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攻宋滅金之后,蒙古大軍主力北還,僅留塔察兒(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斡赤斤之孫)、速不臺及張柔(金國降將,漢人)等監視宋軍動向。 南宋此時宋理宗在位,想趁蒙古北撤之機,收回河南地區。主戰派趙范、趙葵兄弟也提出了“撫定中原、堅守黃河、占據潼關、收復三京”的戰略規劃。 三京是指原北宋的三個都城:東京開封府(即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即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即河南商丘)。 此議遭到朝中多數重臣的極力反對:給蒙古人南侵制造借口;國力疲敝,無法支持如此大戰;縱使收復了河南,但防線過長,所需兵力甚巨,難度太大,成本太高。 盡管朝中反對聲音甚巨,但宋理宗還是一意孤行,堅持出兵。 公元1234年五月,宋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領精兵五萬,渡淮北上,收復三京。因當年年號為“端平”,故稱端平入洛。 宋軍起初進展順利,三京得到光復,但不久就因糧草不濟以及蒙古軍隊的反撲而戰敗。損兵折將、輜重盡歿,河南地得而復失,順便給了蒙古軍南下侵宋的合理借口。 公元1235年夏,窩闊臺以南宋背盟為借口,兵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軍由三子闊出率領,攻打荊襄、江淮地區;西路軍由次子闊端率領,攻取四川。 ![]() 十二月,沔州之戰,蒙古軍大勝,闊端占據戰略要地,秦蜀要沖、陜甘紐帶——沔州(今陜西略陽)。 公元1236年三月,闊出率軍占領漢水重鎮襄陽,南宋長江防線失去了中部的戰略屏障。之后東路蒙軍又不斷東進,攻克江北數城。 西路蒙軍也進展順利,先是攻克漢中地,繼而猛攻入川要隘陽平關,宋將曹友聞不敵,最終全軍覆沒。蒙古大軍南下四川,不久又攻克成都,在四川腹地大肆擄掠。 十月,東路軍主帥闊出病死于軍中,窩闊臺派猛將忒木臺率軍繼續攻打江陵(扼守長江咽喉,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沒有之一)。 當月,闊出死訊傳至西路軍,闊端果斷撤離四川,僅留部分兵力扼守沔、階、興元等要地。 東路軍在宋將孟珙的阻擋下,始終無法突破江陵防線,最終被迫撤軍。 此后數年,蒙古軍不斷南侵,但受限于兵力不足,戰線過長,江淮河網與巴蜀山地對騎兵的限制等原因,以及南宋名將孟珙、杜杲、呂文德等將領的出色發揮,致使窩闊臺的侵宋大業始終無法完成。 公元1241年,窩闊臺病逝,歷時七年的蒙宋戰爭告一段落。南宋雖然失地不多,但巴蜀、荊襄、兩淮諸地卻遭受到了極大地破壞,經濟損失難以計數,國力遭到巨大削弱。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大蒙古國自公元1206年起,不到3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西遼、花剌子模、西夏、大金等國,領土從西亞、中亞、西域、蒙古、關中一直延伸到淮河以北,無敵的戰績與廣袤的疆域令蒙古貴族的征服野心急劇膨脹,他們想要更多領地與人口,他們要征服世界。 唯一有點實力的敵人,就是南宋,卻也在蒙古人的壓制之下,難有作為,這為蒙古帝國的第二次西征提供了極好地外部環境。 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結束后,花剌子模王朝的末代君主札蘭丁·明布爾努由印度返回(被攆出去的)波斯地區,開始收復失地,逐漸崛起。 為了阻止花剌子模王朝的復辟,公元1229年,窩闊臺派遣大將綽兒馬罕率軍征討,徹底殲滅了花剌子模王朝的復辟勢力。札蘭丁率殘部逃亡。 公元1231年八月,札蘭丁在迪牙別克兒(在今土耳其東部迪亞巴克爾)地區的山中被當地庫爾德人殺死,花剌子模徹底滅亡。伊朗高原被納入蒙古帝國。 ![]() 在滅亡金國后,窩闊臺決定支援西征軍,將當初沒能征服的欽察(里海、黑海之北的突厥語部族)、斡羅思(俄羅斯這個族名在當時的漢譯版本)、孛烈兒(波蘭公國)、馬札兒(匈牙利王國)等東歐各國徹底消滅,進一步擴張蒙古帝國的版圖。 公元1235年,窩闊臺以大哥術赤次子拔都(西征諸王之兄)為統帥,斡兒答(術赤長子,自愿把父親的位置讓給二弟拔都)貴由(窩闊臺長子)、蒙哥(拖雷長子,自幼被窩闊臺收養)、拜答爾(察合臺的次子)、合丹(窩闊臺六子)等諸王宗室之子各率本部從征。 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蒙古貴族通稱)也派長子率軍從征,所以此次征伐活動被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 不過蒙古大軍的實際指揮權還是掌握在大將速不臺手中,總兵力約十五萬人。
![]() 公元1236年秋,蒙古大軍抵達不里阿耳(伏爾加河流域的一個伊斯蘭國家),與先期抵達的拔都部會師。速不臺領軍攻破不里阿耳都城,然后就是搶掠、屠城、焚毀等滅絕套餐奉上。 公元1237年春,速不臺增援蒙哥大軍,滅欽察諸部。 同年秋,拔都組織諸王召開忽里勒臺,決定聯合出兵斡羅思各公國。蒙古軍先是征服了莫爾多瓦(伏爾加河流域,現在是俄羅斯的一個聯邦共和國),又圍攻也烈贊城(今梁贊,東歐平原中部城市,屬俄羅斯梁贊州首府),城破后,送上滅絕套餐。 公元1238年初,蒙古大軍四路齊出,連續攻破科羅木納、莫斯科、羅斯托夫等十余城; 二月,圍攻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首府弗拉基米爾城,五日破城,開啟滅絕套餐。弗拉基米爾大公(公國首領稱大公)戰死。 公元1239年,蒙哥、貴由統兵滅阿速國,因見阿速人善戰,遂征募其丁壯從軍,組建阿速軍。 公元1240年秋,拔都率軍圍攻乞瓦(今烏克蘭基輔,基輔大公國的首府),以重炮猛攻,基輔大公國首領米哈伊爾·弗謝沃洛多維奇畏敵怯戰,逃往孛烈兒(波蘭公國),留下名將德米特爾繼續抵抗。 城破之日,德米特爾受傷被捕,拔都念其忠勇,赦之不殺,但乞瓦軍民則被迫享用了滅絕套餐。 蒙古軍攻陷乞瓦后,繼續西進,攻占伽里赤(加利奇公國),破其都城弗拉基米爾—沃倫(今烏克蘭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其王丹尼爾·羅曼諾維奇逃入馬札爾(匈牙利王國)。 1240年冬,窩闊臺病重,下詔命長子貴由及養子蒙哥班師,返回蒙古本部。 公元1241年春,拔都與速不臺率三萬主力入侵馬札爾,為了防止側翼受到威脅,特命拔都之兄斡兒答與察合臺的六子拜答爾 以及速不臺長子兀良合臺率軍北上攻打孛烈兒。窩闊臺六子合丹經略南方,防備神圣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 兀良合臺不愧名將之后,一路勢如破竹,攻陷了孛烈兒人的國都克剌可夫(今波蘭克拉科夫市),隨即滅絕套餐奉上。 當時的波蘭處在分裂狀態,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是名義上的共主,當蒙古人得知亨利二世的岳父波西米亞國王瓦茨拉夫一世的援軍即將到來時,便決定提前對亨利二世發動進攻。 里格尼茨之戰,蒙古人以強悍實力大獲全勝,亨利二世戰死。完成了牽制孛烈兒的任務后,北路軍南下與主力會合,開始攻打馬札爾。 四月,蒙古人與馬札爾人在賽約河(今蒂薩河)畔爆發會戰,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拔都與速不臺用孫子兵法好好給當時還比較蒙昧的歐洲人上了一課。馬札爾人幾乎全軍覆沒,國王貝拉四世僅以身免。 不久,首都佩斯城(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淪陷,滅絕套餐奉上。 公元1242年,蒙古人已經越過多瑙河,推進至維也納附近,即將在金色大廳彈奏馬頭琴了。可惜,大汗窩闊臺的死訊這個時候傳了過來,拔都無奈,只得安排撤軍,畢竟沒有什么事比爭奪大汗之位更重要。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就此匆匆結束,中歐與西歐躲過一劫。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古代民族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