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是《西游記》當中最忙碌的一個,忙著去尋瀑布遮擋著的花果山福地,忙著飄洋過海尋長生不老術,忙著裝備自己,忙著大鬧天宮登寶座,被壓五行山下后,歇了五百年,出來又忙著打妖怪,這一本《西游記》,始于石猴出世,終于美猴王封佛,可以說孫悟空在整本書中是最具有存在感的一個,也是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并且完美詮釋的“齊天大圣”。 首先來看看孫悟空的“猴性”。 猴性:有猴子一樣惹人喜愛的動作、習性和相貌。 《西游記》中描述,眾猴送孫悟空去尋仙訪道時準備的都是些仙桃異果,孫悟空帶著也都是些果品之類,在給唐僧化齋時,也都尋到新鮮熟透的果子,這些都是猴子愛吃的、習慣吃的,水果還不吃完,吃幾口,隨手一甩。 孫悟空高興時,喜歡抓耳撓腮,生氣時,也抓耳撓腮,猴急脾氣,高興時,放肆大笑,憤怒時,毫不掩飾。受不了唐僧絮絮叨叨,要不是緊箍咒約束著,早就不干取經這苦活累活了。 孫悟空去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時,不敢敲門,跳上松樹枝頭,摘果子吃著玩,一童子問是誰?他撲的從樹上跳下來,機靈,頑皮。這些都是猴子的動作行為。 菩提祖師說孫悟空像是個食松果的猢猻,別人見了孫悟空,都說是個毛臉雷公(他自然很不喜歡這個稱呼,除了“弼馬溫”,就這個最煩別人這么叫了),雷公嘴,孤拐面,圓眼睛,查耳朵,一身黃毛,兩塊紅股,有尾巴,這時孫悟空的外貌,經常嚇人不輕。 人性:有人的動作語言和思想,有擔當,為他人考慮,有領導才能,看重信用。 孫悟空獨自駕著竹筏遠赴海外尋仙之時,在南贍部洲,學人禮,學人話,后來和別人交流時,也是能說會道。有極強的反抗精神,大鬧天宮時說了一句經典臺詞: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有擔當。在取經路上,多次承擔著唐僧的齋飯和身家性命的安危,為救唐僧,敢獨闖妖魔老巢,遇到棘手的妖怪,又積極想方設法搭救唐僧,上天入地,走東去西,從不嫌麻煩。在團隊中,經常給人以力量,讓大家看到希望。經常會考慮“名聲”,做事光明正大。嫉惡如仇,深明大義,經受得住任何的考驗,有非一般的毅力。 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華,漸漸通靈。仙胞迸裂,產石卵,化石猴。 孫悟空出生就不同尋常,是仙石崩裂,產一石猴,五官具備,四肢俱全,眼運金光,射沖斗府。菩提祖師教授他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等本領,一學就會,還運用自如,這些都帶著一股仙氣。最后被封為斗戰勝佛,高坐蓮臺,妥妥的神仙。 孫悟空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史,從身無長物到斗戰勝佛,他自由率真,技能超人,負責擔當,目標明確,從不退縮,每個人的成功好像都離不開這些特性,石猴也好,神猴也罷,他一直在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創造神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