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敵數多就表示戰績最好,貢獻最大?這個是很多初級粉絲的普遍認知,不少粉絲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宣傳解放戰爭第一年各戰區的戰績時,都興奮不已。再看解放戰爭這幾年各戰區的總戰績,他們又為之瘋狂以來,認為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戰績是最好的,貢獻是最大的。戰績好就是貢獻大?應該沒這么絕對,還要看投入、消耗、損失、取得的影響等等,這里先不討論。 為什么很多網友會說華東野戰軍(三野)的戰績是最好的?因為三野有粟裕將軍的存在,所以種種原因,他們認為第三野戰軍的戰績肯定是最好的。 我們看看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組織沿革,叫第三野戰軍是49年2月份的事,在此之前華東部隊分為兩個階段,46年7月全面內戰開始,國軍是山東和華中同時發動進攻,華中部分和山東部隊有各自面對的敵人,在敵軍要進攻兩淮的時候,山東部分野戰軍南下支援,但由于分兵幾處,效果不好,不但丟了淮南,丟了蘇中,還丟了兩淮,內部也是各種矛盾和分歧,所以在軍委的調節下,山東野戰軍一部和華中野戰軍有了短暫的匯合,配合打了宿北戰役,和后來的魯南戰役。收獲了非常好的效果,因為兩淮丟失,根據地被破壞,江蘇除了游擊,難以大兵團部隊作戰,于是山東和華中主要領導人商定合兵一處去山東殲敵。于是部隊在魯南戰役后在47年1月底2月初進行整編,改稱為華東野戰軍,即使半年后野戰軍分兵,依然還保留這個稱號直到49年2月部隊改編,華東野戰軍差不多使用了2年時間。 再看看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戰績,有兩份權威資料記載的人數稍微有點不同,包括二野的戰績也稍微有點出入?!兜谌螄鴥雀锩鼞馉帒鹗烦醺濉飞弦皯疖?76.3萬人+地武民兵46.2萬人+清剿陸海匪23.3萬人,總數差不多245.8萬人。 ![]() ![]() 再看看《第三野戰軍戰史》上面的數據,第三野戰軍戰史上殲敵數:野戰軍176.3+地武民兵46.2+清剿土匪25.1,合計247.6萬 ,兩者在清剿土匪上稍微有點出入,但這個并不影響最終戰績排名。 ![]() ![]() 很多網友看到的是殲敵人數,第三野戰軍數據是245.8(247.6)萬,而其他野戰軍數據都沒他們的高,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的殲敵數最多,戰績最好 。從《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初稿》和《第三野戰軍戰史》上都是分為三塊:野戰軍+地武民兵+清剿土匪,245.8(247.6)萬是包含這三塊的數據,而其他戰區殲敵數只是記錄了野戰軍的戰績,剿匪數沒有放進總戰績里面;剿匪戰績排名四野最多,剛去東北的時候,差不多剿匪20萬,其次是二野,然后三野,接著是一野。如果把剿匪數算進總戰績的話,二野的戰績是最高,其次四野,三野和一野;如果單純的比較野戰軍的戰績,依然是二野的最高,其次四野、三野和一野,綜合數據看,都是二野最好,其次四野,然后三野,一野。 再看看戰損,4年戰爭中,我軍傷亡人數看,三野接近60萬,殲敵總數245.8(247.6),傷亡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四野,然后是二野和一野,四野自始至終都是面對國軍最精銳的部隊,開局之初就把裝備最好,訓練最精,戰斗素養最高的遠征軍調入東北,可見老蔣對東北的重視。四野和二野部隊都是比較注重戰術,同期把三野和四野位置對換,傷亡應該還會更高。再看看俘虜敵軍高級將領人數,是四野的最多,四百多名,其次三野,然后二野和一野。 ![]() 無論從野戰軍的戰績還是總戰績來看,三野都不是最好的,打仗傷亡還是最高,損耗最大,靠斷章取義想證明自己的偶像所在的戰區戰績最好,功勞最大以此來證明自己偶像最強,顯然不合適。 每個戰區存在都非常有自己的價值,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比如東北,在47年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向關內輸送彈藥,甚至還有黃金、醫藥、糧食等,沒有這些物資,三野華北還能持續不斷打仗,牽制大量國軍?二野在關內最困難焦灼的時候,扔掉重武器,挺進大別山,牽制20多萬重裝國軍,致使華東有了可以喘息機會,許譚帶領部隊收復山東;一野彭老總的情況最特殊,環境最艱苦,最初只有2-3萬部隊,還有部分老弱殘兵牽制20多萬胡宗南部隊,沒有他們的犧牲,這20多萬國軍支援中原或者華東,戰局會是怎樣?都是中國人發動內戰也是因為信仰不同政見不一致,本身就是一場災難,粉絲們居然為了證明自己偶像強,比來比去,實在不可取。所以不要再討論三野殲敵數多,戰績就是最好,貢獻就是最大這樣的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