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書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山修建狼煙墩臺,也稱烽火臺,發(fā)現(xiàn)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于是人們就把建立烽火臺的這座山稱為"煙臺山",煙臺市亦由此得名。1862年煙臺開埠后,英、美、法、日等16個國家相繼在煙臺山上和山麓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逐漸形成一個外國人"居留區(qū)"。1905年7月,英國人在烽火臺原址建起一座燈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煙臺海上安全監(jiān)督局在原燈塔西側(cè),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燈塔,塔高49.25米,通體乳白。 |
|
來自: 溪水w81qzz23qv > 《2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