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華民國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 第五次反“圍剿”:從1930年10月開始,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發動五次反革命“圍剿”,前四次“圍剿”都被粉碎。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瑞金——強渡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翻越六盤山——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 記?。杭t軍長征的起點是江西瑞金,長征的結束地點是甘肅會寧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軌道,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華民族14年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攻進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抵抗,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也由此開始 八一三事變: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史稱八一三事變 淞滬會戰:八一三事變后,為了打退日軍對上海的進攻,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激戰三個月,史稱淞滬會戰。1937年11月,淞滬會戰結束,雖然上海失守。但粉碎了日本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計劃 太原會戰:淞滬會戰期間,華北日軍侵入山西,企圖奪取太原。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1937年9月,林彪率領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徐州會戰: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進犯徐州。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區長、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殲滅日軍1萬余人。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勝利 武漢會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此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領導集團雖繼續抗戰,但反共投降傾向日益滋長,蔣介石集團開始執行一條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路線。 棗宜會戰: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第33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壯烈殉國。這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發動的一次大規模對日作戰,史稱百團大戰。這是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發生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而這時八路軍的實力顯露出來,也被蔣介石注意,隨即發生了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1940年秋,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一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結果在安徽經縣茂林地茂林地區遭到了預先埋伏的國民黨軍的突然襲擊,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被殺害。蔣介石宣布新四軍是叛軍,并聲稱將葉挺交軍事法庭審判緩。皖南事變發生后,共產黨采取了堅決回擊的方針,周恩來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被稱為國民黨正面戰場四大會戰,結局都是失敗。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指揮,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 該戰役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三大戰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主力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奠定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發起了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了。 19.建國以后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從10月25日到1951年6月,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了五次大規模戰役,殲敵23萬余人,把侵略軍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回到三八線。曾在二戰中戰功顯赫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被撤職。 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后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1969年3月,蘇聯對我方的珍寶島巡邏部隊發動攻擊,后續爆發多次小規模沖突,均被我軍打退。此役后,中蘇矛盾尖銳異常,美蘇爭霸中,美帝處于守勢,中美關系出現轉機。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關系惡化后,蘇聯援助越南,使得越南又有了建立“印支聯邦”的美夢,企圖統一東南亞。如此,將極大威脅中國,與蘇聯形成南北夾擊中國之勢。在如此情況下,我軍于1979年到1989年間與越南進行了關于邊境軍事沖突的戰爭長達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