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堤春曉”是南宋“西湖十景”之首,是以蘇堤的長堤六橋、紅桃綠柳為主體的跨湖古堤景觀。該景觀單元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觀賞內(nèi)容包括堤橋本身的“煙柳畫橋”景致,以及沿堤漫行時如畫圖般逐漸展開的湖山勝景。 蘇堤是“蘇堤春曉”景觀的最主要組成要素,舊稱蘇公堤,始建于北宋1090年,是北宋著名文人蘇軾在擔(dān)任杭州知州時主持修建的。蘇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時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體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縱貫湖面。 ![]() 蘇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單孔半圓拱石橋,每座橋的凈跨約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橋體為條石砌筑,橋欄雕花,形態(tài)小巧、工藝精致。 題刻“蘇堤春曉”景名的御碑是該題名景觀的重要歷史物證之一,位于蘇堤壓堤橋以南21米的堤體西緣,是清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題“西湖十景”、御書“蘇堤春曉”景名所立。碑額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龍圖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御題行書“蘇堤春曉”四字,背面刻乾隆1751年御題七言絕句,側(cè)面刻乾隆1757年、1762年兩次為該景觀御題的兩首疊韻詩。 蘇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cè)相間種植桃樹和垂柳的植物景觀特色。 ![]() |
|