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癥狀嗎?總感覺脖子發緊僵痛,總感覺肩膀酸沉麻痛,總感覺上臂麻木酸痛、手指不靈活,有的人甚至還伴隨著頭暈耳鳴、惡心? ![]() 這些癥狀,是由于兩個因素導致的,一個是受寒受風、筋脈閉塞,一個是氣血不足、筋脈失養。 ![]() 我們的頸肩部位,最容易暴露在外,感受風邪寒邪。寒有凝滯收引的特點,頸肩感受風寒之邪后,筋骨和肌肉就會收緊,此處氣血流通就會受阻,時間一長,頸肩處的筋骨和肌肉就會變得僵硬、板結。另外氣血不通,腦竅得不到濡養,就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耳鳴、視力減退的問題。 ![]() 腎主骨,肝主筋,脾胃主氣血。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腎得不到充足營養,筋骨脈絡得不到濡潤滋養,就會出現疼痛、麻木、僵硬等問題,不能再發揮正常功能。另外氣血不足,難以上達顛頂滋養腦竅,同樣會引起頭暈、頭痛、惡心、耳鳴、視力減退等問題。 ![]() 所以治療頸肩背部不舒的問題,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驅散風寒,二是補足氣血津液。 ![]() 這時醫圣張仲景著名的“疏肩”方——葛根湯(出自《傷寒論》),就要閃亮登場了。葛根湯組方:葛根、麻黃、桂枝、生姜、甘草、芍藥、大棗,共7味常見中藥。組方雖然簡單,但配伍你了解后,絕對會驚嘆。 ![]() 葛根、麻黃、桂枝——祛風散寒小分隊方中君藥是葛根,它之所以被列為君藥,是因為它既能解肌散邪,又能生津通絡。解肌散寒,可趕走風寒,緩解頸、肩、背部肌肉攣縮緊張;生津通絡,可濡養筋骨,并打通頸、肩、背部痹阻筋脈。 ![]() 方中麻黃和桂枝為臣藥,兩者均為辛溫之藥,辛能散風寒,溫能通筋脈,兩者合用,風寒除則痹痛消,陽氣足則筋脈通。 ![]() 甘草、芍藥——柔筋止痛小分隊方中甘草和芍藥配伍,就是著名的“止痛藥”芍藥甘草湯。芍藥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二藥相伍,酸甘化陰,補足筋骨缺失的氣血,讓筋骨得到充足的濡養,以達柔筋止痛之效。 ![]() 生姜、大棗——調補氣血小分隊方中生姜和大棗配伍,就是著名的“補血藥”大棗生姜湯,大棗甘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生姜辛溫,溫中暖胃、散寒通脈。二藥相伍,促進體內氣血流通,濡養全身筋骨脈絡。 ![]() 七藥配合,風寒得散,筋骨得養,氣血得補,筋脈得通,則風寒血虛導致的肩膀麻木不舒、上臂麻木沉痛、頸部肌肉僵硬、頸部活動不利索、肩關節活動受限、手指麻木不靈活、頭痛頭暈嘔吐等癥,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 除上述癥狀外,臨床我常用它來調理以下八類疾病,療效甚佳,分享給大家。 1.以發熱惡寒無汗為表現疾病:如感冒,乳腺炎,瘡癤初起,空調病。 2.以項背腰腿強痛為表現的疾病:如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項背筋膜炎。 ![]() 3.頭面部的慢性炎癥:如毛囊炎,痤瘡,鼻竇炎,牙齦膿腫,過敏性鼻炎。 4.五官科疾病:如突發耳聾,面癱,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 5.頭昏重表現的疾病:如腦梗,高血壓,醉酒,冠心病,高脂血癥。 ![]() 6.月經不調類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逾期,閉經,痛經。 7.胃腸類的疾病:如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小兒秋季腹瀉及發熱。 8.平時保健:如提神,減肥,解酒。 ![]()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中醫講究辨證用藥,任何好的方劑,如果脫離了患者的實際情況,那就都是“紙老虎”。所以想要達到預期效果,一定必須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我是中醫陳玉龍,關注健康關注我。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頸肩腰隨類風濕關節強直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