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哪種動物的力氣大,很多朋友會說是螞蟻,因為螞蟻能舉起相當于自身體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東西。如果這樣來算的話,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屎殼郎也是一名大力士,它能推動相當于自身重量1141倍的重物,這相當于140斤的人能推動80噸的重物。 ![]() 不過,這種算法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有研究表明,動物的體重越大,它們能舉動或者推動的物體重量相對于自身重量就越小,就比如大象很難馱起與自身重量相當的同類,想象一下一頭大象完全壓在另一頭大象身上的場景就明白了。 屎殼郎,學名蜣螂,也叫推丸、黑牛兒、游將軍等,屬于鞘翅目金龜甲科,為大中型昆蟲。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近5000種屎殼郎,除了海洋和南極洲外,它們可以在任何一塊大陸上推糞球,它們整天在糞堆里挖、搓、滾,樂此不疲。 那么問題來了,屎殼郎總是將糞便滾成球,為什么不直接吃呢?它們要把糞球滾到哪里去呢?我們來聊一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1、屎殼郎為什么要滾糞球?大部分人認為屎殼郎滾糞球是為了吃,這一點確實不假,糞便是屎殼郎的食物。但這并不能說明屎殼郎要把糞便滾成球的原因,它完全可以直接在糞堆里吃。其實屎殼郎滾糞球不僅僅是為了吃,它還有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儲存食物 沒有哪只屎殼郎能抵擋一坨熱氣騰騰的新鮮糞便的誘惑,為了經常有新鮮糞便可吃,屎殼郎常常會跟在動物的胃部,等動物們一有“產出”,屎殼郎就可以第一時間吃到新鮮的糞便了。 但光靠跟著動物屁股后面進食,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動物們總是走來走去,跟著它們走會非常耗費體力。所以為了防止斷糧,屎殼郎們便通過滾糞球的方式來進行儲糧,它們吃飽之后會把剩下的糞便滾成球,滾到巢穴里儲存起來。 ![]() 第二,吸引異性 屎殼郎能滾出一個足夠大的糞球,說明它在這方面擁有強大的能力,而這種滾糞球的能力對異性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就像那些收入更高的人一樣,滾出的糞球越大、越多,就代表他們的收入就越高,這當然是尋找配偶的條件之一。 第三,繁殖后代 前面一點我們說滾糞球能吸引異性,那么為什么雌性屎殼郎會把滾糞球的能力當作選擇配偶的條件之一呢?因為它們要把卵產在糞球里。屎殼郎滾的糞球不僅僅是為了食用,這些糞球更是它們產卵繁殖的場所。雄屎殼郎滾著糞球,在遇到雌蟲后與它一起將糞球埋在地下,在上面蓋一層土,并將糞球做成梨形,然后在上面產卵。 ![]() 那么此時的糞球就是一個搖籃,屎殼郎幼蟲一出生就能享用營養大餐。幼蟲會在糞球里化成蛹,而蛹的大小剛好和幼蟲吃掉的糞球體積差不多。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幼蟲吃掉的糞球大部分都轉化成了構成身體的蛋白質。實際上,屎殼郎幼蟲腸道內有各種微生物,可以將糞便分解并轉化成養分,這些微生物是在蟲卵時期從母體身上獲得的。 當然了,并非所有的屎殼郎都把卵產在能滾動的糞球里,不同種類的屎殼郎,繁殖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直接潛入糞便里面產卵,有的在糞便下方挖一條坑道,在坑道里把糞便做成一個大丸子,然后產卵,也有的在坑道里把糞便堆成長條狀在產卵的。 ![]() 第四,用來乘涼 屎殼郎堆糞球除了解決自己和后代的食物來源問題外,它還有一項妙用,那就是用糞球來調節周圍環境的溫度。生活在非洲南部沙漠的屎殼郎,要面對那里的高溫,有時候沙漠白天的氣溫甚至可能超過60℃,而屎殼郎就可以利用這個糞球達到“乘涼”的目的。 昆蟲學家通過觀察和檢測后發現:糞球可以作為一個平臺,讓無法承受沙漠地面溫度的屎殼郎,暫時待在上面;當屎殼郎身體過熱時,推動糞球可以讓前肢暫時離開地面,并以此來散熱;糞球相對潮濕,水分蒸發時會讓球體的溫度相對較低,那么糞球滾過的位置溫度會低一些,屎殼郎走在糞球后面,那么它走過的地表溫度也會低一些。 總的來說,屎殼郎滾糞球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食用,而是將糞球當成吸引異性產卵,并為后代提供食物的載體,同時糞球對生活在炎熱地區的屎殼郎來說,還是個“便攜式空調”。 ![]() 2、屎殼郎要把糞球滾到哪里去?相信看完前面的內容,大部分讀者對于這個問題也都有了答案:根據用途不同,屎殼郎糞球的最終去向也不同。 如果屎殼郎滾糞球是為了儲存糧食,那么糞球當然會被滾到巢穴里,畢竟屎殼郎是一種有固定住所的穴居昆蟲。 如果是為了吸引異性,那么屎殼郎會漫無目地滾著手頭上的這個糞球,它要利用糞球散發的氣味來吸引異性,獲得異性青睞之后,它們會一起將糞球滾到洞穴里。 ![]() 屎殼郎通常在一個糞球里只產一顆卵,而它們在繁殖期當然不會只生一個,所以配對成功的屎殼郎夫婦還要滾更多的糞球,那么這個時候它們通常會把糞球直接滾到洞穴之中,還要捏成梨形,以便雌蟲產卵。 所以說,屎殼郎滾糞球的目的不同,糞球的去向也不同,但它們最終都會將糞球滾到洞穴之中,或用來食用,或用來產卵。 ![]() 3、屎殼郎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作為一種糞食性動物,屎殼郎是自然界重要的清道夫,它們日復一日地跟隨著糞便的氣息,不停地將糞便搓成球,滾到洞穴中埋起來,自己吃掉或者留給孩子們吃掉,這可以清除森林和草原上的大部分糞便。研究表明,一只屎殼郎一年可以處理約0.5噸糞便。 屎殼郎這種看似簡單的滾糞球行為,為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們能及時將糞便清理干凈,可以減少糞便吸引來的蚊蟲叮咬動物,也減少了細菌的滋生,防止蒼蠅繁殖,起到了減少疾病傳播的作用。 ![]() 澳大利亞曾在引入牛之后,就被隨之而來的大量牛糞困擾。牛糞遍布整個草原,不僅導致牧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還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衛生問題,導致牧場流行病蔓延。澳大利亞當地雖然也有屎殼郎,但是那里的屎殼郎只對本土的有袋類動物的糞便感興趣,而對牛糞置之不理。 為了解決牛糞的問題,澳大利亞先后引進了23個品種的屎殼郎,最終選擇了我國的一種屎殼郎,解決了澳大利亞牛糞多的問題,這些屎殼郎的搬運能力非常強,一對屎殼郎在30~40小時內就可以將100克牛糞滾成球并埋于地下。 ![]() 這個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處理糞便的時間過長,蒼蠅就會將卵產在糞便里,并孵化成幼蟲。不過澳大利亞當地的蒼蠅需要90個小時才能完成一個世代,那么從我國引進的屎殼郎可以在蒼蠅卵孵化之前,將糞便處理干凈,這減少了當地90%的蒼蠅數量。 除此之外,屎殼郎挖洞埋糞球的行為,還起到了疏松土壤的作用,既翻了地,又施了肥,有利于牧草的生長。 ![]() 另外,屎殼郎滾糞球有時候還能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在南非有一種叫銀木果燈草的植物,它們的種子長得跟屎殼郎滾的糞球差不多,而且能散發出像糞便一樣的氣味,這完全就是為屎殼郎準備的。 屎殼郎將這些假糞便滾到其他地方,并將它埋在地下,起到了幫助銀木果燈草傳播種子的作用,不過不得不說這是該植物演化的成功之處,它充分利用了屎殼郎滾糞球的習性。 ![]() 不難想象,屎殼郎對大自然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如果沒有屎殼郎,森林里和草原上將到處都是糞便,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