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兵敗被殺,對于這件事,劉備一直耿耿于懷,打算發兵去攻打孫權。 翊軍將軍趙云就對劉備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可以先消滅魏國,孫權自會臣服。曹操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曹丕卻又篡漢,我們應當早圖關中,兵居黃河、渭水之上,討伐魏兵,關東的義士必定會支持我們。 除了趙云以外,還有許多大臣都紛紛勸說,但是劉備都不肯聽。 車騎將軍張飛不如關羽雄壯威猛,關羽對士兵很好,但是對士大夫卻很傲慢,張飛比較優待君子,對士兵卻比較苛刻。 劉備也經常勸誡張飛,說他對士兵刑罰太過,每天都要鞭打士兵,這樣下去,會給自己帶來禍患。張飛仍然沒有改掉這個習慣。 劉備準備發兵討伐東吳,張飛將要帶兵一萬從閬中縣出發,到江州縣會合,結果在出發之前,張飛被部將張達和范強殺掉,還把張飛的首級砍下,逃奔到東吳去了。 陳壽有評價過,說張飛和關羽都是虎臣,可敵萬人之勇,關羽曾經報答曹操,張飛又義釋嚴顏,倆人都有國士之風范。然而,關羽剛愎自用,張飛太過暴虐,他們的這些缺點導致了他們最終的結局。 其實,這個時候,劉備既失了關羽,又失了張飛,應當考慮到這些,不應該再出兵伐吳了。 ![]() 公元221年秋天,劉備親自帶兵攻打東吳,孫權就派了使者去向劉備求和。 南郡太守諸葛瑾也寫信給劉備,說陛下你和關羽之間的關系,與你和漢帝劉協之間的關系相比較,哪一個比較親厚呢。荊州的地盤和天下的地盤,哪個比較大呢?陛下您要報仇,應該先找誰報仇呢? 諸葛瑾也是勸劉備和東吳和好,但是劉備仍然不聽勸。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因為這層關系,許多人都讓孫權不要派諸葛瑾去和劉備通使,孫權說自己和諸葛瑾有生死之交,互相不辜負對方。 就算是這樣,也時常有流言出來,陸遜知道后也有些疑慮。 孫權仍舊說,諸葛瑾跟隨自己多少,親如兄弟,為人很講道義。早年在赤壁之戰時,劉備也派了諸葛亮到東吳來,自己曾經對諸葛瑾說,讓他去勸說弟弟留在東吳,諸葛瑾表示,弟弟絕無二心,不可能會留在東吳,就像是自己也不可能去劉備那里,是一個道理。 孫權和大臣之間的交往非常有誠意,就算有讒言,也不能離間他們君臣,孫權不會隨意懷疑臣下,君臣之間牢不可破的關系,也是孫權能保有江東之地的原因之一。 劉備派了吳班、馮習在巫縣攻破了吳將李異和劉阿,接著帶兵四萬多人進攻秭歸。 孫權以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賜他節符,督導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馬抵抗劉備部隊。 ![]() 接著,孫權又派了使者去向曹丕稱臣,并且把于禁等人送還魏國。(之前孫權攻破南郡,擒獲了于禁) 魏國大臣都紛紛朝賀,只有劉曄說:孫權無緣無故的來稱臣,必定是有原因的。之前東吳殺了關羽,劉備一定會興兵討伐東吳。他們外有強敵,心中不安,又擔心我們會乘機進兵,所以才來稱臣求降,一來是讓我們不要興兵,二來是想要得到我們的援助,穩定他們眾人之心,又可以迷惑敵人。天下三分,我們有十分之八,東吳和蜀國各保一州(東吳保揚州,蜀國保益州),他們阻山依水,又可以互相救援,如今自相攻伐,我們應當出兵,渡江襲擊,和蜀國內外夾擊,不用多久,東吳就要滅亡了。東吳一旦滅亡,蜀國則孤立無援,就算把吳國一半割讓給蜀國,他們也不能長久。 曹丕沒有聽劉曄的建議,反而說,東吳來稱臣,如果興兵討伐,恐怕會失去人心。 于是,曹丕接受了孫權的求降,還要派太常邢貞去拜孫權為吳王,加九錫之禮。 劉曄又出來阻止了,他說先帝(曹操)征伐天下,兼并了許多人,威震海內,陛下受漢帝禪位,也是德合天地,聲名遠播。孫權雖然有雄才大略,但也只是個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而已。(之前曹操在的時候,上表漢朝廷,給孫權的封賞)。我們現在就算接受他的求降,也只要進封他將軍號,封十萬戶侯就行了,不要馬上封他為王,王位離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啊,我們這是在給他如虎添翼啊。而且,孫權接受王位,等到擊退蜀兵以后,外表看來他會臣服于我們,實際上卻會暗中抗衡惹怒陛下,如果陛下發怒,興兵討伐,孫權就會告知百姓,說自己臣服魏國,按時貢獻,不敢失去臣子的禮節,現在魏國卻無故舉兵,想要消滅我們。那么,吳人就會心生憤怒,上下同心,我們就很難攻破他們。 曹丕還是沒有聽劉曄的勸告,這也是為后面魏國討伐吳國無功,而埋下伏筆。 ![]() 吳王孫權以兒子孫登為太子,還替他挑選了老師,分別是:南郡太守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的兒子張休、大理吳郡顧雍的兒子顧譚、偏將軍廬江陳武的兒子陳表,這幾個人全部為太子府中庶子,給太子講讀詩書,陪伴他外出狩獵。 曹丕后來想封孫登為萬戶侯,孫權以孫登年紀還小為由,上書推辭不受,還派人入朝謝恩,并貢獻寶物。 于禁回到了魏國,這時候的他已經須發皆白,面容憔悴不堪,見到曹丕以后,涕淚橫流。 曹丕拜他為安遠將軍,又讓他去鄴城拜謁高陵。 另一方面,曹丕卻讓人在陵屋畫了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降、于禁投降的圖畫,于禁見了以后,心中又悔又慚愧,不久生病而死。 對于這件事,司馬光說過,于禁兵敗投降,現在回來了,魏文帝(曹丕)可以廢了他的官職,也可以殺了他,但是讓人作畫去羞辱他,這真不是君王該有的行為。 公元221年,曹丕給弟弟們進爵為公: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據、魯陽侯曹宇、譙侯曹林、贊侯曹袞、襄邑侯曹峻、弘農侯曹干、壽春侯曹彪、歷城侯曹徽、平輿侯曹茂,另外還有安鄉侯曹植,改為鄄城侯。 第二年三月,曹丕立皇子曹叡為平原王、曹霖為河東王,弟弟鄢陵公曹彰等人都進爵為王。夏四月,立鄄城侯曹植為鄄城王。 然而,當時的這些諸侯王只是空有封地而已,各諸侯國內只有老兵百余人作為守衛,又遠離京師,朝廷還安排了官員監管他們,雖然有王侯之名,實際也比一般人好不到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