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江南(組詩) 文/常建世
●喊一聲南京
喊一聲南京 夫子廟夫子無言 總統府人去樓空
喊一聲南京 十里秦淮 流動十里思索
喊一聲南京 冤魂列隊 勇士集合
喊一聲南京 該跪下的 又何止一個民族
●中山陵石階
史料說 392級石階 象征中華民國人口 3億9千2百萬
導游講 392級石階 “3”意三民主義 “9”為九州統一 “2”是國共合作
死者升天活者趕路 躺著的花崗石石階 什么也不說
●秦淮看水
秦淮看水 十里河燈 照不見 柳如是風骨 陳圓圓麗姿 馬湘蘭靈秀 李香君俠肝義膽
秦淮看水 一雙瞳孔 捕不到 董小宛窈窕 寇白門風流 卞玉京持課 顧眉生俠骨芳心
秦淮看水 流走的是水 流不走的是思索
●走進烏衣巷
如果沒有巷名題字 這僅只是一條胡同 一條狹窄凄清的路
路上的石板統計的 十有八九是上公廁者 很少記錄 我這樣專門拜訪的人
走進烏衣巷 劉禹錫 是巷里不滅的燈盞
●楓橋留影
踩著四行詩的韻腳 前往楓橋 為只為 拜一拜詩兄張繼
與張繼合影時 沒有寒山寺的鐘聲 只有詩兄的心跳
●烏鎮印象
房屋很老 街很舊 水很年輕
水 街 房 把東西南北中的目光 拴在了一起
烏鎮很老 老成了江南的頂點
●西湖特產
雨在水上舞蹈 煙在雨里穿行
該朦朧的都朦朧了 我在朦朧中尋找輪廓
西湖特產 煙 雨
...........
一個彝族漢子的江南情結 ——試讀常建世的組詩《點擊江南》 浙江/馮金斌
讀到詩人常建世的組詩《點擊江南》,我難免有些“驚顫”,驚的是:他是彝人,怎么會有“江南情結”?顫的是:詩人常建世潛心創作多年,已經形成沉穩而凝練的創作風格,我又從何談起? 艾米麗·狄金森說:“以另外的一種方式看待現實”。詩人常建世正用這種眼光看著世界和文化史,或多或少,把自己深沉的情懷敞開了。不難看到他的詩句,一行一行內涵沉積,又一層一層思想清晰。比如《喊一聲南京》,用了一個排比,貫穿了整個詩篇,看似簡潔,其實厚重的詩寫借助通感的手法得以微妙地抒發。每一個詞語都注滿了情感的流淌,將詩歌的內蘊,遞增出藝術的筆觸和張力。這樣他回旋的思緒得到更好表達,并散發出厚重的人文聲息,同時提升到對一個民族寫照與反省的高度。 “死者升天活者趕路/躺著的花崗石石階/什么也不說/”(《中山陵石階》)。這樣的糅合,給讀者以極大的思想沖擊。 歷史文化的抒寫,同樣需要現實的表述,沒有深刻的體驗,就不能直接將其化為詩句,從而觸及內心的柔軟。 “秦淮看水/看得見的是流水/看不見的是思索/”(《秦淮看水》)。 不僅僅有意喻,象征,因噓唏不同,在此感慨塵煙背后的滄桑,并且不時生發出歷史記憶的隱痛。 美國詩人朗格說:“生活特別屬于詩歌藝術?!笨梢娫娙诉@種細膩的寫作,是內向的淺吟和凝思。此時的心態,不淺俗,而閑雅,這便是他詩歌創作的一大特點。 “走進烏衣巷/劉禹錫/是巷里不滅的燈盞/”(《走進烏衣巷》)。 實沉的文字,絕不淺薄,無多華麗,同樣還有現實的介入,詩人還是飽滿抒發了這一情感。率真的詩句,或許反而可以做到精致到位,放射出光芒。 比如《楓橋留影》、《烏鎮印象》、《西湖特產》,生命的呼吸,又以情感的浸染,遭遇詩性的想象和精神的叩響,一并生發出無盡的遐思。 至此,豐沛的詩意和飽滿的情懷嶄露無遺,這或許就是詩人一直潛伏在靈魂深處的“江南情結”吧! 常建世的詩,每一個篇什短小,句子清淺而明麗,意象單純而曠致。時有雅韻的回響或激蕩,時有頓悟的綻放或浸染,自自然然寫出自己的“深意”來。 從整組詩上看,詩人那有致的思考,自然凝練而不做作,將情愫付于筆端,以真實人生的一次境遇,彰顯語言的純粹,文字的探究,透射出覽古的意識、詩性的焦慮乃至心靈穿透的意義。無時無刻不使詩人的書寫,有了高于文本意義的深度和廣度。
此文,入選《金平湖文叢》評論卷《詩意到底有多遠》,由文匯出版社出版(2016年5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