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有音頻哦~ 孩子長大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快!剛出生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一晃眼就進入了terrible 2或者horrible 3的軌道,馬上就要和幼兒園無縫銜接了。可是,我們只知道2歲和3歲來勢洶洶,卻可曾想過如何應對呢?不妨試試從以下幾個點入手。 ![]() 權利之內給予最大自由 2-3歲的孩子,慢慢開始自我覺醒,自我意識也變得越發強烈。如果事事都要按照大人思維為中心,很容易讓生活變成戰場,大人小孩都心力憔悴。而我更喜歡的是這句“權利之內給予最大自由”。也就是說,如果我認為這件事是我的底線,那么我會死守底線,“不”就是絕對的不! 比如:孩子到點需要睡覺了,這是不容妥協的,我會這樣讓她選擇:“寶寶,你想要媽媽給你讀完繪本睡覺,還是唱首兒歌睡覺呢?” 發現了么?選擇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睡覺”,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你可以選擇入睡前做更喜歡的事。 但是,生活中除了大原則以外的小事,比如孩子非要把小熊放在這個柜子里,或者她非要選擇穿那雙襪子,我們可以尊重她的選擇,讓她有充分自主權。有些媽媽會問,如果選擇不合理呢?那么告訴她,這樣選擇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說到底,每個家庭對于底線設置不完全相同,大家可以自行調整。但請記住,把握大原則是關鍵,讓她知道當你說“不”時就是絕對“不”,否則“不”只是一個擺設,不起作用。 ![]() 建立規則意識 2-3歲的孩子,幾乎都會來試探你的底線。而這個時期最為關鍵的就是規則意識的建立。 融寶一直特別愛扔東西,為此我也很發愁!我曾經和康復指導老師提及這個問題,她給我的建議是: 可以扔的東西:像毛茸茸玩具,小球等不會摔碎的,讓她先扔。等她扔完了,她想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告訴她,先把剛剛扔在地上的玩具撿起來!收拾完了,再做她想做的下一件事情。這樣的規則建立后,她慢慢會明白,自己要為自己“扔東西”這件事負責,并自己收拾。久而久之,扔的動作會慢慢減少。不知大家是否發現,撿起玩具收拾玩具的主角應該是孩子,我們很多時候往往過于心急,想著反正撿起來就是彎個腰的事兒,很容易的。而正是這份自以為的“容易”本末倒置,剝奪了本應由孩子負責的規則建立。 ![]() 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歲的孩子特別容易情緒崩潰,動不動就嚎啕大哭,融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只要一次玩具玩不好了,立馬晴轉雨,哭鬧不止,有時甚至會伴有一些不好的行為。 當下,我不會阻止她哭泣,那是情緒宣泄情緒出口,疏通第一,先哭一會兒吧。等她平靜下來,我會和她先共情。比如:你想把積木搭上去,可是怎么都搭不上去,特別生氣對么?當她給我一個堅定的“是”時,我會和她說,媽媽也覺得這有點難了! 共情后,慢慢引導她認識自己的情緒,玩具玩不好,我好生氣!我變成了紅色的情緒小怪獸(引用她熟悉而喜歡的繪本《情緒小怪獸》)。情緒沒有對錯,但是進一步強調行為:可是扔玩具是不對的,指出行為錯誤。那下一次如何改進呢?你還記得巧虎積木搭不好,巧虎媽媽餅干做不好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么?“加油,再試一次”。做不好,我們再試一次,同時邊玩邊展示思考路徑:我們要把大的積木放在下面,這樣不容易倒,讓孩子理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完成。 ![]() 最常聽到的大人埋怨孩子就是“這孩子不聽話”,“難管”等等,可是卻忘了從自我出發,我有沒有從這幾個方面正確引導過她?給予她權利范圍內的最大自由,建立規則意識,以及教會她認識和管理自我情緒呢?孩子不是天生的麻煩制造者,每一張白紙上的每一筆,都是父母自己畫上去的。 抱團帶娃 最近開設了一個育兒群,初心就是想把一群同頻的媽媽們聚集起來,抱團帶娃。所以,育兒干貨,兒童營養健康,早教啟蒙理念,擼實惠等是我們的主線話題,第一次感受到群主的責任感。我想,承蒙各位云閨蜜媽媽們的喜愛和支持,我想堅持把社群經營下去,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們一起傳播正能量,一起學習成長,做更好的自己。 想要進群的朋友們,可以掃碼加我,備注“小畫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