀行有很多的錢都放不出去,急需要那些有資金需求的人問他們借錢。當然了,一般這些電話里的人的聲音都是機器人的生意,一旦你有疑問,馬上幫你接通人工為你服務。
不知道海南是不是有很多的這樣的借貸公司,之前是重慶的居多,現在轉到海南去了。可能是稅收方面有優惠。
畢竟開公司的都是想著如何省成本,何況網貸這種業務也不需要見面什么的。而是在手機上一點就可以收到錢了。
這樣的公司越多,對于普通人來說越是不利的。但是很多金融公司都不會管你這些,而是拼了命的讓你借錢。不管你還的起還是還不起,是不是有能力還,都會借給你。因為不借出去都是成本,借出去了都是利潤。哪怕是收不回來,都可以。
所以你看360現在也開始進入到金融領域了。騰訊阿里也都有很多的小額貸款公司。雖然會給你一些免費的使用的日期。但是這都是對方讓你嘗到甜頭而已。有的人拿著借到的錢去炒股,總是想著以這些本金去賺錢。等真的要還的那天才知道,錢也不是那么容易賺的。
金融公司都不去炒股,普通人去炒股,就只會損失更多的金錢。
我們常說賣的永遠都是比買的精明的 ,而很多人自以為很聰明,總想著去薅羊毛。總想著去占人便宜。
所以你會發現在疫情期間,窮的人越來越窮。而富人是越來越富的。哪怕是損失了一些身價的富豪,他依然是富豪。所謂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是這個意思。
而窮人就過的不如狗了,工作工作不好混,疫情又出不去。想開個滴滴吧,還到處有疫情。
#微博新知博主#
12
主動才可以讓別人知道你。
不主動,別人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你。
你去拍個視頻你都不敢露臉,那就不要做短視頻了。你主動的提供情緒價值了,別人才會跟你聊。你不提供價值,你還是個普通人,那別人怎么可能跟你聊呢?人都是對一個人有所求的。
一個人做生意的,主動去找客戶,比等客戶來上門要有價值的多。因為人工店面都是成本,還有水電費,都是成本。每天都有成本。你一直等客戶上門找你,就只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金錢。
主動才會讓別人知道你,你不主動,別人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你。你寫東西也得主動的去寫,你拍視頻也是得主動的去拍,而不是別人說一句,你得去拍,然后你一天拍了一個了,就不拍了。
人做事情是不需要別人驅動的,尤其是一個成年人,他需要的不是去學什么課程,而是直接去干。干的次數多了,你才會知道很多事情都是你干的經驗多了,別人才開始賣課給你的。
而你如果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直接去干。相信那些干的比你好的人,一定是他們的經驗比較豐富,而不是他們比你聰明,也不是他們比你會投機。經驗是干出來的,是積累出來的。
但是你不主動去拍,你不主動去做,你不主動去跟人打招呼,所有的美好的事情都會離你而去。主動一點,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
為什么很多人賣東西賣的很好?而很多人做生意就是不行?因為你一直在等著別人來找你,而不是主動的去找別人。就跟我寫微博一樣,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微博,僅此而已。
就跟你每天更新你的朋友圈是一樣的,你更新的次數多了,別人就記住你了。你更新一天2天的就不更新了,那誰也記不住你啊。
其實每個社交軟件上你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而不只是把這些個社交平臺當做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的點滴的工具。沒有人在乎你今天吃了什么,也沒有人在乎你在哪里睡的覺,也沒有人在乎你的媳婦兒是不是長的漂亮,因為別人也睡不到對方。
但是有人在乎的是你這個人是不是對她有用,你發的東西是不是對她有用。
人們就只會在乎對自己有用的,對自己沒用的,都不會在乎。
#微博新知博主#
13
事實上很多人并不是很在意你的穿著。
只不過你害怕別人說你穿的不好,加上各種的廣告以及短視頻什么的讓你不斷的給自己暗示,你得去買什么樣的衣服去襯托自己的價值。實際上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一件衣服可以襯托的出來的,而是你的存款。
存款代表了你這個人的價值,而不是你穿的如何的體面。
有錢人穿個拖鞋加上背心也沒有人說什么。都是如何穿的舒服就怎么來。而窮人反倒是很在意一個人看待自己的穿著。總是覺得自己穿的不夠好看就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總是覺得自己的價值低人一等是自己穿的衣服的錯。
人的提升不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穿著上,而是去提升自己的對她人的價值。你對別人有價值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在意你穿什么樣的衣服。
外在就只是給別人看的——并不能夠代表你是個什么樣的人。有的人看什么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服,就覺得對方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本質上都是沒有見過是面對樣子的人而已。
有錢人也會穿幾10塊錢的衣服,也會穿優衣庫,身上的花費也不會超過好幾萬。
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東西并不是這些所謂的外在的東西,而是別人可以從你的身上學到什么東西。這個才是你對別人的核心價值。
為什么有的人那么的在乎別人對自己外在的評價?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對他人有價值的人。他們沒有自己的事業,他們對別人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所以他們總是覺得別人說的都是對的。
實際上一個人是不是對的,就是看對方在現實里是不是有結果。有了結果的人的意見才是真實的。才是對你有價值的。而不是一個沒有結果的人給你的意見。
當然了,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讓你看起來很得體,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一個人過分的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反倒是會讓自己變的很被動。因為你很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就跟去了一家西餐廳去吃西餐,你看到菜單上的幾千塊錢的菜的時候,你明知道你吃不起,你還得裝。
那很累。消費不起的東西,完全是沒有必要為了面子而買單的。而且你消費不起的東西,一般你也不會喜歡。即使你告訴別人你很喜歡,但是那都是為了讓別人覺得有面子而已。
#微博新知博主#
14
討好的本質是你認為你這人不值錢。
一個值錢的人,他是不會去討好的。
只有一個不值錢的人,才會去討好一個人。也就只有一個不值錢的人,他才回去討好對方。因為對方的身上有他需要的東西。
就像一個窮人他是不會去沒事巴結一個富人的。一定是他覺得對方可以幫到自己才會去巴結對方。或者是可以從對方的身上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等。所以才會去巴結對方。所以請客吃飯是這些人常用的手段。
請客吃飯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想付出對等的價格。就像你真的想請一個人幫你的忙,你是不會跟一個人說我請你吃飯的,而是我直接給你多少錢,錢才是大部分人需要的。而不是請客吃飯。
誰家也不缺你一頓飯錢。誰家也不是說你不請對方吃飯了,對方就不活了。說白了其實就是不想付出更多,所以才會請你吃飯。
你不請對方吃飯,對方也得吃飯。你請,對方也得吃飯。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跟一個人談事情 ,就直接直奔主題就可以了。因為談錢才是你對對方的尊重。而不是老是想著去占人的便宜。
以前我覺得一個人能夠跟你吃飯,就是覺得你這個人還行。后來發現一個人跟你吃飯是一回事,信任你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一個人給你錢,那就是100%的信任你。
否則是不會給你錢的。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經常跟你吃飯的人,跟你喝酒的人,不僅是不信任你,還愛占你的便宜。
判斷一段關系的好壞并不是你們認識了多久,也不是你們吃過多少次飯,而是你們彼此都是信任對方的。而大部分人跟人之間其實都是不信任的。包括一家人也是如此。
我們很多時候看新聞,鬧上法庭上的新聞,都是一家子打官司什么的。有自己媳婦兒告自己老公的,而老公不站在女方的一頭的。有的是這樣的案子。
說白了這些人都是一開始就不信任你的。
信任一個人不是靠的是嘴說的,而是靠的是行動。有的人表面上跟你關系好,但是私底下卻說你的各種的不是。表面上跟你兄弟一樣,但是跟你在一起就是各種的算計你。而你還以為你跟對方的關系很好。
所以當你討好一個人,本質上你就已經沒有安全感了。你討好的人,也都認為你這個人的價值不夠高。人就只會為了價值高的人買單。
就比如很多抖音上的短視頻博主,都是清一色的打著高收入的名義去讓人交錢的。說白了就是打造人設,穿個西裝打個領帶,整的自己很高端的樣子。其實就是告訴你,哥比你賺的多。不在乎你那點錢。實際上在乎的很。因為不在乎就不會來抖音了。
#微博新知博主#
15
層次高的人的底層邏輯都是對自己狠,對別人溫柔以待。
層次低的人往往都是對別人喜歡說狠話,但是行為永遠都是跟不上的。
一個人對自己狠了,你才可以成功。
你對別人狠,那不可能成功。
因為你對別人狠沒用,你對你自己狠才有用。
很明顯汪小菲不如大S的格局高。就只會打嘴炮,就只會發泄情緒。跟大S這么多年在一起,什么都沒有學到。反倒是年齡越來越大了。純純的一個媽寶男。
層次低的人一般都不是對別人狠,而是對自己狠。說什么就是什么。簽了合同的事情就是去執行就對了。
一般層次低的人是沒有合同精神的。
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包括很多所謂的同事朋友什么的也是如此,都喜歡表面上嗶嗶,但是一到做事上你會發現這些人都是找各種的借口。
有的人在公司里遲到了都是找各種的理由,犯錯了也都是說是別人的錯,不是自己的錯。而人們總是好對這些喜歡嗶嗶的人,對喜歡找理由的人有很多的耐心。因為他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是可以改的。
事實上一個人的改變不是一個外人說了算的。也不是你說了算的。而是要自己吃虧了,吃苦了,這個人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身上的很多的毛病。
人是需要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付出代價的 ,這個人才會意識到錯了。年紀越大的人越是這樣。因為你去給一個人做思想工作,都不如直接讓一個人在一件事情上吃虧吃苦要有價值的多。
當然了,一個人的年級越大,他可以承擔的錯誤的代價也就越大。因為很多事情你在年輕的時候犯錯沒有什么,但是你在40多了,在50多,甚至是你都已經70多了,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思維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的。
只不過就是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沒有回頭路了,就跟你沒有心臟病一樣,你永遠都體會不到有心臟病的痛苦是一樣的。
凡事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沒有經歷過的人都不懂。這也就是很多人不明白有的人一夜白頭的原因。因為你不經歷,你永遠都不知道那種感受是什么樣子的。
所以很多人才會說——難得糊涂。比如有的人刷個手機就可以開心一整天,有的人跟一個人聊天也可以開心一整天。不是說這些人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個普通人,而是他們知道,所以才會這樣。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還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