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授銜儀式上誕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將和元帥,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十大元帥,以及十位大將。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凡是能夠在其中留下名字的人,無不是當時最頂尖的人物,他們是新中國的締造者,是戰場的英雄,是帝國主義最恐懼的勇士。 然而,歲月悠悠,當年的英雄逐漸成為了課本上的名字,我們似乎也只能通過照片來一睹他們的風采。但也有的將軍非常高壽,一直活到今天。 到2020年9月,根據統計,當年的開國將領們還有4位還健在,那么這4位還健在的“活化石”又分別是哪些人呢? 第一位,涂通今將軍。涂通今,出生于1914年福建長汀,和絕大多數開國將領一樣,他家境貧寒,只能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勉強讀了個私塾。但很快,他就不得不輟學,成為了放牛娃。 不過他的人生因“意外”迎來了改變。在1932年,他正式參加了紅軍,之后成為福建軍區后方總醫院護工。 雖然只是一名護工,但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加上本人非常上進好學,因此他很快以“頭名”通過了考試。在之后的培訓中,又因為各方面表現出色,得到了上級的認可,被選派到了紅軍衛生學校進行學習。 完成學業后,他經歷了長征的考驗,由于在醫學領域表現突出,先后任直屬醫院所長和醫務主任。在抗戰爆發時期,當眾人走上領導崗位的時候,涂通今深耕技術工作,從不將技術知識當作微不足道的東西,決心走工農干部知識化的道路。 1938年,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他走進了革命的最高醫學學府——八路軍衛生學校,即后來的中國醫科大學。從這時開始,他的人生將迎來華麗轉變,因為更為廣闊的舞臺已經為他打開了。 1942年,涂通今被分配到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任外科主治醫生。1943年,他在延安創造性地用三周時間為1500名戰士集體滅疥。 因為表現越來越突出,儼然成為了這方面的“臺柱子”,所以在之后的歷史風云中,他又擔任了東北野戰軍及第四野戰軍衛生部副部長。 根據統計,在遼沈戰役中,他指揮部署了六萬多名傷員的救治,保證了70%的歸隊率。為此還得到了周總理的高度稱贊。 新中國成立后,涂通今又成為了第一批赴蘇聯留學的留學生,理論知識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回國以后,他創建了全軍神經外科訓練中心,并且一直致力于教學和醫療。 后來,涂通今還先后擔任過總后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因此,涂通今為新中國的醫療和衛生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1955年那個莊嚴的時刻,他被授予大校軍銜,之后在1964年晉升為少將。 第二位,文擊將軍。文擊將軍如今已經104歲了,他于1918年出生,是河北霸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實打實的將軍,他的榮譽與戰場密不可分。 根據文獻記載,從他參加部隊以來,就一直與炮兵掛鉤。最早的時候,他擔任過晉察冀軍區直屬獨立炮兵營政委,1944年11月又任延安炮兵學校大隊政委。 到解放戰爭時期,他還成為東北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師師長。當年精彩的三大戰役,他也參與其中,為解放戰爭作出了卓越貢獻。 之后他又帶著部隊入朝作戰,任志愿軍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師師長和志愿軍炮兵指揮所副參謀長。根據資料上來看,他是第一批和美軍較量的志愿軍,在他的身上展現出了我們中國軍人的風采。 之后他率部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以及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為此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55年授銜時為解放軍炮兵大校,1964年晉升為炮兵少將。 第三,張力雄將軍。張力雄如今109歲,出生于1913年的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他也是年紀輕輕就參加了共產黨,之后順勢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作為一代戰將,他同樣身經百戰,不僅參加了第4和第5次反圍剿的血戰,也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考驗,見證了三大紅軍會師的盛況。 到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林南、水林、伏牛山等戰役和開辟豫北抗日根據地的戰斗,為抗日戰爭作出了貢獻。及至解放戰爭,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等重要戰斗。 在新中國成立后,他因為表現出眾,曾擔任明軍區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和云南軍區副司令員等重要職位。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他也被授予大校軍銜。到1964年時,正式晉級為少將軍銜。 第四,王扶之將軍。王扶之現年99歲,出生于1923年的陜西省子洲縣,12歲時參加紅軍,當時還留下了一段傳奇。 因為王扶之雖然只有12歲,但有著一米六幾的個子,因此被人當成了17歲,成為了部隊里面最小的紅軍戰士之一。 不過盡管年齡小,但他卻是飽經戰爭,歷經考驗,才成為一名意志堅定的紅軍戰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曾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和重大戰略行動。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平型關戰斗、張店、盯店、討代“頑固派”石友三、曹甸、鄭潭口、淮海區和鹽阜區反“掃蕩”、葉纖子、阜寧、兩淮等戰役和戰斗。 解放戰爭爆發后,他擔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三四三團團長,跟隨四野部隊參加了諸多大戰,例如,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夏季、秋季、冬季攻勢、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從東北的松花江,一直打到祖國南疆鎮南關,先后榮立大功三次。 之后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又先后擔任115師團長以及師長,參加了一系列慘烈的血戰,當然期間他也多次經歷生死危亡時刻。 例如在他擔任師長期間,遭到了敵人炮彈的襲擊,結果他和同志們被埋在了廢墟里。當時情況十分緊急,他們被困長達二十四小時。由于摸不準掩埋的方位,而且時間過長,眾人甚至還為他準備了棺材。 但在大家都絕望之際,眾人卻發現有兩只蒼蠅,這才確定他還活著,并且朝著蒼蠅徘徊的小口繼續挖,最終才將他救出來。因為戰功卓著,1955年,王扶之也被授予大校軍銜,同樣在1964年晉升為少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