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積對孩子健康的影響,絕不單單像“食積”的字面意思一樣僅限于消化功能。明代的兒科專著《幼科類萃》中說:小兒諸疾,皆由過于飽傷,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積。” 說明食積對小兒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就來具體說說食積到底會導致哪些問題。
食積發生在消化系統,而感冒、發熱是呼吸系統的癥狀,這兩者有什么聯系?中醫對人的五臟六腑有一些特性歸類,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脾臟為肺臟的母臟,脾臟出了問題會影響到肺臟的功能,這叫母病及子,而肺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主管腠理的疏密,也就是通常講的毛孔的開合。當肺的功能失常,人體抵御外邪的功能,也就中醫所講的衛外的功能就會失調,人就容易感冒、發熱。
![]()
事實上,與孩子抵御外邪的功能,最密切的臟腑就是脾與肺。臨床上,有兩類孩子容易感冒,一類是脾胃虛或肺氣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需要食療或用一些補益脾胃的藥物來增強抵抗力;還有一類孩子,因為飲食過多、過飽導致食積,進而影響肺臟衛外功能導致易感。家長誤以為孩子體質虛弱,經常給孩子使用滋補的食物或藥物,導致食積越來越重,臟腑功能更加失調,也更加容易感冒。
《明醫雜著》中說:“食積成痰,痰氣上升,以致咳嗽。”食積咳嗽是小兒咳嗽當中極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脾胃與肺的關系剛才已經說過,積食后,肺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當肺臟的氣機失常后,就會出現咳嗽,這類咳嗽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不佳,但使用消食藥后往往很快緩解。
曾看過一個病案介紹:一哮喘患者,喘息嚴重,百藥不效,后來聽從一個醫生的意見,每年冬天從數九開始,不吃晚飯,連續三年,哮喘竟然不藥而愈。這說明哮喘與脾胃的功能之間有密切聯系,而這種聯系在小孩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臨床上見到的哮喘患兒,食積是重要的原發或誘發因素。現代醫學也發現,如果孩子的消化道粘膜發育不良,有些食物蛋白就不能被直接吸收而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其中就包括過敏性哮喘。
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說的就是脾胃和睡眠的關系。小兒積食后,氣機阻滯不暢,容易影響小兒睡眠出現夜啼的癥狀。小兒夜啼這種病,成因并不復雜,有的因為驚嚇導致,有的因為心火偏旺導致,食積夜啼,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
當飲食停滯腸胃后,影響到脾胃氣機的升降。在上,有可能出現嘔吐;在下,有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尤其現在孩子有太多的機會接觸油膩、生冷、寒涼的食物,所以飲食不節(不是“不潔”)而成食積是導致小兒腹瀉或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疳積,是一個中醫名詞,類似于現代醫學講的小兒營養不良,中國古代對這種病還有個很形象的稱呼:“猢猻癆”。“癆”是指慢性虛損性疾病,意思是說得這種病的孩子看起來就像一個干瘦干瘦的小猴子。關于這種病,古今醫家的認識比較統一,都認為其病機是“脾虛夾滯”,這個“滯”,指的就是食積。《幼幼集成》中說:傷食一證,最關厲害,如遷延不治,則成積成癖;治之不當,則成疳成癆。”也就是說,如果食積治療不得當,或遷延不愈,就會發展成疳積,也就是中醫講的“無積不成疳”。
以上只是小兒食積引發的最常見的一些疾病,其他的例如小兒癲癇、小兒多動癥、小兒厭食、小兒貧血、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小兒口瘡、小兒腺樣體肥大、小兒濕疹等等,都與食積有很大的關系。每一種小兒疾病,都有好幾種類型,中醫稱為“證型”。可以這樣說:食積,幾乎是所有的小兒疾病都無法繞開的一種證型。雖然很多兒科書籍里在某些病的證型當中,并不單列食積一項,但是在加減用藥方面,基本都會涉及消食的藥物。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告訴家長,很多小兒疾病,不一定都是食積引起的,但是食積,卻可能引起這些小兒疾病中的任何一種。食積在小兒發病因素中的重要地位,其實是表明了脾胃功能對小兒健康的重要性。
今天說了這么多食積所帶來的影響,作為家長,如何判斷咳嗽發燒是不是食積引起的?食積引起的腹瀉和濕熱腹瀉如何區別?食積引起的厭食有哪些表現?下一篇,我來講食積系列當中的重要內容:食積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