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論 theory of value 亦稱“價值哲學”。從哲學角度考察價值問題的理論。價值論的核心概念是“價值”。古希臘時期就開始了對價值問題的探討,但“價值論”一詞1902年才由法國哲學家拉皮埃提出,1903年為德國哲學家哈特曼所采用,后來被廣泛使用,并建立起各種價值論。 西方價值論中有主觀唯心主義價值論和客觀唯心主義價值論。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價值只與個人的愛好、欲望、利益或志趣相對應,只和個人行為直接相聯(lián)系,否認價值的客觀依據(jù),否認價值與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價值如同柏拉圖的理念,是超現(xiàn)實世界的規(guī)范和理想。他們都否認價值的社會性和歷史性。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為研究價值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是對人的需要與客體屬性間的關系性質(zhì)的反映。價值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意義關系,是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具有主體性。沒有主體就沒有價值關系,同一客體對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價值關系。價值具有客觀性。一定條件下客體對主體的價值關系不依賴于主體的主觀意識,不依賴于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價值具有相對性和社會歷史性。價值隨主體、客體和主客體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價值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社會歷史范疇,不存在永恒不變的價值標準和價值體系。在階級社會中,人們的價值標準或價值規(guī)范受其階級地位的規(guī)定或影響。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論闡明了價值的本質(zhì)和基本特性、價值的基本類型、價值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的形成和作用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 價值論有其核心概念,即價值 價值 value 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于一定的個人、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和活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包括物質(zhì)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現(xiàn)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屬性,能夠滿足一定主體的某種需要(物質(zhì)需要、制度需要或精神需要),對主體具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對于該主體就是有意義的即有價值的。如果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由于其所特有的屬性不能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甚至妨礙主體滿足其需要,對主體具有消極的、否定的意義,對于該主體就是無價值甚至是有負價值的。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滿足主體需要的范圍和程度不同,其價值的大小也不同。價值作為一定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具有客觀性。客體的存在、屬性和作用,主體的存在和需要,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都是客觀的。價值不是由主體的需要單方面決定的。客體固有的屬性是價值產(chǎn)生的客觀基礎。價值又具有主體性。價值本身的特點直接同主體的特點相聯(lián)系,價值的特性表現(xiàn)或反映了主體性的內(nèi)容。價值具有相對性。每個具體事物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一定主體所具有的價值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不同價值主體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對立的需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去考察,不同的需要可能有不同的性質(zhì)。對價值應該做具體的、歷史的分析。 拓展詞條 人的價值 human value 一種特殊的價值形態(tài),是一切價值形態(tài)中最高級的價值。正如毛澤東所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存在根本的區(qū)別。人具有任何一種物都不具有的價值,即創(chuàng)造價值的價值。 就個人而言,人的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人的社會價值指個人對社會的價值,是個人的存在和活動對于社會的意義,是個人的創(chuàng)造活動對于社會需要的滿足和對社會進步的貢獻,實質(zhì)是使社會和他人更美好。人的社會價值可在各個層次上表現(xiàn)出來。一個人從出生伊始就有了某種社會價值,每個人都是人類及其社會延續(xù)的鏈條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的社會價值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其貢獻上。在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勞動貢獻、創(chuàng)造成果的大小標志著其價值的大小。勞動貢獻、創(chuàng)造成果越大,其社會價值也就越大。一個對社會不承擔任何責任、沒有任何貢獻的人,也就是沒有社會價值的人。一個人有沒有社會價值,不僅取決于他的勞動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還取決于他的道德水準;不僅取決于他的能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他的能力發(fā)揮的程度。 人的自我價值指個人對自我的價值,是個人的存在和活動對于自身的意義,是個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并獲得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的自我價值首先表現(xiàn)為個人對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的肯定。生命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價值的基礎,個體生命的存在是個人價值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但不是個人價值的全部。人的自我價值還表現(xiàn)在人有自尊、自愛、自強的需要,有自我實現(xiàn)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有他人和社會對自我的理解、尊重和滿足的需要,并通過自己的存在和活動來滿足這些需要。 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二者是互為前提不可分割的。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就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價值。個人只有在社會中并通過實現(xiàn)社會價值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自我價值要以有益于社會、他人為前提,只有當人的自我價值有利于社會時,才能獲得自身的幸福,成就自身的完美。個人的活動如果危害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就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否定,最終喪失自我價值。從根本上說,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的自我價值也不可忽視。一個人要為社會做出貢獻,也要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必要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說,在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chǎn)階級舊社會的聯(lián)合體中,“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