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來了 今年,你還單身嗎? ▼ ![]() 七月初七,賞星斗巧,耿耿星河。 無論是你是單身還是已有那個愛你的另一半, 那些金風玉露、天上人間的故事, 都還須細細再說。 ![]() 事實上,七夕最開始是一個「禁忌日」。 約戰(zhàn)國末期秦朝初年,因織女牽牛被河漢阻隔而未能成婚的傳說,民間形成了一種婚嫁的時間禁忌——七月初不能結婚。 ![]() 清代費丹旭繪制《七夕圖軸》 供圖 / 故宮博物院 《日書》中就有「正月、七月朔日,以出母(女)取(娶)婦,夫妻必有死者」的警告。 直到漢代,七夕才由古代歷法的天文點向歲時節(jié)俗轉變,從兇時惡日,變?yōu)?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良辰吉日。 ![]()
七夕在今天被稱為「中國情人節(jié)」,可它卻并非因愛情而誕生,也并非依靠愛情而流傳。 清代宮廷中七夕節(jié)上演的劇目大都是織女降福,而不演世俗愛情。 聽老人說,七夕這一天女子夜晚偷偷躲在瓜棚下、葡萄架旁,就能在夜深人靜時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變得心靈手巧,所祈禱之事一切順遂。 ![]() 清代畫家丁觀鵬繪《宮妃話寵圖》 宮妃們正在乞巧 供圖 / FOTOE 七夕劇目《銀河鵲渡》更有意思: 乞巧節(jié)這天,青苗五谷神巡查田郊之際,遇到喜鵲成群,還以為是田苗遭受了踐踏。月老前來解釋說,因為這一天是七月七,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日,喜鵲們是前去架橋,使得夫妻見面。雖然應景,內(nèi)里卻是「治農(nóng)勸桑」的戲碼。 七夕節(jié)在古代,更多的是一個女性表達愿望和展示才能的日子。 ![]() 清代畫家姚文瀚繪制《七夕圖全軸》 供圖 / 故宮博物院 ![]()
當然,七夕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配角——喜鵲。 大約在東漢,七夕傳說中的重要道具喜鵲終于上線。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凄愴故事,也終于有了轉機。 相傳每年七夕,喜鵲就會用身體搭起橋梁,讓牛郎織女相會。他倆踏過鵲橋時,還總會把喜鵲頭上的毛都踩禿了。 ▼ “喜鵲:就挺禿然的” ![]() 「七月七,喜鵲稀」,民間認為,七夕這天因為喜鵲上天了,所以人間從早到晚都見不到它們的影子。 仔細想來,這很可能是因為喜鵲處于換羽期,所以較少活動,即使能看到,也是羽毛稀疏的樣子。 ![]() ![]() 猜猜看 如果「牛郎星」與「織女星」 真的要通過鵲橋相會 一共需要多少只喜鵲呢? ![]() ![]() 本文取材于《中華遺產(chǎn)》 2020年一月刊 「七夕:天上人間 星語心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