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976年7月1日晚,張聞天因心臟病突發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張聞天曾為我黨做出過相當卓越的貢獻,故黨中央決定于1979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里為他舉行一次高規格的追悼儀式。
當時中央的一位領導為了此事專門給遠在杭州的陳云去了電話,陳云得知此事后明確表示:他也要參加張聞天的追悼會。
張聞天和陳云到底有著怎樣的友誼呢?
一、張聞天與陳云的革命友誼
1931年4月,我黨在上海的地下情報組織險些讓國民黨特務一網打盡。
僅僅一夜之間,幾乎整個上海的中共地下黨員全都進入了“蟄伏”狀態。
曾經每天夜里都會閃耀的“紅色電波”,竟毫無征兆地消失在了上海的夜空之中。
上海到底發生了什么?
原來,就在這個月下旬的一天顧順章被捕叛變!中共中央設在上海的所有機關、人員都不得不在這一刻緊急撤離。
此事過后,陳云來到上海負責重新恢復特科工作,也正是在這段時期,他與重新接管共產國際秘密電臺的張聞天在工作上有了交集。
自那以后,兩人攜手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繼續與反動派作斗爭!并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當時陳云與張聞天都是臨時中央政治局的成員,陳云主要負責推動上海的工人運動,而張聞天則主要負責《紅旗周報》的編撰、發行、宣傳工作。
在兩人的緊密配合之下,上海的工人運動得到了非常大的推動。
離開上海后,張、陳二人就被調回到了中央蘇區。
1933年9月,蔣介石抽調了五十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
當時擺在黨中央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固守中央蘇區,堅持到底;要么撤離中央蘇區,保存實力以待日后有利時機。
在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下,全然不顧敵我之間的實力差距,不切實際地選擇了“堡壘對堡壘”這種堪稱“螳臂擋車”的戰術。
此后中央紅軍遭受重挫,國民黨軍隊攻破廣昌直逼中央蘇區腹地,而為了保存實力,紅軍開始艱苦卓絕的戰略轉移——長征。
在長征途中,張聞天經常和陳云、毛主席等人聚在一起,討論關于中國革命的戰爭問題。
那段時期,張聞天還曾和毛主席在云石山上的一個小廟里住過一段時間。
毛主席向他闡述了許多十分精彩的言論,讓他受益匪淺。
在毛主席的深刻影響之下,張聞天的政治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攻克遵義之后,在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張聞天直接批評了李德、博古的錯誤軍事路線。
張聞天指出:決戰防御的戰略,當然首先要求尋找有利時機與敵人決戰以轉入反攻和進攻。
但是,在不利的條件下則要退卻,避免戰斗,以保持紅軍的有生力量。為了尋找有利時機,就是放棄一部分或大部分蘇區的土地也是應該的。
遵義會議上,張聞天作出了改變領導的決定,毛主席當選為政治局常委,軍事上的指揮權都交給朱老總以及周總理。
對于張聞天的意見,陳云則表示完全的贊同,甚至連發好幾篇文章力挺張聞天。
二、為了革命事業扎根東北
抗日戰爭勝利后,東北地區成了重中之重的戰略要地。
為了加快東北地區的解放,黨中央在1945年9月做出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并派彭真、陳云等同志即刻趕赴東北開展工作。
看著一個又一個同志主動請纓調往東北,張聞天也立刻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申請,請求組織批準他前往東北工作。
不久中央批準了他的申請,張聞天跟隨著十余萬大軍以及兩萬多名干部,風塵仆仆地開赴東北大地,最終于1945年的初冬抵達了沈陽。
剛到沈陽,張聞天便立刻參加了東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
但在這次會議上,東北局的領導們在戰略方針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當時,實際控制東北地區的還是蘇聯軍隊,而蘇聯曾與國民政府有個約定,在占據東北之后要將沈陽、鐵嶺等大型城市交給國民政府管轄。
根據這一情況,張聞天等人覺得,在東北地區缺乏群眾基礎的前提下,我黨應該繞過城鎮,直接去鄉村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
而還有一些領導則認為:不應該放棄大型城鎮,蘇聯和我黨都屬于蘇維埃陣營,所以蘇聯紅軍理應支持我黨。
最終,直到會議結束也沒有定下來個結論。
張聞天等人在無奈之下,只能坐上開往哈爾濱的火車,到那里去找陳云同志想個辦法。
陳云當時是北滿分局的書記,每天都有很多公務要忙。
可當他見到張聞天之后便立刻推掉了手頭的工作,耐心地聽他匯報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一天,幾人擠在一間狹小的屋子里,共同討論關于東北工作的問題。
由于這次談話必須要秘密地進行,所以連窗戶都沒有打開。
經過商量,幾人準備給中央去一份電報,把自己的看法報告給中央。
陳云提議,電報的初稿由張聞天執筆,稿子擬完后他與其他同志再適當修改。
最終經過一夜的忙碌,這份以“陳、高、洛(張聞天)的名義給東北局并發中央的《對滿洲工作的幾點意見》成功完成了。
這份《意見》中主要提及了兩個方面:
一個是將沈陽、長春以及哈爾濱這三個東北地區的主要城市,外加長春的鐵路干線交給國民黨管轄;
另一個就是援助我黨在東北力量的發展。
這份《意見》與當時中共中央理想中的東北工作方針可謂是不謀而合,所以很快就收到了黨中央的回復,黨中央表示:“完全同意”。
三、陳云主持張聞天追悼會
進入1959年后,張聞天的身體健康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
到了1966年,年近七旬的張聞天已經可以說是疾病纏身了。
首先是眼睛,張聞天的眼睛本身就患有近視。
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視力也在逐年下降,與此同時還患上了白內障。
其次是身體上,張聞天患有心臟病。
雖然經過手術病情得到了控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絞痛的發作也變得愈發頻繁,所以他的妻子劉英幾乎每天都在為丈夫的身體而擔心。
1975年,張聞天一家從廣東搬到了江蘇,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得越來越糟糕,好幾次都是靠醫生的搶救才緩過來的。
雖然妻子與兒女一直對他的病情有所隱瞞,但張聞天對于自己的身體十分了解,他已經預感到了“最后一刻”的到來。
江蘇的秋天冷熱無常,這讓張聞天很不適應。
同年11月2日,張聞天像往常一樣外出散步。
可回到家中后不久就突然發病了,病痛一直持續了4個多小時也沒有緩解。
后來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大夫經過檢查,確定張聞天患上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生命垂危。
當時劉英去北京參加弟弟的骨灰安放儀式了,所以有關部門立刻向北京發去了張聞天的病危電報。
收到電報后劉英馬不停蹄地趕回了無錫,可她剛一回來,張聞天就又一次被推進了手術室。
同月8日,張聞天因為身體免疫力低下突然患上了感冒。
這種病對普通人來說沒什么大礙,可對于已經重病纏身的張聞天來說卻足以致命!
感冒使得他患上了嚴重的肺水腫,最后經過了二十多天的中、西結合治療才有所好轉。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聞天就出現了如此危險的狀況,無錫市的有關單位立刻對他居住的病房增設了取暖爐。
可這暖爐是燒木頭的,煙味特別大。
所以沒過多久,劉英就帶著丈夫搬離了這里,在無錫市的另一處地方找到了一所有暖氣設備的房子。
1976年1月9日,張聞天從廣播中聽聞了“周總理病逝”的噩耗,他心如刀絞,默坐良久,潸然淚下。
那段時期,周總理的離世讓張聞天的情緒出現了嚴重的波動。
為了讓他免受刺激,醫護人員經常勸他不要再聽、再看關于周總理離世的新聞了。
可他一直不肯,他對醫護人員們說:
“周總理是少有的人才。沒有他,我們這些老干部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到了遺體告別儀式那天,身在無錫的張聞天雖然不能親臨現場,送老戰友最后一程。
但他依舊戴上了黑紗,同醫護人員們一起,在電視機前為周總理默哀。
轉眼間就到了春天,在鮮花盛開的季節,醫護人員為了調節張聞天的情緒,特意陪著他和劉英一同游覽了梅園。
4月初的時候,又陪著老兩口到著名的太湖好好地玩了一回。
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之中,張聞天短暫地忘卻了憂傷。
他站在橋畔,欣賞著櫻花怒放、桃紅柳綠的江南春色,說:
“世界上都知道有個日內瓦,無錫的自然條件不見得比日內瓦差啊!”
4月23日傍晚,張聞天的病情又一次突然發作且十分劇烈。
心內科的專家們一同會診,認為此時的張聞天很有可能出現急性心臟衰竭以及心室停搏,為此他們還專門討論了搶救措施。
5月22日凌晨4點左右,張聞天出現了急性左心衰竭,幾個小時后又出現了心律失常的癥狀。
醫生檢查后向家屬發出了病危通知:張聞天的心臟隨時都可能停止跳動!
而早在之前,深知自己時日無多的張聞天,就把妻子叫到了床邊,向她交代起了遺言。
張聞天告訴妻子,自己這一生中唯一的遺憾就是在最近這十幾年里,沒有為黨和國家做出貢獻。
他的身體已經可以說是千瘡百孔,可即便如此還依舊在為“不能為黨和國家做貢獻”而感到遺憾,這種奉獻精神實在讓人敬佩。
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了最后給黨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張聞天在臨終前與妻子一同寫下了一份合約:
二人離世后,將全部存款作為“黨費”上交給黨!
看著妻子也把名字寫在了這份合約之上,張聞天微笑著點了點頭。
7月1日這天是我黨建立55周年的日子,可在這樣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里,與病魔抗爭了十幾年的張聞天終究還是倒下了。
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期間,劉英給陳云寫了一封信,希望黨中央給張聞天舉行一場追悼會,陳云當即批示:完全應該。
據悉,當初中共中央本想把張聞天的追悼會和彭老總、陶鑄等人的追悼會放在同一天舉行。
可當時正在杭州休養的陳云明確表示:他一定要出席張聞天的追悼會,所以這一場追悼會才會延后幾天單獨舉行。
得知陳云也要回北京參加丈夫的追悼會時,劉英的心情十分激動,她提議讓陳云同志為丈夫致悼詞。
后來有人給遠在杭州的陳云打了一通電話,問他是否要主持這場追悼會,是否要致悼詞。
但陳云回復:還是讓鄧小平來致悼詞吧。
鄧小平和張聞天都曾是我黨重要的領導人,早在遵義會議的時候,二人就堅定地站在了毛主席、周總理這一邊。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張聞天逐漸淡出政治舞臺,但他始終關心著國家大事,同時也是十分擁護鄧小平擔任國務院副總理。
張聞天曾直言:鄧小平同志很精干,肯動腦子,辦事果斷、實事求是,國家有了他就有希望了!
作為革命好友的陳云,深知張聞天對鄧小平同志的欣賞,所以他覺得,讓鄧小平來致悼詞會更加合適。
小結
最終,追悼會在1979年8月25日這天正式舉行。
當天的追悼會由陳云主持,鄧小平則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
悼詞肯定了張聞天在黨內的領導地位,以及他為革命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同時還號召大家學習張聞天的品格與風范。
張聞天對黨的貢獻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他的偉大精神注定將會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