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帝國席卷歐洲的年代,俄羅斯也經歷過蒙古統治時期。當時的俄羅斯由一系列小公國組成,彼此之間長年征戰。在1219年到1240年之間的蒙古征服中,這些公國沒能團結一致,結果被蒙古戰爭機器逐個摧毀。統治俄羅斯的蒙古帝國叫“欽察汗國”或“金帳汗國”。 趁俄羅斯元氣大傷之時,它的歐洲鄰居也開始蠢蠢欲動、肆意攫取俄國領土。各德意志公國、立陶宛、波蘭和瑞典都加入了這一行列。而蒙古人只要還能收到納貢,他們對此就視而不見。這段歷史在俄國人心里留下了深刻和長久的創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俄國人在歷史上一貫排外,特別是對東方人。 俄國人把擺脫蒙古壓迫的勝利歸功于著名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即后來的伊凡大帝。莫斯科從一個完全依附于它周圍強大的鄰居,微不足道的小城邦,逐漸擴張強大,并最終凌駕于其他公國之上。而蒙古人則一直忙于處理內部爭斗,當他們發現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公國崛起時,一切都太晚了。 ![]() 伊凡三世 雙方最后的對決發生在1480年。據說伊凡大帝在盛怒下踐踏了金帳汗國阿黑麻汗的一幅肖像畫,處死了可汗的幾名使者。面對這一無法想象的挑釁行為,阿黑麻汗決心用武力給俄羅斯公國一個永遠銘記在心的教訓。然而令他吃驚的是,一支規模龐大且裝備精良的部隊正在距離莫斯科一百五十英里處的烏格拉河畔嚴陣以待,阿黑麻汗猶豫再三后選擇撤軍。這場沒有兵刃相見的戰役標志著金帳汗國對俄羅斯的統治開始衰落。俄國人意識到,他們幾個世紀以來的苦難即將結束,因為蒙古人已經喪失了斗志。曾經令人心驚膽寒的蒙古戰爭機器不再是堅不可摧了,他們在西方的霸權也終于瓦解。 成吉思汗和他的后裔在這片土地上遺留的最后痕跡只是幾個相互獨立的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為了獲得真正的安全,俄羅斯必須要把它們消滅掉。 ![]() 沙俄征服四個蒙古汗國 這一使命降臨落到伊凡的一個后裔伊凡雷帝的身上,他將消滅前兩個汗國,并把它們納入疆域迅速擴大的俄羅斯帝國版圖。俄國軍隊于1553年攻陷了位于伏爾加河上游的喀山汗國,屠殺了全部守衛者,就像蒙古人曾經對俄國城市所做的那樣。兩年后,位于伏爾加河入黑海口的阿斯特拉罕汗國遭遇到同樣的命運。蒙古人最后的陣地只剩下克里米亞汗國,那僅僅是因為它受到了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的庇護,而后者認為克里米亞汗國可以用來對抗俄國人,是座具有價值的堡壘。至此,除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偶然發起的劫掠外,蒙古人的威脅被永遠消除了,這為歷史上最大的殖民運動——俄羅斯向亞洲的擴張鋪平了道路。 ![]() 伊凡四世雷帝 到16世紀末,俄國西南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東南方則觸及中亞草原——今天的哈薩克斯坦。 在崛起之初,俄羅斯人優先向東擴張。對于炎熱的中亞沙漠地帶,俄國人曾試探、覬覦,但未能輕易得手,那是個他們很不熟悉的自然環境。俄國人最初只能沿西伯利亞東進。靠著西歐傳入的火槍和火炮,在明朝最后的一百年(1550—1650)里,俄國人占據了整個西伯利亞,推進到太平洋,甚至占領了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島。 俄國人占領了整個西伯利亞后,才回過身來,開始打量干旱的中亞世界。中亞世界的噩夢也正是開始了。 ![]() 1735年的中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