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啊,朋友們! 今日我們迎來了大雪節氣,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我們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時候! 中醫認為,“寒主收引”,此時人體血管及胃腸等均會因“寒”而變,一些老年人多在大雪和冬至節氣前后,突發心梗、腦梗、腸胃不適等急癥。 因此,大雪養生成為了冬季養生的重中之重,不得不防,尤其對于中老年人。 前幾天就有同學在后臺私信老師關于“大雪節氣”的調養知識,老師給大家總結了3個重點,跟著做,一年都有好氣色! ![]() 一、避寒就溫防冬病 隨著大雪節氣的來臨,氣溫繼續下降,將更容易誘發疾病,像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人群將比平時多好幾倍。 因此,體質偏虛或有以上疾病困擾的朋友尤應注意御寒保暖。 頭頸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更應重點加強防護。 防寒保暖做到“三宜”! ![]() 1、宜暖頭 頭為“諸陽之會”,頭部受寒,人體熱量散失較多,陽氣受損明顯,容易出現頭痛、頭暈、耳痛、鼻塞、流涕等風寒上犯癥狀。 對于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所以,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應對口訣: 頭忌頂風吹,外出戴帽子。 暖水來洗頭,及時吹發干。 眠時閉窗門,梳頭活氣血。 ![]() 2、宜暖肺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易受外邪。大雪隆冬時節,天氣寒冷,霧霾頻發,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 應對口訣: 飲食宜甘溫,多進蛋白質。 脂肪維生素,糖類適量食。 姜棗玉米粥,戒煙戒酒守。 ![]() 3、宜暖足 “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遠,血液供應偏少,抵御寒冷能力較差。雙足受寒易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應對口訣: 足部宜常暖,棉靴適時添。 睡前來泡足,按摩涌泉舒。 鞋襪勤換洗,健步走暖足。 ![]() 二、溫潤滋養強體質 古曰:“秋冬養陰”。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最宜'大補'的大好時節。 老話素有:“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大雪吃得好,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還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使得來年開春更是身體健康,精神健旺。 ![]() 大雪進補,對癥適量 1、陽虛體質: 日常飲食可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牛肉、核桃、桂圓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2、陰虛體質: 一方面是喝水,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量。雖然天氣寒冷,平日出汗較少,但人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需的水分其實并不比夏季少,所以每天要保證充足飲水量。 另一方面,此類人群需要和溫熱性的食物保持距離,日常飲食可多吃養陰之品。 如蓮藕、大白菜、蘿卜、冬梨、冬棗、百合、鴨、魚、鴿子等是最佳選擇,能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注意:冬季進補應該補一些富含蛋白質、高熱量、易于消化的食物,但有三高人群要適當控制,量出為入,消耗多,就多補點,消耗少,就少補點。 ![]() 2個食療方,暖身滋補,健康過冬 食材: 懷山、芡實各50~100g、排骨200g。 做法: 1、將懷山洗凈切塊,芡實洗凈,排骨洗凈切小塊兒待用。 2、湯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懷山、芡實、排骨用火煮開。 3、再調至溫火煲2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 有健脾補氣、補益虛損之效,尤其適合氣虛脾虛、便溏、面色萎黃之人。既美味又滋補,助您安然過冬。 ![]() ![]() 三、一個睡姿,溫補二腎 ![]() 最后,老師再提醒大家4個冬日安全小知識: 1、冬天天氣寒冷,我們使用電、火取暖時要注意防火防電,切忌濕手、濕布觸摸、插拔插頭。 2、做好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運動出汗后不要馬上脫去衣物,造成體溫驟降,引起感冒。 3、加強通風消毒,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病毒傳染。 4、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不要過度熬夜、酗酒,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 大雪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補的時機,也是一年中最應防大病重病的一個節氣,我們一定要通過正確的調養來保護自己的身體。 做好大雪時節的養生保健工作,能有效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減少深冬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 |
|
來自: 新用戶116251mE > 《養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