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9月中旬的一天,毛主席告訴自己的警衛參謀蔣澤民,自己今天要接待一位國民黨的專員。 這位專員雖然是國民黨人,但對抗日一直非常積極,也幫過我黨一些忙。 所以,毛主席對此人很是欣賞,想要和他好好敘談一番。 危機四伏 蔣澤民聽聞此事,有些擔心安全問題,畢竟,延安并不是密不透風的,萬一在接待過程中出了什么危險可怎么辦? 但是,蔣澤民轉念一想,這位國民黨專員也算是我們的朋友,只要小心一些,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可沒想到,怕什么,來什么,就在接待當天,發生了一件震驚延安的大事。 既然是要招待客人,那吃一頓飯是必須的,蔣澤民很快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去食堂安排了一番。 他并沒有告訴外人是毛主席要請客,只說有幾個干部明天要在這里吃飯。 那個時候,局勢非常危險,一方面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的特務無孔不入,他們很擅長使用陰謀詭計。 另一方面,國民黨也不得不防,他們的抗日熱情不高,但對付我們的熱情倒是很高,這些日子以來,延安已經發現了不少國民黨的特務,讓蔣澤民不得不緊張。 誰也沒想到,一頓飯的工夫,居然真的會出事。 第二天中午11點左右,毛主席忙完了手頭工作,便帶著延安的幾個干部,以及作為警衛參謀的蔣澤民前往食堂。 但是,等快走到食堂的時候,蔣澤民卻敏銳地發現,在食堂附近居然出現了一群老百姓,他們正蹲在角落里討論著什么,看上去好像是普通的飯前聊天。 但平時這個時間點,食堂門口怎么可能聚集這么多人呢? 蔣澤民越想越覺得不對,車子再往前開,沒想到,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大家竟然是想要過來見毛主席一面。蔣澤民這才意識到,消息不知道被誰泄露了出去。 這可麻煩了,如果說敵人已經知道毛主席今天中午會在食堂吃飯,那他們說不準會有所安排。但是,毛主席已經來了,再回去也是節外生枝。 毛主席看到這樣多的群眾,則非常親切的下車,和群眾們問好,這讓蔣澤民心中更加緊張,他只能寸步不離的守衛在毛主席身邊,警惕地盯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延安的群眾都非常尊敬毛主席,所以,一看毛主席真的來了,他們也顧不得什么秩序,一窩蜂的涌上前來,想要和毛主席握手問好。 毛主席也樂于和群眾們好好聊聊,人群越聚越多,更多的群眾源源不斷的往毛主席身邊涌來。 蔣澤民一刻也不敢放松,正在這個時候,他的余光瞥見了一名可疑的男子。 這個男人和其他人一樣,朝著毛主席的方向過來,可是,蔣澤民注意到,他背著雙手。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動作,但這十分可疑,因為,群眾們想要歡迎毛主席,和毛主席握手,所以,在過來的時候都是張開雙臂的動作。 而這個男子,在人群擁擠之中,還堅持把雙手背過去,而且,他的臉上并沒有一絲笑容,反而十分的嚴肅緊張。 蔣澤民不去和不少特務交過手,他一眼看出來,這個男人不像是一個延安的老百姓。 蔣澤民之所以這樣懷疑,一是因為剛才觀察到男子的神態動作不對;二來,他注意到這個男子長得十分白凈精壯,而且,衣服穿的非常平整,這和延安平時務農勞作的老百姓很不一樣。 千鈞一發 蔣澤民擔心出事,于是側過身來,仔細觀察這名男子雙手里到底有什么。 結果,這一看可不得了,這男人的背后,原來拖著一根長長的木棍! 這木棍是當地常見的柳條棒,要是一棍子打在身上,那可是會要命的。 正當蔣澤民決定上前擒拿這名男子的時候,人群散開,毛主席和國民黨的專員走進了食堂。 毛主席要跨進食堂之內的時候,那名男子忽然面色兇狠地沖上前來,抄起木棍,就照著毛主席的后腦勺打去。 說時遲那時快,蔣澤民趕緊飛身撲過去,拼死用自己的右臂扛住了這一棍子。 男子這一棍是沖著要命來的,蔣澤民挨了這一下,疼得直吸冷氣。 不等大家反應過來,那名男子再次抄起木棍,依舊就照著毛主席的要害打去。 幸好蔣澤民反應快,他強忍著身體的疼痛,伸出雙手,拼命的搶過了男子手中的木棍,又飛起一腳將這名男子重重地踢倒在地。 周圍的群眾這才意識到是有刺客想要刺殺毛主席,于是七手八腳的圍過來,幫助蔣澤民將這名男子牽制住,送到了保衛科。 毛主席看到了這場騷動,又注意到蔣澤民受了傷,讓他趕緊去處理一下,蔣澤民卻連忙搖頭。 因為毛主席還要接待客人,所以,他得站好這班崗,特務無孔不入,他不敢掉以輕心。 于是,在蔣澤民的堅持之下,直到毛主席與客人吃完了飯,他才拖著重傷的手臂去了醫務科。 保衛科對這件事情也非常重視,立刻對刺客進行了審訊。 隨后,刺客低頭承認,自己其實就是國民黨方面派來的特務,在延安已經潛伏了好幾個星期了。上頭給他的任務,就是尋找機會,刺殺毛主席。 不過,因為行事倉促,加上延安這段時間審查很嚴,所以,他始終沒有辦法把槍械帶進來。急著立功的他想了半天,最后想出了用木棍殺人的計策。 毛主席宴請國民黨專員,這件事情雖然蔣澤民一直小心翼翼地瞞著,但是,國民黨方面往延安派了人,這件事情特務自然是知道的。 那天,看見蔣澤民親自走進食堂安排工作,刺客就推測出,這極有可能是毛主席要在食堂請國民黨專員吃飯。所以,他便決定在食堂外拿著木棍蹲守,等待機會。 同時,他又把這個消息散布給了延安的群眾,告訴他們毛主席回來,利用群眾對毛主席的歡迎來制造混亂,讓自己更方便下手。 幸好蔣澤民機警過人,否則,這名刺客真的得手,會對我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眾人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方面慶幸毛主席劫后余生,一方面也夸贊蔣澤民當時英勇救護毛主席的行為。毛主席說:讓蔣澤民來自己身邊當警衛參謀,實在是選對了人。 蔣澤民如何成為了毛主席的警衛參謀呢,這件事情,又說來話長了。 蔣澤民出生于1913年,家境十分貧寒。從記事起,蔣澤民就一直跟在父母后面做農活,時不時就要遭受地主的打罵,連吃一頓飽飯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而到了1931年,更大的災難來臨。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東北的眾多百姓流離失所,日本人將東北人民視做奴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家鄉的苦難點燃了蔣澤民心中的怒火,他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反抗日本人殘暴的統治,把家鄉從戰火之中解救出來,為了這個理想,蔣澤民選擇了參軍。 艱巨任務 蔣澤民加入的軍隊正是由革命者組建的抗日義勇軍,作為一個年輕的戰士,蔣澤民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出色。 盡管條件艱苦,但是蔣澤民很有天賦,他很快學會了在深山老林之中與敵人周旋,利用地形戰術的優勢,來彌補武器裝備和人數上的劣勢。 日本人在蔣澤民手下吃了不少苦頭,為此,日本人出高價開了通緝令,要在全省境內緝捕蔣澤民。 不過,當地群眾都非常佩服蔣澤民等人,所以一直給蔣澤民打掩護,讓日本人無計可施。 因為戰功赫赫,所以在1935年,蔣澤民就已經成為了先鋒隊的隊長,不久之后,蔣澤民又和抗日義勇軍大部隊一起加入了抗聯。 在抗聯里,蔣澤民學到了更多與馬克思主義有關的知識。 蔣澤民過去因為家境貧苦,所以從未讀過書,如今,得到了在抗聯學習的機會,他幾乎廢寢忘食。 他隨身不離的兩樣東西,一個是他的槍,一個就是他平時所做的學習筆記。 靠著一股韌勁。蔣澤民很快成為了學習班里的尖子生,從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變成了大家的“識字先生”。 蔣澤民這份努力,上級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好那個時候有幾個前往蘇聯學習的名額,抗聯經過反復評定,認為蔣澤民有戰功,而且又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派他去最合適。 于是,蔣澤民又得到了前往蘇聯的機會。 在蘇聯,蔣澤民度過了兩年歲月,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著當時最先進的思想理念,國家發展的速度也令人震驚。 這一切都讓蔣澤民十分羨慕,蔣澤民在蘇聯更加如饑似渴的學習,他希望能夠把蘇聯的先進經驗帶回國內,讓中國有一天也能夠追上蘇聯的腳步。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為了組織上的任務,蔣澤民決定提前結束學業回國。 一回國,蔣澤民便成為了抗大四大隊第一隊一區隊隊長。 不久后,他又被派到武漢軍分區工作。 1939年,上級忽然來了指示,讓蔣澤民前往延安,有一個秘密的任務要交給他。 上級的命令緊迫,所以,蔣澤民沒敢耽擱,立刻星夜兼程來到了延安。隨后他才得知,原來這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親自保衛毛主席。 延安作為當時我軍的中央根據地,其實處境是十分危險的。 日本人竭盡全力想要占領延安,而國民黨也始終存在挑起內戰的心思。 在這種局勢之下,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很難得到保證,周總理一直很擔憂。 為此也想過很多辦法,但思來想去,最好的辦法還是派一個信得過的人,在毛主席身邊24小時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 可是,想要挑選這樣一個人也并不容易,毛主席身邊倒是有不少警衛員,可周總理認為,還需要再派一個警衛參謀過來。 這個人,既要大膽,又要細心,最好有一線作戰的經驗,這樣,將來他才能夠跟特務斗智斗勇。 按照周總理開出的條件,大家在各個軍分區挑選了很久,最后注意到了蔣澤民。 蔣澤民簡直就是為這個條件量身定制的,他性格謹慎,頭腦聰明,而且,在東北的抗戰歲月,讓他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樣一個人如果能夠手在毛主席的身邊,大家就都能放心了,于是周總理很快下了命令。把蔣澤民調到了延安。 不辱使命 蔣澤民得知自己接下了一個這么重大的任務,心情激動萬分,作為一個革命戰士,他對于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不用多說。 雖然從未見過毛主席,但在當時的蔣澤民心里,毛主席就是自己的精神導師。 毛主席在會議上講的話抄送到各大軍區,蔣澤民總是翻來覆去的看,毛主席的思想對蔣澤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如今,他就要見到真正的毛主席了。 第一次與毛主席見面,讓蔣澤民印象深刻。當時,蔣澤民覺得,既然是來到了中央根據地,所以要穿的體面一些,于是翻出了自己的新軍裝,還穿了皮鞋。 但見到毛主席之后,他卻驚訝的發現,毛主席作為黨內最大的一個干部,穿的竟然已經是洗得發白的舊衣服,腳下踩著的是當地農民常穿的布鞋。 這讓蔣澤民頓時覺得,自己的思想境界還是太低了,毛主席身居高位,尚且能做到艱苦樸素,自己竟然還這么愛面子。 從那之后,蔣澤民便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衣服總是穿了又穿,即便打了補丁也舍不得扔。 作為毛主席的保衛參謀,蔣澤民當然有很多時間和毛主席接觸。 在蔣澤民的印象中,毛主席不像是自己的上司,更像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毛主席很關心他們這些年輕人,經常會給他們推薦一些書籍,叮囑他們要好好學習,有時候,也會和他們講一些前線的事情,再或者和他們聊聊家常。 和毛主席相處,不會有距離感,大家就像家人一樣團結友愛。 蔣澤民真真切切的把毛主席當做了自己的父輩。所以,當刺殺事件發生的時候,蔣澤民可以毫不猶豫的自己給毛主席擋下致命一擊。 蔣澤民因此受了很嚴重的傷,幸好,兇手并沒有擊中他的要害,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但蔣澤民完全不后悔,他認為,用自己的一條胳膊去換來毛主席的安全,是完全值得的。 毛主席也非常感激蔣澤民救了自己,蔣澤民養傷期間,毛主席常常寫信過來問候他。 等蔣澤民痊愈之后,毛主席認為,蔣澤民是一個優秀的年輕人,一直當保衛參謀的話,實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毛主席,決定把蔣澤民派到重慶方面去,讓他在周總理身邊工作,學到更多的經驗。 隨后,蔣澤民就告別了毛主席,來到重慶,但是,蔣澤民和毛主席的故事并未結束。 后來,毛主席在1945年不顧危險,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蔣澤民又臨危受命,來到了毛主席身邊保護,在很多大場合,人們都可以看到蔣澤民的身影。 蔣澤民在軍隊工作了一輩子,退役之后,組織上給予了他正軍級的待遇,這也是他應得的嘉獎。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