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感冒所致的咳嗽,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通宣理肺片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癥狀較重的發展階段,惡寒、無汗、頭痛或兼有咳嗽癥狀,痰白稀薄。“通宣”可以理解為把肺里的異物宣散出去的意思,適用于受寒了,一摸身上也沒有多少汗,但就是咳嗽咳得比較厲害,甚至晚上咳嗽要比白天更厲害一點,有痰音,或者有比較多的痰。 ![]()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銀翹解毒丸(片)納入《新冠肺炎奧密克戎變異株中成藥應用專家共識》,用于醫學觀察期,乏力伴咽痛。它是用于風熱感冒非常好用的一個藥,“銀”是金銀花,“翹”是連翹,都是清熱的。適用于風熱感冒初期階段,發熱,咽痛,流黃稠涕,頭脹痛等癥狀較重,或兼有肺熱咳嗽癥狀。這個藥可以宣散體表的風熱邪氣,在一些流感初期也可以辨證使用。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桑菊感冒片是在清代著名醫學家吳鞠通“桑菊飲”方的基礎上,改湯劑為片劑的成藥,被列入治療風熱感冒的“國家基本藥物”。其藥性平和,解表清熱之力較銀翹解毒、羚翹解毒、安宮牛黃等溫和,但宣肺止咳的功效卻非常突出,適用于外感風熱初起,發熱怕冷等癥狀較輕,而咳嗽、鼻塞等肺氣不宣癥候明顯的人。 經進一步的藥理研究證實,桑菊感冒片雖然是治療風熱感冒的“輕劑”,但其解熱作用與復方阿司匹林的效果相似,口服后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代謝迅速的特點,加之藥性平和,不失為療效好且副作用小的優秀成藥。 ![]() 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小柴胡顆粒主要治療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的第二階段。當寒化熱時,往往就會出現“往來寒熱”的癥狀,通俗來講就是正氣要將邪氣逼到身體表層時產生的反應,所以小柴胡顆粒又稱和解劑,是通過三焦網膜系統的代謝,把邪氣干掉。具有寒熱并用,補泄合施的作用,對外感病可收表里雙解之功,對內傷雜病亦有協調和解之效。 ![]()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其組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藿香正氣散去掉桔梗,將白術換為蒼術化裁而來。其祛濕、解表散寒功效更強。多次被收錄于國家衛健委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 新冠病毒的主要病性為濕毒,可稱之為濕毒疫。臨床研究顯示,藿香正氣品種對暑濕、濕滯證、寒濕泄瀉等“濕邪”相關的感冒、腹瀉等疾病具有治療作用。以“濕、毒、淤、閉”為主要病機的新冠病毒,早期正確、及時地化濕,通腑泄濁,是治療的關鍵。 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 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時,國家版診療方案中提出,當在醫學觀察期,出現有乏力伴隨發熱的癥狀時,可以用防風通圣丸對證治療。防風通圣丸來源于防風通圣散,該方出自《宣明論方》,是金代名醫劉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 疫病的發展具有由表入里、由淺達深的明顯規律,臨床表現上也是表里病證同現,故治療上必須表里雙解,防風通圣丸中含有防風、荊芥、麻黃等祛風解表劑,又含有川芎、當歸、白芍等養血活血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治一切“風癥”。可謂集表里雙解之精華,內外分消,通治疫病癥見惡寒壯熱、無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澀、舌苔黃膩、脈數等表現。 益氣,養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 高自身免疫力是對抗病毒的最好方式,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生脈飲。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 新冠肺炎感染者經過治療轉陰后仍然有氣短、乏力,伴納差、食欲不振、便溏等癥狀,就是自身存在脾胃虛弱,病邪侵犯肺部后由于脾胃內傷正氣不足在先,無力抵抗,從而讓病邪入里。服用補中益氣丸可以脾氣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培土生金,肺病得愈。 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引起的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當新冠肺炎感染者在恢復期出現失眠、焦慮、抑郁等情緒上的問題時,可以服用疏肝清熱的加味逍遙丸來進行緩解,疏肝理氣,清肝膽郁熱,使肝氣得以條達,最終達到身心都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兒童治療方案就6種癥狀提出建議 方案強調,考慮兒童體質特殊 病情變化迅速,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出現病情變化的,需及時就醫 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內閉肺火所致的身熱咳嗽、氣促痰多、煩躁口渴、大便干燥。 此藥既清內熱,又散風熱。所謂肺熱也叫“熱包火”。很多孩子有內熱,這是兒童的特點,又在外受了風熱,那么兩熱加起來便成了“熱包火”。 當孩子出現身體發熱、咳嗽不停、吐黃痰,大便干燥,就是肺熱的癥狀,主要是身體里有火散不出去,再加上外感風熱,內火加外熱導致了肺火內郁,使肺失宣降而咳嗽痰多。這時就要考慮盡早給孩子服用小兒清肺止咳片,初起時服用效果最佳。 特別提醒: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一般3~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