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語文名師精彩課例,請點擊閱讀小語各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前兩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語各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小學各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至八單元名師經典課例(視頻、設計、課堂實錄) 統編教材中的革命傳統教育精彩報告及經典課例 小語各年級下冊一至八單元名師課例(視頻、實錄、設計) 
于永正《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課堂實錄及視頻 繼續整理資料。
今天開始整理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然而上網一搜,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兒——這么出名的一篇文章,怎么竟然找不到幾個名師的課堂實錄或者教學視頻?找到了于永正老師的視頻,但為什么竟然沒有課堂實錄?
既然這樣,我就只能自己一句一句地聽,一句一句地自己整理了。
用了多半天的時間,終于整理完了,把視頻也附在后面了。下面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粗淺感受。
我覺得于老師的這節課,可謂情感真摯,一唱三嘆呀!
為什么這么說? 從整體設計上,于老師緊緊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一句,每讀完一個故事,都讓學生通過讀這句話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學生越來越投入,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另外,于老師通過重點詞語、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通過補充資料來豐富課堂,通過反復誦讀來學習寫作方法,通過課堂小練筆來學習語言技巧的諸多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閑話少說,大家還是欣賞于老師的課堂實錄吧(也可以先看后面的視頻)。
一、直接入題,板書課題
1.教師邊講解寫法邊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2.一讀課題我們就知道,作者周曄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
3.周曄的父親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答,教師講解魯迅先生的兩個弟弟:周作人、周建人。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明確要求:正確流利,把有注音的詞語讀出來,記下來,把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畫下來。
2.學生讀課文,教師板書重點詞語和句子,然后巡視。
重點詞語: 追悼、吊唁、愛撫、呻吟、囫圇吞棗、飽經風霜
重點句子: ①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②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三、分段讀文,理解內容
(1)第一自然段:學生讀,教師指導朗讀,師生合作朗讀,強調:
①追悼一詞的解釋(通過上下文來理解);
②思考:作者周曄的心情是怎樣的?讀課文“那時候……”到段末,體會。 ③一生帶著感情讀“那時候”一句,教師評價后,生再自讀體會。 ④一生再讀此句,教師強調。 ⑤強調“吊唁”一詞,體會與“追悼”的區別,理解詞語的含義。(還有一層意思:向死者家屬表示安慰) ⑥學生再讀,教師總結:追悼、吊唁兩詞都是通過讀書來理解的。 ⑦板書中的“愛撫”,我們讀完下一個故事就懂了。誰接著讀第二個故事? (2)第二自然段 ①一生讀,教師點評。 ②教師讀文“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學生接著往下讀,就是對“囫圇吞棗”的解釋。
③囫圇吞棗的本意是什么?生答,教師強調,生再齊讀“老實說”后面的句子。
④學生練習朗讀,準備與師分角色朗讀。
⑤一女生上臺飾作者,與師分角色朗讀。思考:為什么魯迅先生僅是說了“還是我的記性好”,而作者卻覺得“比挨罵挨打還難受”?
(3)臨走的時候,伯父還送了周曄兩本書《小約翰》和《表》,這兩本書是魯迅先生親自翻譯的,都是外國的兒童文學作品。 ①讀了這個故事,“愛撫”的意思懂了嗎?什么意思?(生答) ②師板書“愛戴”,問:里邊的“愛”與愛撫的“愛”意思一樣嗎?(一個是晚輩對長輩的敬愛,一個是長輩對晚輩的疼愛) ③讀了這個故事,我們再讀第一段中的后半段,感覺是不一樣的。教師打出圖片,學生齊讀:我呆呆地…… (4)還有一個故事,也是發生在魯迅家里。這個故事完全是對話,對話完了,故事就結束了。 ①先把各個故事自己讀一讀,認真體會對話的語氣。 ②這個故事中的“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一句比較難理解,下面再讀課文,看看能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一生讀故事前半部分,思考:讀到第二小節,如果你是語文老師,給這個句子寫個評語,你該怎樣寫呢?(動作描寫細致、細膩,表情生動)學生齊讀體會。
④生接著往下讀,至“那怎么——”。師:這里的破折號表示什么?(聲音的延長)學生朗讀體會。
⑤生接著讀至“碰壁?”師:問號怎樣讀?生體會。
⑥生接著讀至“恍然大悟”,師:她真的“恍然大悟”了嗎? ⑦生練習分角色朗讀二分鐘,請一生到前臺來表演,師飾魯迅,生飾周曄,其他生飾客人(師提示:要注意“哈哈大笑”)。請一個笑得最開心的同學說出笑的原因。
師補充:魯迅先生為了和敵人斗爭,曾經用了一百多個假名字,可見魯迅先生處處遭到敵人的迫害,這正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四周黑洞洞的”。
⑧同學們,這個故事運用了對話的方法,寫得非常生動。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經常寫對話,對話寫完了,故事也結束了。所以我們要掌握好寫對話的本事,要會寫對話。怎么樣才能會寫?多讀就會了。下面同學們再讀這個故事,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提示語的,怎樣寫對話的。
⑨同學們,你看魯迅先生的對話多么幽默,多么風趣。可是從此以后,周曄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想到這里,望著伯父的遺體,周曄怎么能不難過呢?讀了這個故事,再讀這段話(教師PPT打出“我呆呆地望著”一段),你的體會和剛才又不一樣了。
教師起頭,學生齊讀。 (5)還有一件事情,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的黃昏。請一生讀這個故事。 ①暫停,糾正字音:怒號
②暫停,理解“呻吟”的含義:學生讀課文“有一天黃昏”一段進行理解。
③暫停,練讀“他那灰白的抽動著的嘴唇里發出低微的聲音”。 ④暫停,請同學們看“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我也想板書一些詞語,但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請你們讀課文,看看哪個詞合適,寫到黑板上,說出原因。(教師強調:表示動作的詞看出伯父和父親有幫助別人的同情心) 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深入體會。 ⑤讀了這一小節,你就知道什么叫“具體”,怎樣寫具體,今后寫作文你就不愁寫不具體了。再讀此段。
⑥這個故事的最后兩段比較難懂,請一名學生接著讀,然后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還能說什么呢?一切都在他的表情里,在他的動作里,在他深深的嘆息之中。
學生自讀此兩節體會。 師:同學們,就是這么一位對舊社會非常憎恨,對勞動人民非常同情的伯父逝世了,他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他去世的時候才56歲。從此之后,周曄再也見不到伯父了,想到這里,她的心情怎么能不萬分悲痛呢?學了這個故事,再讀“我呆呆地望著”一段,心情一定會與周曄一樣沉痛。學生齊讀。
(6)伯父去世以后,周曄見到他家的女傭阿三,阿三給她講了一件事,請大家把阿三的話讀一讀。 ①一生讀。 師:聽了這段話,周曄寫了一句話,讀——(生齊讀: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②板書:別人。 師:只從課文中來看指哪些人?(生:周曄、車夫、阿三)
師:這只不過是三人代表罷了,魯迅先生想的是勞動人民,是全國的少年兒童。所以,來吊唁的人有工人有學生。到這里,周曄在第一段提出的問題:伯父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答案明確了沒有?(學生齊讀: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為別人著想的人,會永遠被人民所記住。
四、總結全文,課堂練筆 1.這節課學會了描寫人物的方法。
2.板書中的“飽經風霜”漏了?對這個詞懂得的同學舉手?雖然同學們都舉手了,但是我不完全相信。你們究竟懂到什么程度?我要考查一下。請同學們寫一段話,如果這段話能夠寫好,就說明你對飽經風霜這個詞真的理解了。寫什么呢?課文中說車夫的臉是飽經風霜的臉。在舊社會里,這些飽經風霜的人的臉是什么樣子呢?從頭發到眼睛到皮膚,甚至包括他穿的衣服、頭發。給大家開個頭:這個車夫才三十歲……要求:里面不準出現“飽經風霜”這個詞,通過你的具體描寫表現出來。 3.三生寫完后上臺展示,略。
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