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江蘇知友咨詢中醫(yī)藥辨證治療新冠肺炎方案,秦楚古方特根據(jù)《江蘇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辨治方案(試行第三版)》、《2022年秋冬季蘇州市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流感的中醫(yī)藥預(yù)防和辨治方案(試行第三版)》及江蘇省衛(wèi)健委研究擬定的《常熟市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流感的中醫(yī)藥預(yù)防和辨治方案(試行第二版)》,方藥如下: 成人預(yù)方方藥 組成:生黃芪15g、炒白術(shù)10g、防風10g、蘇葉10g、北沙參10g、紅棗10g、生甘草5g。 解析:此方為玉屏風散加味方,用黃芪白術(shù)防風益氣固表,增強抵抗力,蘇葉辛溫溫肺,甘草大棗補中。 兒童預(yù)防方 組成:生黃芪10g、炒白術(shù)10g、防風5g、焦三仙各10g、陳皮6g、蘇梗6g、生甘草3g。 解析:本方依然是玉屏風散加味,加焦三仙陳皮行氣并健胃促消化,加紫蘇梗行胃氣,加生甘草潤咽喉。 輕型癥狀 1、生黃芪10g、炒白術(shù)8g、防風8g、羌活6g、連翹6g、藿香6g(后下)、陳皮6g、桔梗6g、焦三仙各10g、生甘草5g。 2、銀翹散:連翹10g 金銀花10g 苦桔梗6g 竹葉5 g 生甘草5 g 荊芥5g 淡豆豉5g 牛蒡子6g 癥狀:發(fā)熱不惡寒,而渴。 解析:銀花、連翹辛涼輕宣,透泄散邪,清熱解毒;薄荷、牛蒡子辛涼散風清熱;荊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風;桔梗、甘草以清熱解毒而利咽喉;竹葉、蘆根清熱除煩,生津止渴。諸藥相合,共成辛涼解肌,宣散風熱,除煩利咽之功。甘草既可調(diào)和諸藥護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屬佐使之用。 銀翹散相對于桑菊飲而言,顯然是熱更盛,咳嗽更甚,是溫病初期由輕到重的發(fā)展?jié)u進階段,所以藥量也加重,稱之為平劑。 中度癥狀 1、濕毒郁肺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zhì)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弦滑。 推薦處方:宣肺敗毒方。麻黃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先煎)、薏苡仁30g、麩炒蒼術(shù)10g、廣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馬鞭草30g、蘆根30g、葶藶子15g、化橘紅15g、甘草10g。 解析:此方為麻杏甘石湯宣肺去熱,加薏苡仁蒼術(shù)祛濕,廣藿香宣肺,葶藶子橘紅行氣化痰,蘆根止咳,馬鞭草、虎杖、青蒿活血通絡(luò)清熱利濕。一方面宣肺去熱,一方面祛濕,一方面活血通絡(luò)利濕。 此方與清肺排毒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宣肺排毒湯用麻杏甘石宣肺去熱,用射干麻黃湯祛痰去水飲,用五苓散從下焦排水毒,而此方注重活血通絡(luò)利濕,顯然著眼點在于中上焦。 2、寒濕阻肺證 臨床表現(xiàn):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zhì)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術(shù)15g、陳皮10g、厚樸10g、藿香10g(后下)、草果6g、生麻黃6g、羌活10g、生姜10g、檳榔10g。 解析:此方可以有達原飲(檳榔厚樸草果)與藿香正氣散(藿香陳皮蒼術(shù))的方義,主要氣寬胸燥痰除濕,藿香陳皮蒼術(shù)辛溫散寒濕,再加上羌活生姜溫燥寒濕,同時用麻黃散邪。 3、疫毒夾燥證 臨床表現(xiàn):惡寒,發(fā)熱,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癢,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脈浮緊。 推薦處方:宣肺潤燥解毒方。麻黃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參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葉15g、黃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先煎)。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注:本證也可選用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按藥品說明書服用或遵醫(yī)囑。 重型患者 1、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惡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推薦處方:化濕敗毒方。生麻黃6g、杏仁9g、生石膏15g(先煎)、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樸10g、蒼術(shù)15g、草果10g、法半夏9g 、茯苓15g、生大黃5g(后下)、生黃芪10g、葶藶子10g、赤芍10g。 2、氣營兩燔證 臨床表現(xiàn):大熱煩渴,喘憋氣促,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fā)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絳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shù),或浮大而數(shù)。 推薦處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參30g、連翹15g、丹皮15g、黃連6g、竹葉12g、葶藶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注:本證也可選用血必凈注射液,按藥品說明書服用或遵醫(yī)囑。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lián)合使用。 恢復(fù)期患者 資生丸加減。黨參15g、白術(shù)10g、白茯苓10g、陳皮6g、山楂6g、甘草6g、山藥10g、黃連3g、薏苡仁10g、白扁豆6g、白豆蔻6g、藿香葉3g(后下)、蓮肉6g、澤瀉6g、桔梗6g、芡實6g、麥芽30g。 解析:本方為六君子加味,一方面補氣,一方面健脾祛濕,另一方面一補肝腎。
1、足浴 羌活 獨活 當歸 黃芪 桂枝 艾葉 細辛各10克 適量水煎30分鐘,水溫適宜后足浴,以身體微微汗出為宜,每次約15∽30分鐘,起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絡(luò)的功效。 2.艾灸:每日灸足三里、氣海、關(guān)元等穴位,每穴10分鐘。以熱感為宜,慎防灼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