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就在本周,35年來最強寒潮來襲,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如同潮水,三日內貫穿中國。一夜醒來,部分地區甚至直降20℃,最倔強的年輕人在購物車里下單了秋褲。北至黑龍江漠河,南抵廣東廣州,都像進入了速凍模式。 ![]() 11月30日,華北降雪。 不但東北早早開啟貓冬生活;干燥的北疆迎來大雪封門的季節;華北的家庭端出了葷鍋、暖鍋、涮羊肉;江南也一改往日的溫柔,開始凍手凍腳。往年,有條件的東北人紛紛南下,形成了數量可觀的候鳥群體,甚至成為三亞大白菜價格飆升的背鍋俠。如今,為什么南方不供暖,依舊困擾著穿著厚睡衣的南方人。 尋找春城,大江南北人民的剛需。 ![]() “春城”三亞從90年代起便快人一步地發展起旅游業。 ![]() 春城,并不是自古以來的概念 對于什么樣的地方最宜居,古今的定義并不相同。相較于四季如春的氣候,古人更看重物產是否豐富、地勢是否險要,畢竟安全是最基礎的需求。也就是說,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古人并不在乎“春城”,不在乎冬天是否溫暖,也沒有形成春城的概念。 ![]() 如今公認的天府之國——成都平原。 土地肥沃且擁有群山作為屏障,守住崤山與函谷關便不難自保的關中盆地是最早的天府之國。而處在關中平原中心的長安,曾被韓翃贊譽為“春城無處不飛花”,詩中春城僅指春天的長安,意思與今天并不相同。 經過千年開發,太湖平原從湖澤中崛起,折服了從白居易到范成大的數代文人,在唐宋時期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名。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問題,氣候因素才逐漸取代地勢,成為人們判斷是否宜居的考量依據。 ![]() 關中平原示意圖。 制圖/孫璐隨著元、明、清三代對西南、華南地區的不斷經略、經濟與人口重心逐漸南移,四季如春的地方才展現于世人面前。這是春城概念被大眾認同的基礎。 ![]() 昆明:春城的模板 明代曾為狀元的楊慎,在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涉及皇位繼承問題的“大禮議”事件謫戍云南,此后三十年的大多數時間在云南度過。在游覽昆明滇池時,他寫下了“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這便是昆明“春城”稱號的最早的來源。 ![]() 十二月的昆明,石林風景名勝區櫻花盛開。 昆明是中國最老牌,最典型的春城,她定義了春城該有的樣子。分析昆明的緯度、氣候、海拔、物產,我們能整理出一部躋身春城指南。 云貴高原的避風港 低緯度地區豐富的太陽能,是昆明冬季短暫而較為溫和的基礎。另一方面,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相互碰撞,印度板塊插入歐亞板塊之下,抬升青藏高原地勢的同時,也“擠出”了云貴高原。昆明市就位于云貴高原的中部,被抬到了平均海拔1800米的高度,沒有了同緯度低海拔地區夏季灼人的高溫。 ![]() ![]() 高原上的昆明。 攝影/唐浩博 云貴高原并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地,而是從平均海拔3500米,迅速下降至400米的“三級臺階”,而且臺階內部還起伏不定。正因為云貴高原西北高東南低,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經新疆、過甘肅、翻秦嶺、沿大涼山、爬至云貴高原。已經是強弩之末。冷空氣將要進入云南高原時,遇到進一步抬升的地形和重重山脈,與暖氣團“對峙”,形成相對靜止的昆明準靜止鋒。 ![]() ![]() 昆明準靜止鋒成就了云南春城群。 設計/九陽 處于鋒面西南側的云南大部分地區,因受單一暖氣流控制,碧空萬里,陽光燦爛,氣溫較高;而東側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陷入到“天無三日晴”的綿綿陰雨中,氣溫也比云南更低。不難看出,昆明準靜止鋒是云南冬季氣候溫和的重要原因。 ![]() 在昆明的冬季,你甚至可以賞櫻花 昆明冬日的氣溫足以激發出驚人的生命力。同一片公園里可以同時看到鮮花、綠葉、黃葉和枯枝。這里的冬天完全沒有冬天常見的肅殺,反而只像是春天的短暫排練。 ![]() 昆明的冬櫻,開得春意盎然。 昆明郊區高低起伏的地形,帶來了氣溫、降水、地貌的多樣性,進而帶來多樣的生態,就像一個立體的養殖架,不同動植物被折疊在不同的海拔上。 正因如此,昆明是云南鮮花王國的中心,僅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平均每天有450多萬枝鮮花發往世界各地。你情人節的玫瑰很可能也來自昆明。昆明是云南亞熱帶水果的集散地,甚至讓溫帶水果桃子“卷”出了冬季結果的新高度。 ![]() 也許你沒聽說過昆明斗南鮮花交易市場但是多半買過這里的花。 被昆明冬季吸引來的不僅僅是候鳥人群,更有大量貨真價實的候鳥。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以紅嘴鷗為代表的候鳥,都會落棲在昆明城中。 更讓人羨慕的是,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昆明,有暖氣!2018年冬季昆明開始提供可選的市政供暖。這里冬天室內遠不及長江中下游潮濕陰冷,即使不選擇集中供暖,一個小太陽、一張電熱毯也完全可以溫暖短暫的冬天。 ![]() 市民已經把候鳥越冬,當做昆明冬天的信號。 ![]() 昆明,將暖意傳遞給每一個人 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季,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北半球)連續 5 天的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 10℃。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5℃,嚴格說來比春天更冷。春城并不是字面意義的四季如春,而是讓人聯想到春天的地方。 ![]() 昆明翠湖公園全景,候鳥棲息地之一。 攝影/石耀臣 但是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并不是絕對溫度,而是在相對濕度、風力等因素共同影響下的體感溫度。在準靜止鋒影響下的昆明,冬季比川渝地區(如重慶)、長江下游(如南京)干燥,雖然會刮風但是相對溫和。這些因素都讓昆明冬季的體感溫度相對更高。 ![]() 5℃在不同濕度、風力下的體感溫度。 設計/九陽更何況夜間有暖氣,早晨能曬到暖陽,市場上有鮮花、水果供應,閑時還能探訪古建,或去滇池觀鳥。在重重暖意的包圍下,昆明長大的孩子習慣于這種溫暖,反而會自黑昆明春如四季,直到外出上學,才體會到他鄉冬天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寒意。 ![]() 中國春城,一半在云南! 昆明在云南并非孤例,甚至不是氣候最好的城市!從滇西南的臨滄,到滇東南的蒙自,分布著一系列年溫差比昆明更小的城市。她們同樣受到昆明準靜止鋒的影響,只是緯度更低,受到來自印度洋、太平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更大。 ![]() 虎跳峽,橫斷山脈的奇跡。攝影/趙天祜而橫斷山系的眾多山脈,將云南分隔出一個個谷地,形成了多樣的生態和少數民族文化。與緬甸相鄰,佤族聚居的臨滄;以普洱茶聞名,一年到頭過少數民族節日的普洱市;曾是云南最大口岸,深深參與了中國近代史的蒙自。都是尚未被過度開發,是不用與其他游人爭搶空間的春城遺珠。 ![]() 不但看出,云南中南部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制圖/孫璐在云南的眾多春城中,也存在一個特例——西雙版納。低緯度與低海拔使得這里成為中國少有的熱帶季風氣候區,保存了中國最完整的熱帶生態系統,中國四分之一的動物種類與六分之一的植物種類都分布在這里。加之濃厚的傣族文化氛圍,冬季溫暖的氣溫,讓這里成為游人如織的過冬地點。 ![]() 西雙版納是云南最特殊的“春城”。 與云南春城群對應的,則是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為代表的貴州春城。黔西南同樣地處低緯高海拔地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興義甚至比昆明更溫暖,同時受昆明準靜止鋒鋒面的影響,冬季比昆明更濕潤。厭倦了春城生活本身,還可以北上六盤水,體驗中國緯度最低的天然滑雪場。 貴州南部相較于云南,更靠近兩廣,還是珠江流域一衣帶水的上游,基于地理位置的優勢,正在成為廣西、廣東、乃至貴州自身候鳥的過冬地。 ![]() 川藏之間,河谷庇護下的小春城 春城可以分布在低緯度高原之上,也可以在河谷之中。也有一類“春城”得益于低緯度河谷特殊的氣候,總是打破常規,藏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 干熱河谷解決了灌溉問題就是良田。 攝影/李謹西昌已經位于北緯27°,基本與長沙、南昌處于同一緯度帶,本應是夏季熱到頭昏,冬季凍傷手腳的地方。然而川西高原高聳的地勢與大涼山層層疊疊的山地改變了當地氣候。城中的邛海起到調節作用,也讓當地氣候更加溫和。 ![]() 四川很大,并不僅僅有成都平原。 制圖/孫璐西昌的春秋兩季,足足有270天之多,而冬天又是陽光最好的季節。高海拔的夏天沒有四川盆地與重慶難熬的酷暑。冬天重重疊疊的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雖然名為大涼山,冬季卻比成都暖和許多。 雖然深處大涼山,西昌優越的氣候讓這里成為川西重鎮。在這里既可以感受到彝族文化,也可以從古城、祠堂等歷史建筑中,一窺當年西昌的樞紐地位。 ![]() 西昌彝族火把節,不論游客還是市民都愿意參與其中。 西昌以南,還有更為干熱的攀枝花,這里是干熱河谷塑造的奇跡。近南北走向的橫斷山區,如同阻攔西南季風或東南季風的屏障。季風氣沿迎風坡上升冷卻,形成降水。到背風坡時,已經變得又干又熱。季風來到攀枝花時,已經翻越了數座山脈,變成了攀枝花的制熱大空調,讓這里一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日均最高溫度可達20℃。 ![]() 大橫斷地區,藏著數條干熱河谷。 制圖/孫璐正因如此,攀枝花雖位于亞熱帶地區,卻盛產熱帶水果。攀枝花的芒果不但產量高,個頭大,甜度也在中國三大芒果產區中排名第一,已經成為高質量芒果的代名詞。在冬天剛好能吃到剛收獲的晚熟芒果,而晚熟芒果正以甜著稱。攀枝花的枇杷、櫻桃、牛油果同樣產量巨大。 ![]() 攀枝花芒果皮很青,味道很甜。 攝影/五十萬加侖而河谷中的小眾“春城”,當屬喜馬拉雅山南麓,雅魯藏布江河谷中的墨脫。這里的海拔落差高達7000米,氣候垂直變化極大,從雨林到冰川都濃縮在這里。而墨脫鎮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是來到這里的游客在乎的恐怕不是這里溫和的氣候,而是對秘境的探尋。 ![]() 在墨脫,一眼可以把干熱河谷和雪山都盡收眼底。 涼爽的高原與干熱的河谷,代表了群山之中的兩種“春城”,冬可避寒夏可避暑。躲避溫帶干冷冬天的候鳥其實并不在乎夏季的避暑效果,而是希望把冬季溫暖、濕潤的感覺拉滿。對于大多數候鳥群體來說,探尋秘境過于疲憊,躺得夠平才是第一需求。 ![]() 兩廣與海南,溫帶人海濱圓夢地 一個從小就生長在亞熱帶海濱的人,永遠無法理解溫帶人的熱帶夢有多狂熱。擁有純凈沙灘和永恒夏日的地方,不論夏天有多熱,都會被溫帶人民當做最美的“春城”(畢竟夏天他們早就回去了)。 ![]() 三亞冬季的海灘。 西起廣西防城港、東至福建廈門的華南海濱,無一例外都會被視作冬季的避寒目的地,北海、湛江、海口、珠海、廈門是其中的代表。低緯度地區本就能獲得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低海拔又意味著更多地面輻射、更好保溫效果,海洋又進一步調節了氣候,讓海濱地區變得更加溫和。這些城市并非沒有四季變化,只是氣溫在10℃以上,已然如同北方的春季。 防城港近年來異軍突起,以至于一度地產過熱。這里不但擁有海風、沙灘、紅樹林,還有作為中越經濟合作區的東興,為這里帶來濃郁的越南風味,在出國不便的近幾年,對游客尤其有吸引力。 ![]() ![]() 防城港代表了近年來爆火的一系列沿海城市。 其實,在華南海濱,存在貨真價實的四季氣溫變化極小的地方。 打個車司機都很可能有東北口音的三亞,無疑是北方人民用腳投票,做出的春城選擇。作為三沙之外,中國最靠南的城市,本就熱量充足,而三面環海的地形也讓這里的氣候更為溫和。這里有游客在國內能體會到的最溫暖的冬天。而夏季,只要能避開“把人曬化”的陽光,會比火爐城市更涼爽。 ![]() 每當冬季,三亞總是游人如織。 三亞強大的旅游業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讓北方人在三亞工作生活成為可能,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包容與多元。三亞恰恰是最容易融入的中國“春城”之一。 不論東北、華北、西北或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給人帶來的最大感受都是冷,只不過冷得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寒冷意味著單調的自然環境、不適的體感溫度。 ![]() 三亞冬日夕陽美。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尋找“春城”對于國人來說正在變成一種剛需。而對春城的追尋,代表了我們對于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寒冬已然來臨,希望大家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在溫暖中度過冬天。 ![]() 文丨畢拙林 圖片編輯 | 奈福 地圖編輯 | 孫璐 地圖審稿 | monk 設計 | 吳玖洋 封圖攝影 | 唐浩博 審稿專家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 楊勤業 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 卞赟 微博:@卡贊,知名科學科普博主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